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9)
2023(12861)
2022(10811)
2021(9855)
2020(8668)
2019(19696)
2018(19564)
2017(38326)
2016(20844)
2015(23595)
2014(23810)
2013(23763)
2012(22030)
2011(19706)
2010(20151)
2009(19359)
2008(19935)
2007(18413)
2006(16210)
2005(15190)
作者
(61144)
(51224)
(51055)
(48779)
(32773)
(24279)
(23382)
(19723)
(19288)
(18405)
(17552)
(17229)
(16674)
(16225)
(16135)
(15812)
(15370)
(15130)
(14929)
(14736)
(12654)
(12646)
(12618)
(11635)
(11584)
(11563)
(11545)
(11450)
(10279)
(10204)
学科
(90855)
经济(90714)
(89876)
(81819)
企业(81819)
管理(79528)
方法(40683)
(33274)
数学(31956)
数学方法(31728)
(30809)
业经(29995)
(29252)
(24449)
银行(24304)
(23849)
财务(23819)
财务管理(23771)
(22839)
企业财务(22534)
中国(21226)
农业(20412)
(18869)
技术(18201)
(18031)
金融(18027)
体制(16476)
(16426)
(16288)
(16023)
机构
学院(307121)
大学(303428)
(130928)
经济(128232)
管理(122367)
理学(103370)
理学院(102365)
管理学(101043)
管理学院(100471)
研究(97747)
中国(85646)
(67527)
(63702)
科学(56676)
(55192)
财经(52124)
(49937)
(49808)
中心(47268)
(47038)
研究所(44341)
业大(44016)
农业(43531)
经济学(40023)
北京(40000)
(39017)
财经大学(38321)
经济学院(36314)
(34444)
(34373)
基金
项目(191108)
科学(151356)
研究(141187)
基金(139820)
(120048)
国家(118965)
科学基金(103382)
社会(90547)
社会科(85819)
社会科学(85792)
(75451)
基金项目(74208)
自然(66335)
自然科(64759)
自然科学(64740)
教育(64218)
自然科学基金(63674)
(62120)
编号(57220)
资助(56919)
成果(46298)
(43255)
重点(42825)
(42610)
(41290)
(40583)
(40555)
创新(39114)
课题(38900)
教育部(37303)
期刊
(151762)
经济(151762)
研究(92764)
中国(62645)
(58556)
(51650)
管理(49413)
(44764)
金融(44764)
学报(43208)
科学(41430)
农业(33607)
大学(33523)
学学(32049)
技术(27822)
财经(27361)
业经(25951)
教育(25125)
(23353)
经济研究(22836)
(20342)
问题(19968)
技术经济(17704)
财会(16960)
理论(15739)
(15567)
现代(15280)
商业(14636)
世界(14525)
会计(14479)
共检索到478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英军  
企业转制与银行监控功能分析赵英军(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生)本文认为,我国国营企业(以下简称为企业)转制过程中,银行可发挥一种“董事会制”(也被称为内控制,内部人控制)无法发挥的功能,从而强化对企业的整体控制效果。一、现代全业制度下治理结构中的控制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伟  
企业转制与银行信贷资产保全问题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崔伟部分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当前银企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88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已受理企业破产案件4000余件,其中,仅94年上半年以来就已达1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宗安  于玲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且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创造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近几年来企业“转制”几种形式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剖析企业“转制”对商业银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光鼎  
银行与企业产权融合及银行参与公司监控问题的探讨樊光鼎近期以来,我国一些学者针对如何化解国有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问题,提出了国家银行债权变产权的思路;有些学者针对国有企业监控机构不力的问题,提出了让银行参与企业监控的思路。我认为,尽管上述学者提出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满四  
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撑。文章以C银行H分行为例,研究其对借款企业的事后监控机制。研究发现,C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事后监控以贷后审查为主,但事后监控存在监控不及时、监控内容未落实、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其外部原因是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要求效率更高的事后监控,多元化经济的企业扩大了对事后监控的管理宽度与深度,激烈的金融机构竞争使银行放宽了对事后监控的要求;内部原因是事后监控内部机制不完善,基础建设、基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为进一步完善对借款企业的事后监控机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从内部原因出发,重新设置相关管理条例,开展新的信贷模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乐嘉珍  
企业转制和专业银行转轨的衔接乐嘉珍1994年至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外贸、财税、金融等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使改革正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稳步发展,然而,作为一项系统的庞大改革工程,相互之间必然存在促进、联系的一面,又存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启发  
谈企业转制中银行债权的保护□朱启发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攻坚阶段,银行债权在企业转制中大量流失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在企业转制中如何做好银行债权保护,提高质量是摆在银行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董娅  
本文从税收实务的角度分析了外国银行分行转制成为外商独资银行后,在"两法合并"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大背景下一些值得关注的税务问题,如税收管理、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等,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转制企业银行债权难以落实成因及若干认识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一)当前值得重视和深恩的几个认识问题企业改制,是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改革举措。改制的大方向无疑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债、废债之实...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梦  
寻找对企业的外部监控机制──《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一书简介肖梦▲发达经济中同时存在着公司控制的不同模式,而对于那些转轨中的经济又能从发达经济中学到什么?▲离开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它的制度与习俗的历史,去选择哪种公司治理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喜芳  颜世富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有时由于目标不同,双方存在利益冲突。过去大量的激励博弈主要研究企业所有者(委托人)对企业经营者(代理人)的激励机制对策及其互动的影响。不同于之前的委托代理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既定情境下的母子公司互动博弈的简单纳什均衡模型,旨在强调在企业集团董事会提供顶层设计前提下,两个代理人即母公司高管团队与子公司之间的监控博弈均衡,探讨并构建激励机制博弈模型。模型的演绎机制揭示:在提供顶层设计前提下,母公司董事会加强对母公司高管团队监控子公司的激励,将提升母子公司监控有效性;而母公司董事会越过母公司高管对子公司加重惩罚是无效的。本研究结论对母子公司有效监控和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毅波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刺激机制和监控体系.前者是有关企业经营的责、权、利配置的制度,是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促使经营者努力以期达到有效率的经营.但是,仅仅以这样的刺激机制并不能完全保证有效率的经营.现实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这些无法制度化事项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经营者谋求个人私利.为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了确保企业的有效率经营,在刺激机制之外,对企业还需适当的监督和控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红雷  
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环境带来了质的变化。而这种高效便捷工作环境的获得是以员工丧失部分个人隐私权为代价的。本文概述了工作场所电子监控的现状 ,分析了其兴起的社会原因。并且就信息技术带来的这一新问题 ,从企业伦理学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