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8)
- 2023(10083)
- 2022(8260)
- 2021(7626)
- 2020(6527)
- 2019(14736)
- 2018(14810)
- 2017(28737)
- 2016(15012)
- 2015(16720)
- 2014(16531)
- 2013(16197)
- 2012(14401)
- 2011(12539)
- 2010(13011)
- 2009(12331)
- 2008(12382)
- 2007(11356)
- 2006(9939)
- 2005(9189)
- 学科
- 业(82701)
- 企(78209)
- 企业(78209)
- 济(71269)
- 经济(71197)
- 管理(65241)
- 方法(33901)
- 业经(27523)
- 数学(25924)
- 数学方法(25431)
- 财(22967)
- 技术(22787)
- 农(22330)
- 务(18845)
- 财务(18806)
- 财务管理(18796)
- 企业财务(17774)
- 农业(16486)
- 中国(15582)
- 理论(15217)
- 技术管理(14366)
- 策(14288)
- 划(13828)
- 制(13804)
- 和(12984)
- 企业经济(12422)
- 经营(12313)
- 体(11076)
- 贸(11064)
- 贸易(11054)
- 机构
- 学院(220428)
- 大学(211823)
- 管理(96688)
- 济(95689)
- 经济(94039)
- 理学(83334)
- 理学院(82684)
- 管理学(81407)
- 管理学院(81004)
- 研究(62609)
- 中国(51415)
- 京(43761)
- 财(43275)
- 科学(36131)
- 财经(34326)
- 江(34169)
- 农(32671)
- 经(31105)
- 所(30194)
- 业大(30024)
- 中心(29406)
- 经济学(27739)
- 商学(27504)
- 北京(27264)
- 商学院(27264)
- 研究所(26908)
- 州(26899)
- 经济管理(26197)
- 农业(25451)
- 财经大学(25111)
- 基金
- 项目(142307)
- 科学(115490)
- 研究(107037)
- 基金(104312)
- 家(88860)
- 国家(88054)
- 科学基金(79452)
- 社会(69780)
- 社会科(66498)
- 社会科学(66484)
- 省(58594)
- 基金项目(54854)
- 自然(51142)
- 自然科(50129)
- 自然科学(50122)
- 自然科学基金(49331)
- 教育(49034)
- 划(46580)
- 编号(42708)
- 资助(42488)
- 创(36929)
- 业(34733)
- 创新(33384)
- 成果(32106)
- 重点(31433)
- 部(31143)
- 发(30793)
- 课题(29036)
- 国家社会(28704)
- 制(28473)
- 期刊
- 济(107406)
- 经济(107406)
- 研究(62120)
- 管理(43814)
- 中国(42990)
- 财(37689)
- 农(30786)
- 科学(27823)
- 技术(26915)
- 学报(24302)
- 农业(21497)
- 教育(21161)
- 业经(20424)
- 大学(20253)
- 学学(19382)
- 融(18627)
- 金融(18627)
- 财经(17386)
- 经济研究(16895)
- 技术经济(16464)
- 经(15147)
- 业(14741)
- 问题(13270)
- 科技(13001)
- 策(12842)
- 统计(12251)
- 财会(12059)
- 现代(11909)
- 商业(11820)
- 决策(10329)
共检索到32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林
本文基于差异性产品市场的古诺模型,分析企业规模如何影响企业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创新技术的选择。理论模型显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分别通过生产新产品和降低旧产品成本产生替代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替代效应损失较高和规模经济使大企业倾向工艺创新;替代效应损失较低和规模不经济导致小企业倾向产品创新。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4-2007年企业层面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与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技术选择间存在显著关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倾向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仍成立。经验研究还讨论了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对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水平都高于中小企业,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严圣艳 唐成伟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中国1.4万家高技术企业在2005-2008年的调查数据,本文从资产总额、员工人数以及销售值这三个角度考察了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以资产总额和员工人数衡量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销售值与创新绩效则表现为单调的递增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创新绩效 高技术企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伯伏 杨运杰
在宏观上中国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必须在微观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过度市场竞争,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促进技术创新的最核心战略就是形成有效竞争市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研究企业形成规模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有效竞争 技术创新 产业组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宁 金祥荣
本文利用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并将企业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检验了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创新研发投入比重与企业规模呈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产品创新投入比重先下降后上升,这与国外主流文献的发现有所不同。对子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企业经营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的产品创新投入比重是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下降的;而在企业经营环境较差的地区,企业的产品创新投入比重与企业规模呈U型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不够完善的市场环境、较低的产品技术含量使得较大规模的企业进行过程创新的动力不足。尽管产品创新的投入较多,但其创新水平很有可能是较低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立人
一、引言就技术创新的贡献而言,究竟是大企业的贡献大还是小企业的贡献大,是熊彼特创新学派长期争议的一个基本问题。熊彼特在其早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提出:有洞察力、敢冒风险、赋有企业家精神的小企业的作用导致了重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而推动了新产业的诞生和经济增长。然而,其晚期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50)则转而强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主导作用,其根据是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到了60年代,随着微电子领域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再度看到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的作用,于是以EF·Schu-maker为代表的——“企业规模小的就是好”由然而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正中 吴永林 谢朝阳
本文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型和中小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出我国大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中小型企业的结论。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评价指标 密切值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允卫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各有不同的优、劣势。大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则具有明显的"行为优势"和"创新活力"。从企业集群层面看,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大企业主导型集群往往具有一般大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征,而中小企业集群则能整合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创造出新的技术创新优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俊岗
企业规模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技术创新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产业、战略、组织、方式、环境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企业 规模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熊彼特假设 倒U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后凯
本文考察了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者认为,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前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规模结构,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政策,促进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产业集中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瑞锋 罗昭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冬梅 许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宇科 刘蓝天
运用2007-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企业规模低于门槛值时,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并不显著;当跨越门槛值后,均可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并且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增强;以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显著,而中西部效果不显著;达到门槛值后,促进效果均显著,但东部地区促进程度稍有减弱;企业规模会间接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和演进特征进行解说和动态拓展。研究发现,组织惯性是大企业锁定现有技术轨道实现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竞争性市场是小企业突破现有技术范式实现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的形成是组织变量与市场力量对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性作用的结果。基于分区处理的多周期倒U关系动态模型解释了大、小企业相互转化过程中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动态连续关系,为大、小企业共存以保持产业技术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倒 U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刘文彬 王玉泽
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研究企业杠杆率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杠杆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存在既能促进创新同时降低风险的企业最优杠杆率区间,即当杠杆率处于9.3%~37.1%的范围时,杠杆率的提升能够最大地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达到增加创新产出与降低创新风险的最优均衡。同时,不同规模企业杠杆率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差异性,大型企业促进创新且可规避风险的最优杠杆率的区间为杠杆率低于67.0%,中型企业为杠杆率低于22.5%,小型企业则是7.8%~17.0%的区间范围。应正确理解中央"去杠杆"政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力求在"降杠杆"和"促创新"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企业创新 规模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