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0)
- 2023(12815)
- 2022(10543)
- 2021(9579)
- 2020(8466)
- 2019(18967)
- 2018(18587)
- 2017(35457)
- 2016(19286)
- 2015(21351)
- 2014(21135)
- 2013(21084)
- 2012(19283)
- 2011(16875)
- 2010(17341)
- 2009(16674)
- 2008(17110)
- 2007(15514)
- 2006(13923)
- 2005(13016)
- 学科
- 业(87941)
- 企(81627)
- 企业(81627)
- 济(81464)
- 经济(81335)
- 管理(79972)
- 财(40782)
- 方法(32763)
- 业经(28837)
- 农(26864)
- 务(25080)
- 财务(25051)
- 财务管理(24997)
- 数学(24332)
- 数学方法(24098)
- 企业财务(23776)
- 制(23088)
- 中国(20392)
- 农业(18934)
- 技术(17667)
- 体(17392)
- 策(17229)
- 理论(16107)
- 划(16016)
- 和(15626)
- 体制(15106)
- 财政(14594)
- 学(13736)
- 地方(13468)
- 银(12730)
- 机构
- 学院(277102)
- 大学(273384)
- 济(116831)
- 经济(114583)
- 管理(109605)
- 理学(93343)
- 理学院(92454)
- 管理学(91174)
- 管理学院(90652)
- 研究(90038)
- 中国(72555)
- 财(66490)
- 京(57513)
- 科学(53164)
- 农(48792)
- 财经(48137)
- 所(46095)
- 江(45145)
- 经(43533)
- 研究所(40733)
- 中心(40619)
- 业大(40091)
- 农业(38006)
- 北京(36053)
- 经济学(35362)
- 财经大学(35135)
- 州(34352)
- 院(32314)
- 经济学院(31906)
- 范(31494)
- 基金
- 项目(176808)
- 科学(140235)
- 研究(130149)
- 基金(129713)
- 家(112329)
- 国家(111300)
- 科学基金(96878)
- 社会(84591)
- 社会科(80240)
- 社会科学(80214)
- 省(69942)
- 基金项目(68449)
- 自然(61932)
- 自然科(60449)
- 自然科学(60429)
- 自然科学基金(59424)
- 教育(58974)
- 划(56821)
- 资助(52774)
- 编号(51652)
- 成果(42253)
- 创(39547)
- 重点(39487)
- 部(39481)
- 业(38832)
- 制(38404)
- 发(37248)
- 创新(36170)
- 课题(35633)
- 国家社会(35487)
- 期刊
- 济(138545)
- 经济(138545)
- 研究(85767)
- 中国(60958)
- 财(60662)
- 管理(46597)
- 农(45613)
- 学报(42197)
- 科学(39178)
- 大学(32812)
- 学学(31036)
- 农业(30765)
- 融(26383)
- 金融(26383)
- 财经(25380)
- 教育(25184)
- 技术(24481)
- 业经(23263)
- 经济研究(22003)
- 经(21845)
- 业(18686)
- 问题(17555)
- 财会(16750)
- 会计(15511)
- 技术经济(15430)
- 贸(13661)
- 现代(13631)
- 版(13511)
- 世界(13019)
- 科技(12247)
共检索到43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高飞 李冠艺
本文考察了企业财务结构差异在资源错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企业最优化决策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为探索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HeisH与Klenow(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由异质性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模型,推断出企业要素投入扭曲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和个体财务结构差异的共同结果,进而利用1999年~2013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资本价格扭曲的环境下,财务状况恶劣的企业要素投入扭曲程度更严重,其生产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寿峰 邓宇铭
本文利用中国取消农业税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区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政府决策和微观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而分析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绩效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受到财政压力的影响,农业税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使企业资本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缺口上升5.72%,企业资本要素投入不足情况加剧,而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企业资本要素投入的扭曲效应更多源于税收征管提高、环境规制放松、交易费用增加和企业规模分布变异,这一干扰效应最终导致经济总量生产率平均下降约19.32%。
关键词:
财政压力 要素资源配置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志勇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关键词:
赶超行为 要素市场扭曲 就业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涛 李沙沙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舜臣
稻强米弱是稻米市场呈现的独特价格现象。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稻强米弱"背景下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影响显著,且国有资本占比对两者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具体来说,国有资本占比越高,比价扭曲对资本配置的扭曲作用越弱,对劳动配置的"倒逼作用"也越弱。而且,当国有资本占比超过某一阈值,比价扭曲对两种要素配置的影响方向会发生逆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稻谷加工业要素配置优化,既要考虑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君
资源错配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了结构性失衡和产能过剩等经济问题,本文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错配指数,并进一步将资源错配具体分解成产业内错配与产业间错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40个行业的130367个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工业企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资源错配,如果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条件,我国工业企业的总产出将会明显上升;其次,我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与行业规模没有关联,而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再次,企业资源错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文章将企业异质性同要素价格扭曲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框架中,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对企业选址的机理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大样本截面数据,采用序数Probit回归,首次在微观层面考察了市场潜能和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选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效率较高的厂商在选址时更倾向于市场潜能较高的城市;(2)省域要素价格扭曲水平越高,效率对于企业选址高市场潜能城市的正向影响越大;(3)除平均工资水平外,其他控制变量均影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郑威
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金融要素扭曲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方法,从融资约束的角度考察了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要素扭曲显著抑制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且这种创新抑制效应在金融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地区经济的外部融资依赖越高,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说明金融要素扭曲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抑制了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对于缓解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融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宗明 吴正倩
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业现状进行了剖析,通过半参数估计发现能源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扭曲。基于中国能源产业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考虑传统的资源错配要素,而且能够对中间产品这一未涉领域的错配状态进行分析。基于中间产品框架的计算结果表明,忽略中间产品资源错配将导致TFP损失被低估33%以上。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间产品扭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关键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中间产品市场扭曲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程度,中间产品市场的扭曲度增加1%,能源产业的效率损失将提高2.2%—2.4%左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就资本和劳动这两类传统意义上的错配因子而言,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也会显著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了能源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向和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斟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经验上就中间产品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详实的考察,这对于纠正能源产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科学引导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时磊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随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债务杠杆主要获取方式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对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可能存在着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资本市场扭曲通过商业信用的"所有制传递机制"和"规模传递机制"纠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产能过剩效应。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可能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严重的原因,资本市场扭曲虽然可以由商业信用渠道纠偏措施改善其要素配置效率,但这种诱发的纠偏效应具有高昂的社会成本。据此提出在合适时机逐渐...
关键词:
资本市场扭曲 纠偏效应 产能过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长煜
一、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现代企业理论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背景下展开的,对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是以现代企业理论作为基础的。科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责难,开创了对于企业基本问题研究的新阶段。科斯认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受到科斯理论的启发,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沿着科斯开辟的交易成本的分析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企业的实质是通过各种要素投入者的合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宗萍
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激励约束机制是财务治理的内核。风险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主要体现为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主要分为货币的激励约束和权力的激励约束。货币激励约束是指变动的收益分配机制和分阶段的资本供给机制,权力激励约束表现为财务管理权、控制权的相机性以及控制权的隐形激励。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财务治理 激励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贞洁
由于“资本”与“资产”的混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缺陷,导致一般企业的杠杆水平被高估,盈利水平被低估,这可能扭曲财务风险与资本效率等财务信息,使得金融机构误判债务人财务状况,诱发信贷资源错配问题。文章选取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盛运环保、龙净环保进行案例研究,发现财务信息扭曲导致信贷风险水平与信贷资源规模的倒挂,传统指标体系下“低风险、高收益”的盛运环保在获得大量信贷资金后突发债券违约和债务逾期问题,而相对“高风险、低收益”的龙净环保却一直保持了良好的信用状况。文章致力于引导监管部门修正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
财务信息扭曲 信贷决策 财务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