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9)
- 2023(11398)
- 2022(9590)
- 2021(8775)
- 2020(7597)
- 2019(17582)
- 2018(17448)
- 2017(33873)
- 2016(18819)
- 2015(21192)
- 2014(21478)
- 2013(21333)
- 2012(19774)
- 2011(17658)
- 2010(18121)
- 2009(17102)
- 2008(17543)
- 2007(16382)
- 2006(14162)
- 2005(13144)
- 学科
- 济(85745)
- 经济(85647)
- 业(85454)
- 企(77394)
- 企业(77394)
- 管理(69886)
- 方法(39138)
- 数学(30429)
- 数学方法(30198)
- 农(29699)
- 财(28882)
- 业经(28793)
- 务(21689)
- 财务(21664)
- 财务管理(21624)
- 农业(20559)
- 企业财务(20438)
- 中国(18380)
- 制(18178)
- 技术(17644)
- 贸(16234)
- 贸易(16228)
- 和(16044)
- 理论(15974)
- 易(15764)
- 策(15022)
- 划(14790)
- 地方(14128)
- 体(13384)
- 学(12854)
- 机构
- 学院(278633)
- 大学(271937)
- 济(118210)
- 经济(115813)
- 管理(111562)
- 理学(95056)
- 理学院(94125)
- 管理学(92841)
- 管理学院(92326)
- 研究(85922)
- 中国(69563)
- 京(56773)
- 财(56212)
- 科学(50980)
- 农(50222)
- 江(45309)
- 财经(44278)
- 所(44198)
- 中心(40818)
- 业大(40758)
- 经(39938)
- 农业(39577)
- 研究所(39383)
- 北京(35627)
- 州(35310)
- 经济学(35258)
- 财经大学(32276)
- 经济学院(32138)
- 范(32134)
- 师范(31801)
- 基金
- 项目(172511)
- 科学(136076)
- 研究(128825)
- 基金(124357)
- 家(106565)
- 国家(105553)
- 科学基金(91740)
- 社会(81099)
- 社会科(76888)
- 社会科学(76863)
- 省(69648)
- 基金项目(66131)
- 自然(58898)
- 教育(58806)
- 自然科(57495)
- 自然科学(57478)
- 自然科学基金(56532)
- 划(56400)
- 编号(54144)
- 资助(50714)
- 成果(42630)
- 业(39104)
- 创(38887)
- 部(38253)
- 重点(38234)
- 发(37448)
- 课题(35932)
- 创新(35518)
- 科研(33154)
- 制(33147)
- 期刊
- 济(137688)
- 经济(137688)
- 研究(80070)
- 中国(53673)
- 财(49123)
- 农(46720)
- 管理(44376)
- 学报(38216)
- 科学(36687)
- 农业(31473)
- 大学(29297)
- 学学(27734)
- 技术(27375)
- 融(26146)
- 金融(26146)
- 教育(25711)
- 业经(25554)
- 财经(22474)
- 经济研究(20912)
- 业(19673)
- 经(19429)
- 问题(18389)
- 技术经济(17203)
- 财会(15661)
- 贸(14933)
- 商业(14824)
- 理论(14561)
- 现代(13968)
- 世界(13716)
- 实践(13056)
共检索到422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桥 崔新健
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从中国企业角度入手,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的路径、过程及关键环节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跨国经营 知识转移 转移路径 转移环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月莉 史天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制定合理的跨国转移价格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转移价格制定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转移定价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跨国经营 转移定价 OECD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晖
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了跨国经营、海外市场拓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 ,本论文以中资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证研究为基础 ,对跨国经营中的障碍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探讨外向型的中国企业应如何顺应世界潮流 ,面向世界 ,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经营资源 ,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在跨国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相应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葛京,席酉民
跨国经营是产业全球化趋势下企业集团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传统理论对跨国经营的解释及其指导实践的不足,并运用资源基础观对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分析,指出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目的是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的获取、转移和整合,其关键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网络体系内部建立良好的动态学习过程。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跨国经营 资源 整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李思慧
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有效转移是跨国并购后期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问题涉及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资源和能力观视角,分析了并购双方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运作机制,探讨了影响并购后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有所启示。
关键词:
跨国并购 转移扩散 有效性 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宁烨 邢春蕾 王晓静
基于2002-2018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采用传统引力模型分析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并从贸易结构视角出发,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探究顺梯度跨国并购和逆梯度跨国并购的对外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顺梯度跨国并购动因主要为市场寻求型,逆梯度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效率寻求型、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顺梯度跨国并购会导致初级产品进口增加和制造产品出口增加,促进初级产业的对外转移;逆梯度跨国并购会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增加制造产品出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提出对中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辑
当前,全球经济的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成为各国企业经营的战略选择。在面临各种经营风险的同时,国际转移定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跨国经营风险导致的利损率。本文从分析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风险出发,研究企业应对这些风险的转移定价策略,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规避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转移定价 利损率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沈涛 王丹 支凤稳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组织忘记 组织学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寻求创造性资产是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失败的海外投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如预期那样通过海外投资提升创新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知识转移。因此,本文以动态视角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整体框架,希望对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知识转移 中国跨国公司 动态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史美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晶晶 何晖 苏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性企业并购浪潮,我国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失败的原因。文章结合TCL、联想、中石油等跨国并购案例,对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并购动机的同时,指出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主要面临着政治、法律、融资及文化整合风险,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并购风险 防范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屠世浩 陈宜先 庄镇海
购并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一条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重视。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进行跨国购并的主要目的是构筑和培育核心能力。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应从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三个角度构筑和培育核心能力,以便有效促进购并的成功实施,提升新组合体的持续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