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5)
2023(16417)
2022(13871)
2021(12857)
2020(10914)
2019(25122)
2018(24631)
2017(47824)
2016(25659)
2015(28888)
2014(28337)
2013(28642)
2012(26290)
2011(23586)
2010(23388)
2009(21839)
2008(21746)
2007(19007)
2006(16658)
2005(15053)
作者
(72920)
(60513)
(60105)
(57267)
(38790)
(28724)
(27320)
(23656)
(22972)
(21636)
(20627)
(20525)
(19391)
(19085)
(18648)
(18524)
(18102)
(17463)
(17264)
(17264)
(14936)
(14854)
(14649)
(13732)
(13500)
(13443)
(13438)
(13235)
(11959)
(11926)
学科
(118547)
经济(118419)
(98005)
(88031)
企业(88031)
管理(86959)
方法(54814)
数学(44921)
数学方法(44586)
业经(34716)
(33309)
(32831)
中国(30049)
(24024)
财务(23964)
财务管理(23933)
农业(23104)
企业财务(22695)
技术(21804)
(21785)
贸易(21775)
(21763)
(21176)
地方(20882)
(19965)
理论(18902)
(18786)
(18417)
(17664)
(16815)
机构
学院(372876)
大学(371057)
(163391)
经济(160539)
管理(154561)
理学(133594)
理学院(132309)
管理学(130619)
管理学院(129946)
研究(122017)
中国(95702)
(79010)
(73397)
科学(71169)
(59930)
财经(59517)
(57097)
中心(54405)
(54340)
研究所(54235)
(53203)
业大(52236)
北京(50266)
经济学(50094)
经济学院(45503)
农业(44795)
(44400)
财经大学(44249)
(44113)
师范(44052)
基金
项目(249359)
科学(198817)
研究(185570)
基金(184273)
(158596)
国家(157275)
科学基金(137378)
社会(120588)
社会科(114614)
社会科学(114588)
基金项目(97352)
(95235)
自然(87388)
自然科(85399)
自然科学(85380)
自然科学基金(83952)
教育(83021)
(79118)
资助(76188)
编号(74204)
成果(58711)
(56204)
重点(54783)
(53850)
(53616)
国家社会(50456)
课题(49869)
创新(49640)
教育部(48861)
人文(48254)
期刊
(178223)
经济(178223)
研究(112225)
中国(66304)
管理(60629)
(57602)
(52134)
学报(51430)
科学(50974)
大学(40141)
学学(38048)
农业(36601)
(33422)
金融(33422)
技术(33289)
教育(33247)
财经(29883)
业经(29847)
经济研究(29198)
(25788)
问题(23255)
(21695)
技术经济(21389)
(19206)
现代(18285)
世界(18094)
商业(17613)
理论(17535)
科技(17206)
统计(16806)
共检索到547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健柏  陈伟刚  江飞涛  
本文评述了研究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效应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我们分析了钢铁工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进入和利润率变动,使用动态模型刻画了二者的相互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在利润率为负的情况下某些产业中企业进入仍然十分剧烈,同时从跨产业比较的角度测度了4个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强度。本文的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魁早  
针对当前较低的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现实,文章以探讨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不同钢铁亚产业中两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却存在差异。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估算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且加入世贸组织前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均较小;然后选取SITC(Rev.2)中两位码为67的钢铁产品,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在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依次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尚未形成,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势力,但与此同时,总体上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比有下降趋势,其低成本优势也趋于减弱,中国从钢铁产业贸易中获得的比较利益正不断减少,钢铁产业没有明显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甬军  周末  
在反垄断与管制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产业市场势力给出直接有效的测定。本文引进近年来发展的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New Empirical IndustrialOrganization),根据中国产业数据的实际进行调整,引入动态的技术进步模型结构,允许企业之间存在生产率差异和规模效应,采用2004—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模型GMM估计方法,直接估计了中国钢铁业的市场势力溢价和规模弹性。通过计量得到结论:①目前中国的钢铁产业不存在系统性的市场势力。钢铁产业依然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竞争十分激烈;②传统意义上认为钢铁业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在中国上市钢铁企业中没有体现,相反中国钢铁产业存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利华  周勤  杨家兵  
本文以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从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入手,分析在纵向整合战略主导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空间布局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战略提高企业绩效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主导下,中国钢铁企业的绩效与产业集中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企业规模无关,企业的空间布局(临近市场、临近资源和临近港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纵向整合是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低产业集中度与高行业利润并存是我国钢铁行业在这一发展时期的特征之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申广军  马红旗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这需要排放主体企业从污染生产技术转向清洁生产技术。本文以全国重点及地方骨干钢铁企业为例,通过研究企业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如何影响其污染排放行为,尝试回答怎样的金融支持有利于企业生产技术的转换。研究发现,企业负债(尤其是短期负债)不利于企业减排,而长期负债有助于企业减排,因为企业从污染生产技术向清洁生产技术的转换需要长期资金供给。这些影响受到金融环境、经营状况和政府规制三个方面的约束。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提高对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比重,以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魁早  
针对当前较低的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现实,有必要以考察钢铁业的市场绩效作为研究产业集中度的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技术对钢铁业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产规模是影响中国钢铁业市场绩效的主要因素,同时钢铁企业的布局和产品差异程度也有较大影响。为此,应该将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产品结构高级化和布局优化结合起来,以促进钢铁业集中度的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海宁  
本文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曼奎斯特生产力指数(MAlMquist inDEx)模型应用于中国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同时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40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作为评价单元,得到2009—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并从企业规模视角对钢铁企业动态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钢铁企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率改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最后,本文对中国钢铁企业生态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海宁  
本文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曼奎斯特生产力指数(MAlMquistinDEx)模型应用于中国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同时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40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作为评价单元,得到2009—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并从企业规模视角对钢铁企业动态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钢铁企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率改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最后,本文对中国钢铁企业生态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立祥  邢李志  李京文  
建立了由19个指标、权重和基准值及指数计算方法组成的钢铁企业生态化程度评价方法,试算了国内三家大型钢铁企业与新日铁的生态化程度,结果说明三家企业生态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本研究确定的指标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枫  祝丽云  马栋栋  姜维  
目前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SBM-DEA模型,从铁前工序和铁后工序两阶段视角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重点探讨了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钢铁企业整体的以及铁前和铁后工序阶段的绿色技术效率均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从生产流程的角度看,铁前工序阶段在效率挖掘方面潜力相对更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东、中、西部地区钢铁企业的绿色技术效率依次递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资源循环利用率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维达  万学军  武雅斌  
本文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建立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三双模型"分析体系。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研究表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前向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及前向产业相比,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势力与效率方面都居于劣势,最主要的是比较效率偏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后向竞争力来看,竞争力不足既有比较势力偏弱的原因也有比较效率偏低的原因,并以比较势力偏弱为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元冠  杜立辉  崔巍  
文章将"弹性系数"的概念引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提出了"钢铁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指标,对原有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合理界定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军  谢锐  王腊芳  
运用有差异的技术复杂度指数,以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大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这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链上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的出口技术附加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出口附加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印度、巴西、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低,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