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6)
2023(10820)
2022(8850)
2021(8092)
2020(7109)
2019(15570)
2018(15524)
2017(30282)
2016(16290)
2015(18357)
2014(18630)
2013(18211)
2012(16815)
2011(14698)
2010(15218)
2009(15024)
2008(15642)
2007(14647)
2006(13143)
2005(12585)
作者
(46720)
(38842)
(38755)
(36845)
(25104)
(18501)
(17733)
(14871)
(14809)
(14191)
(13413)
(13280)
(12790)
(12426)
(12376)
(11856)
(11694)
(11320)
(11174)
(11108)
(9724)
(9685)
(9371)
(8972)
(8925)
(8836)
(8783)
(8642)
(7731)
(7618)
学科
(83642)
(77548)
企业(77548)
管理(69872)
(69158)
经济(69028)
方法(29530)
(28457)
(27765)
业经(27538)
(23351)
(22323)
银行(22178)
(21576)
财务(21552)
财务管理(21518)
数学(21240)
数学方法(21002)
(20706)
企业财务(20383)
中国(17747)
技术(16719)
农业(16645)
(16628)
(15421)
金融(15419)
(15159)
体制(14791)
理论(14501)
(14468)
机构
学院(240887)
大学(236737)
(102516)
经济(100403)
管理(98095)
理学(82039)
理学院(81325)
管理学(80274)
管理学院(79831)
研究(72278)
中国(69325)
(56738)
(49603)
财经(43264)
科学(39593)
(39591)
(39094)
(38664)
(35733)
中心(35369)
财经大学(31900)
(31248)
北京(31229)
研究所(31170)
业大(31168)
经济学(31131)
农业(30113)
商学(28439)
商学院(28186)
经济学院(28006)
基金
项目(144230)
科学(115577)
研究(108244)
基金(107127)
(90331)
国家(89447)
科学基金(79793)
社会(71020)
社会科(67233)
社会科学(67216)
(56209)
基金项目(55966)
自然(50768)
自然科(49657)
自然科学(49646)
教育(49033)
自然科学基金(48849)
(45499)
资助(44502)
编号(43183)
成果(35222)
(34089)
(33784)
(33181)
(32652)
重点(31463)
创新(30133)
国家社会(29287)
课题(29259)
(29237)
期刊
(123486)
经济(123486)
研究(77766)
中国(51554)
(49666)
管理(43400)
(41363)
金融(41363)
(37763)
科学(30764)
学报(30313)
大学(24941)
农业(24410)
学学(23917)
财经(23043)
技术(22416)
业经(20924)
教育(19898)
(19651)
经济研究(18009)
问题(15249)
(14797)
财会(14721)
技术经济(14221)
现代(12953)
会计(12578)
(12361)
理论(12036)
世界(11813)
国际(11615)
共检索到388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燕  
企业转制过程中的甩债行为直接导致银行贷款被悬空,使银行背上了巨大而沉重的死滞信贷资金包袱,大大加重了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甩债行为呢?从根本上说是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利益矛盾的结果。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与企业“转制”相关联。近年来,全国大小企业都在进行转制,探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企业活力的增强。但是由于转制只是在探寻阶段,社会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参差不齐,诸如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配套,市场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造成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为,有些破产企业便借转制之机进行甩债活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耀东  
宏观原因 1.宏观经济呈强幅波动 宏观经济强幅波动,对应着不正常的扩张和收缩,过于严厉的紧缩,可能导致企业大量债务拖欠,增加银行不良资产和风险暴露。经济过度扩张,使市场信号失真,据此安排的信贷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1993年,我国经济过热到难以持续发展的地步,固定资产投资严重膨胀,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供需失衡加剧,金融秩序混乱。资金的无序流动,使内地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支付能力大大削弱,金融机构风险积聚的强度明显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勇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转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因体制不顺造成的国有资本流失,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然而,在转制过程中,国有资本产权"漏入""公共领域"的"空隙"还没有被堵住,又由于转制增加了新的"空隙",为一些人进一步侵害"漏入""公共领域"的国有资本的产权制造了机会。转制过程中形成的公司制企业既制造了"内部人"进行"内部人控制"的主观动机,又形成了通向"内部人控制"的路径。转制过程中国有资本流失是体制改革付出的代价。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金昌赫  朱一新  
企业转制改革中,出现的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问题,应由银行和企业共同解决。银行要在内部加强信贷资金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企业在管好用好信贷资金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贷款合同,确保贷款按时归还。银行和企业还应共同建立信贷资产风险补偿制度,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健  高逸平  崔晓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戴季梅  
论企业转制中的金融风险戴季梅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企业能更快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但是,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产生了操作上的"离转"行为,给银行带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粱建刚  
关于企业转制中的信贷风险防范粱建刚一、企业转制对银行信贷资产的连带影响。近年来,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企业转制工作在全国各地兴起。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1994年间,全市137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完成转制56家,286家二轻集体企业已完成转制150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丹  
本文选取在某地注册公司2013年-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各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研究高投资风险下财务管理对风险控制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自变量的t检验值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方程在99%的显示性水平下总体线性关系成立,拟合优度也认为是可接受的。说明企业财务治理的效率和财务杠杆系数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本文提出企业应完善内控手段及工具,提升决策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健全完善企业账务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符泽卫  刘建良  孙加林  
本文分析了转制科研院所研发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企业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却呈下滑趋势,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银行风险承担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企业投资水平进而提振实体经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水平,且这种作用在成长期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有赖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具体来说,表内风险承担强化了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而表外风险承担则对其有所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作用对企业投资呈U型影响,且二者目前已经由竞争跨入竞合阶段。据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通过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优化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协同配合效应,以形成稳投资、促投资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玉龙  
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家大银行,属第三产业,又是国家大型金融企业,但又不同于国家大型生产、运输、流通、建筑企业,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既然承认银行企业化经营,并且不断深化改革,就必须办好成人教育,提高全系统的职工全员素质,这将是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希望所在。这里应该回答五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如何理解成人教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敦学  陈桂珍  胡振  邓业华  
企业转制过程中的金融对策─—对湖北省30户国有工业企业转制情况的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黄敦学,陈桂珍,胡振,邓业华为进一步研究金融部门如何适应和支持企业制度改革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湖北30户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现报告如下:一、对被调查企业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中华  
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跨国并购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跨国并购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好目标企业。避免控制权的丧失和加强并购后的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宝宪  朱朝华  
近几年,企业并购行为在我国呈增长趋势,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在详细分析企业并购的各项基本步骤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