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4)
- 2023(20266)
- 2022(17064)
- 2021(15780)
- 2020(13184)
- 2019(29820)
- 2018(29503)
- 2017(56474)
- 2016(30573)
- 2015(34289)
- 2014(34322)
- 2013(34171)
- 2012(31633)
- 2011(28674)
- 2010(29112)
- 2009(27421)
- 2008(27139)
- 2007(24347)
- 2006(22062)
- 2005(20486)
- 学科
- 济(144131)
- 经济(143956)
- 业(105236)
- 管理(102611)
- 企(92992)
- 企业(92992)
- 方法(53704)
- 数学(42968)
- 数学方法(42560)
- 业经(38540)
- 财(38493)
- 农(38054)
- 中国(37337)
- 地方(33194)
- 制(29733)
- 学(27325)
- 农业(26526)
- 务(25439)
- 财务(25360)
- 财务管理(25321)
- 企业财务(24033)
- 和(23430)
- 技术(23394)
- 贸(23209)
- 贸易(23188)
- 理论(23117)
- 易(22408)
- 银(21768)
- 体(21762)
- 银行(21720)
- 机构
- 学院(447076)
- 大学(445318)
- 济(188327)
- 经济(184359)
- 管理(174848)
- 研究(155079)
- 理学(148776)
- 理学院(147079)
- 管理学(144881)
- 管理学院(144049)
- 中国(119644)
- 京(96542)
- 科学(92708)
- 财(89367)
- 所(78652)
- 农(71368)
- 研究所(70513)
- 财经(69593)
- 江(69190)
- 中心(68937)
- 经(62948)
- 业大(62697)
- 北京(61805)
- 范(58162)
- 师范(57657)
- 经济学(56583)
- 院(56349)
- 州(55358)
- 农业(55293)
- 财经大学(51182)
- 基金
- 项目(289368)
- 科学(228638)
- 研究(214621)
- 基金(209629)
- 家(181511)
- 国家(179914)
- 科学基金(155226)
- 社会(136858)
- 社会科(129645)
- 社会科学(129613)
- 省(113171)
- 基金项目(110520)
- 自然(98978)
- 教育(97298)
- 自然科(96601)
- 自然科学(96578)
- 自然科学基金(94861)
- 划(94402)
- 编号(87339)
- 资助(85757)
- 成果(71336)
- 发(64876)
- 重点(64865)
- 部(63527)
- 创(61407)
- 课题(60745)
- 创新(56908)
- 国家社会(56285)
- 制(55345)
- 教育部(54656)
- 期刊
- 济(225896)
- 经济(225896)
- 研究(140561)
- 中国(94089)
- 管理(71510)
- 财(71066)
- 农(66461)
- 学报(65622)
- 科学(62940)
- 大学(50454)
- 教育(49144)
- 学学(47552)
- 农业(45339)
- 融(44216)
- 金融(44216)
- 技术(40763)
- 业经(36533)
- 财经(35492)
- 经济研究(35237)
- 经(30554)
- 问题(28815)
- 业(25228)
- 技术经济(24259)
- 贸(22100)
- 现代(21778)
- 世界(21043)
- 科技(20761)
- 理论(20687)
- 商业(20625)
- 图书(20418)
共检索到696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由企业跨区扩张活动来完成。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是复杂的,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企业跨区扩张正是作用于这4个方面来推动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即密切区域经济联系、促使区域分工趋向合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企业跨区扩张可以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分工合理化、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效率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跨区扩张由于扩张活动少、扩张方式单一、扩张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心城市而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复苏期为企业跨区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即扩张成本较低、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国家扩大内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也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此,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向区外扩张、构建与完善有利于企业跨区扩张的市场环境、后发区域应加快增长极的培育,使其成为承接企业跨区扩张的"节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中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于区域之间合作行为,然而立足于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如果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转换成本与收益在异质性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对称性分布纳入到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去思考,跨区域的异质性主体的合作行为博弈就构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协调发展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条件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华 何爱平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更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包括空间溢出效应、技术泛化效应和驱动传导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化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我国2013—2019年284个地级市相关数据,主要运用系统GMM方法、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能够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和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分地区回归中,数字经济均显著缩小了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左振宇 叶春华 庄亚明
笔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全国区域经济相关数据,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4个要素均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用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其目的在于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并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费洪平
长期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只停留在宏观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或宏观产业结构的特点,而忽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具体作用的微观单元(企业或公司)的活动与行为,致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微观分析作基础。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企业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企业已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区位决策主体日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迅速发展,企业跨部门、跨区位的承包、投资、兼(合)并、控股等活动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相应地组成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并日益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条件趋同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