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1)
- 2023(6080)
- 2022(4753)
- 2021(4184)
- 2020(3669)
- 2019(8056)
- 2018(7907)
- 2017(15816)
- 2016(8267)
- 2015(9030)
- 2014(8813)
- 2013(8905)
- 2012(7889)
- 2011(6570)
- 2010(6884)
- 2009(6774)
- 2008(7255)
- 2007(6630)
- 2006(5824)
- 2005(5555)
- 学科
- 业(67815)
- 企(66253)
- 企业(66253)
- 管理(47016)
- 济(43294)
- 经济(43240)
- 业经(23321)
- 财(20031)
- 方法(18765)
- 务(17967)
- 财务(17964)
- 财务管理(17954)
- 企业财务(17044)
- 农(16737)
- 技术(13922)
- 农业(13260)
- 企业经济(11747)
- 数学(11677)
- 数学方法(11649)
- 策(11358)
- 划(10747)
- 经营(10553)
- 和(10203)
- 制(9772)
- 技术管理(9694)
- 理论(9136)
- 体(8648)
- 决策(8376)
- 体制(7984)
- 计划(7804)
- 机构
- 学院(125995)
- 大学(117619)
- 济(57796)
- 管理(57574)
- 经济(57001)
- 理学(48917)
- 理学院(48597)
- 管理学(48282)
- 管理学院(48054)
- 研究(32276)
- 中国(29798)
- 财(28874)
- 京(23580)
- 财经(22619)
- 经(20414)
- 江(20181)
- 农(19981)
- 商学(18184)
- 商学院(18040)
- 科学(16732)
- 经济学(16576)
- 财经大学(16352)
- 经济管理(16105)
- 业大(16005)
- 农业(15624)
- 州(15565)
- 所(15342)
- 中心(15200)
- 经济学院(15116)
- 北京(14447)
- 基金
- 项目(75654)
- 科学(62342)
- 研究(58504)
- 基金(56720)
- 家(46936)
- 国家(46379)
- 科学基金(43206)
- 社会(39570)
- 社会科(37674)
- 社会科学(37664)
- 省(31219)
- 基金项目(30289)
- 自然(27201)
- 自然科(26564)
- 自然科学(26559)
- 自然科学基金(26193)
- 业(25997)
- 教育(25144)
- 划(23639)
- 编号(23300)
- 资助(22180)
- 创(20094)
- 创新(17640)
- 制(17102)
- 成果(16897)
- 部(16689)
- 发(16497)
- 国家社会(16334)
- 重点(16214)
- 企(16108)
共检索到189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马菊红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原有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呈现出三点变化:第一,在资产的计价方法上,在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使信息的相关性更强,更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第二,发生资产减值损失,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外,其余资产减值损失都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简化了核算,体现出重要性原则;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持有期内不仅核算减值损失,还核算升值利得,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第三,新准则规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不能转回;流动资产和相关金融资产减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汪明则
在对企业年度决算审计中,充分利用现成资料对某些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信息重点观察、分析评估,并在管理建议书中披露提示,不仅有助前后任经营者明确经济责任,管控损害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制定后期经营决策,完善内部控制,也有助单项管理人员自控工作质量时参考,受到企业管理层及其他报表使用人的欢迎,这些信息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大类共16个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欧阳振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某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低于成本,企业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环 杨钰洁
留抵退税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能否抑制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差扩大所导致的“脱实向虚”风险,不仅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主业投资效应”两条路径,削弱了金融化的预防储蓄动机和逐利动机,进而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与法制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防范化解微观层面“脱实向虚”风险、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立军
存货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对持有目的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分别进行阐述,以期对清晰、准确计量期末存货提供有益借鉴。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因为持有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金玲 冀田野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规定,存货的期末成本采用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法进行计量。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期末价值以其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比较为基础加以确定。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多种材料共同生产产品时,各种主要材料的减值准备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会计准则中既没有明确规定,各个行业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对此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用可变现净值系数法来确定企业多种原材料的实际可变现净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九生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除期末余额调整抵销法外,还有期初余额调整抵销法,二者的处理结果相同。本文对其处理思路、繁简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薛梅 温希波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固定资产一般单独作为一个子系统建立账套进行核算。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固定资产期末处理业务是教学重点、难点之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用友U-872为例,说明固定资产系统期末业务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亦文
一、资产账面价值的归类及其确认(一)第一类:共性类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资产的期末账面余额-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的累计余额。属于这一类账面价值确定方法的资产主要有: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中原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根据以往的营业经验、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并结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玉颖
对软件生产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时 ,应注意到软件生产企业的特点、分类及其费用的归属 ,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软件的费用进行确认与核算
关键词:
软件 生产企业 无形资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姚文韵 叶子瑜 陆瑶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碳资产的确认、识别和计量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推动成为当下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以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经济活动为立足点,从碳资产确认、识别和计量问题的具体会计设计角度来探讨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设计问题。研究得出碳排放权是碳资产的一部分,除此以外碳资产还包括碳汇资产以及企业为节能减排经济活动而持有的其他具有固定和无形形态的经济资源。在碳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应当增设"碳排放权"总账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他减排相关资产按照传统方法处理,并详细讨论了其各类别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碳资产 碳汇 碳排放权 碳交易 国电集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书勇
为促进数据资产会计核算实务操作落地,完善数据资产从产生到形成利润并增加股东价值的核算链条,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更加准确解释企业利润和股东价值增加的来源及形成过程,文章在分析数据资产定义、内涵及类型基础上,研究了数据资产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问题。研究表明:数据资源只有实现了“从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到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转变,才具备在会计上确认为资产的基础,应从资产的会计定义、会计确认条件判断数据资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数据资产是企业获得的在一定业务领域、地域或时期的数据使用权,属无形资产范畴,经营数据资产可理解为以数据资产提供内外服务,不宜做存货核算;数据资产初始计量应采用成本法,后续计量可根据内外服务和未来收益确定难度选择收益现值法或成本法。
关键词:
企业 数据资产 会计 确认与计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准则中对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存在的片面性,提出应将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与存货项目等同对待,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朝琳
2014年1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份以计量为核心内容的准则。这项准则只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问题,极少涉及会计确认问题,在结构上还有许多与其他准则很不相同的章节。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这项准则?要计量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其组合)的公允价值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对于某些特定的资产和负债(或其组合)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从计量角度来看待会计计量,有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欣
我国自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后,相关企业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自然属性方面的较大差异,在核算和披露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生物资产期末计价和信息披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物资产的处理在遵循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上,应该补充和完善数量性指标,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而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内容中也应该强调数量性指标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资产 期末计价 数量指标 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