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6)
- 2023(12746)
- 2022(10707)
- 2021(9677)
- 2020(8156)
- 2019(18339)
- 2018(18047)
- 2017(36156)
- 2016(19506)
- 2015(21682)
- 2014(21655)
- 2013(21696)
- 2012(20078)
- 2011(18054)
- 2010(18381)
- 2009(17440)
- 2008(17634)
- 2007(15985)
- 2006(14446)
- 2005(13403)
- 学科
- 济(91358)
- 经济(91260)
- 业(85304)
- 企(77034)
- 企业(77034)
- 管理(71999)
- 方法(39431)
- 数学(31370)
- 数学方法(31126)
- 业经(29505)
- 财(29391)
- 农(28918)
- 中国(22823)
- 务(21139)
- 财务(21122)
- 财务管理(21096)
- 农业(20171)
- 企业财务(19997)
- 制(19803)
- 策(18309)
- 技术(17863)
- 地方(17490)
- 贸(17179)
- 贸易(17169)
- 易(16773)
- 划(15671)
- 和(15402)
- 理论(14863)
- 银(14404)
- 银行(14382)
- 机构
- 学院(290583)
- 大学(283701)
- 济(129834)
- 经济(127396)
- 管理(117237)
- 理学(99934)
- 理学院(98951)
- 管理学(97808)
- 管理学院(97249)
- 研究(93492)
- 中国(77421)
- 财(64015)
- 京(58607)
- 科学(52484)
- 财经(49851)
- 所(47063)
- 农(46291)
- 经(45151)
- 江(45136)
- 中心(42861)
- 研究所(41775)
- 经济学(39524)
- 业大(38750)
- 北京(37016)
- 财经大学(36602)
- 农业(36351)
- 经济学院(35859)
- 州(35502)
- 范(33786)
- 师范(33499)
- 基金
- 项目(180922)
- 科学(145264)
- 研究(136126)
- 基金(133047)
- 家(113567)
- 国家(112512)
- 科学基金(98488)
- 社会(89284)
- 社会科(84922)
- 社会科学(84902)
- 省(71202)
- 基金项目(69777)
- 教育(61685)
- 自然(61651)
- 自然科(60215)
- 自然科学(60199)
- 自然科学基金(59217)
- 划(58678)
- 编号(55161)
- 资助(54954)
- 成果(44268)
- 部(41120)
- 创(40400)
- 重点(40376)
- 发(40244)
- 业(38805)
- 课题(37732)
- 创新(37006)
- 国家社会(36869)
- 教育部(35689)
- 期刊
- 济(148836)
- 经济(148836)
- 研究(89779)
- 中国(53994)
- 财(51371)
- 管理(48009)
- 农(42817)
- 科学(36696)
- 学报(35715)
- 融(35583)
- 金融(35583)
- 农业(29342)
- 大学(28297)
- 学学(27010)
- 技术(26427)
- 业经(26187)
- 教育(25311)
- 财经(25298)
- 经济研究(23989)
- 经(21859)
- 问题(19642)
- 技术经济(17274)
- 贸(17164)
- 业(17041)
- 商业(15101)
- 国际(14863)
- 现代(14844)
- 统计(14062)
- 世界(13796)
- 理论(13743)
共检索到444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平
在我国区域经济层面上,存在“高(低)负债率、低(高)信贷增长”的现象。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企业负债水平较低,信贷增长却较高,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信贷渠道为主的情况下,各区域经济的企业负债水平差异,会通过对当地信贷投放的反向制约机制,致使全国统一的货币信贷政策产生不同的区域效应。降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负债率水平、改善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关键在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
负债率 信贷增长 货币政策效果 区域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伟军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企业数量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建立SVAR模型,检验了各种规模企业对货币政策的相应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特别是中型企业最为敏感。由于我国区域之间企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会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关键词:
企业结构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 ,受上述因素制约 ,我国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的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东明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问题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成为我国政策当局的现实选择。文章将总结我国(金融)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历史经验,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具备的现实基础,进而指出需准备的工作,以期提高差异化操作的效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区域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庆皓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区域性不平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夏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在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表现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找到矛盾的成因,在形成这一效应的多个因素中,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原因尤为突出。借助国内新近的乘数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模型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其中的金融结构因素,从而论证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捷 张会丽 陆正飞
集中负债还是分散负债,是集团企业财务体制安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条件,综合利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披露的相关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对集团企业负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紧缩(宽松),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小)。尤其是,当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或子公司整体成长性较高时,集团企业更可能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选择集中负债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有助于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过度投资水平,且主要发生在货币政策宽松期;但集中负债模式对母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集中负债对集团企业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子公司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抑制。本文研究发现表明,集团企业会出于"共同保险效应"和抑制子公司过度投资的考虑而选择集中负债模式,与已有文献关于集中负债属于集团企业主动战略行为的观点一致。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集中负债 分散负债 投资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捷 张会丽 陆正飞
集中负债还是分散负债,是集团企业财务体制安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条件,综合利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披露的相关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对集团企业负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紧缩(宽松),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小)。尤其是,当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或子公司整体成长性较高时,集团企业更可能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选择集中负债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有助于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过度投资水平,且主要发生在货币政策宽松期;但集中负债模式对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集中负债 分散负债 投资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阳 钟世和 吴艳
文章利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后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具体表现在:(1)信贷额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现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2)基础货币投放量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信贷影响不大;(3)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并据此,特提出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杨皓 邱媛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期能够扩大需求,减少庞大的居民储蓄,但是实践证明1996年到2002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3年以来,由于某些制度缺陷被弥补,货币政策效果转好。文章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的制度缺陷是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 传导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董琦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途径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常海滨 徐成贤
本文在系统阐述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在我国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中游等三个区域共计13个省份不具有有效传导机制,利率政策的区域传导效应时滞为一年。本文认为,区域贸易和资金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效应,区域金融资源外流和金融结构失衡相互影响,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目前,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些观点的论述和总结,VAR模型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具有适用性,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省份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产生了差异化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差异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东明 潘再见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不仅会降低统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会加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针对区域效应问题,是否需要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化操作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首先评析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发展不均衡影响的相关理论,继而结合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争,分析区域差异化操作的理论可行性。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十二五"时期公平和效率的战略选择和差异化操作已具备的现实基础,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现实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差异化操作需遵循的几个原则:差异化政策需针对落后地区的典型问题、注重区别对待以及把握好差异化操作的合理的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区域协调 差异化操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