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1)
2023(17664)
2022(14996)
2021(13977)
2020(11925)
2019(27417)
2018(27193)
2017(52995)
2016(28494)
2015(31994)
2014(31878)
2013(31494)
2012(28580)
2011(25550)
2010(26110)
2009(24844)
2008(23994)
2007(21456)
2006(19095)
2005(17375)
作者
(81258)
(67346)
(67045)
(63857)
(42994)
(32195)
(30406)
(26212)
(25649)
(24344)
(22951)
(22828)
(21594)
(21319)
(20868)
(20587)
(20073)
(19746)
(19310)
(19204)
(16766)
(16566)
(16393)
(15502)
(15111)
(15101)
(14976)
(14961)
(13468)
(13177)
学科
(118978)
经济(118806)
(104677)
管理(98719)
(94318)
企业(94318)
方法(54286)
数学(44378)
数学方法(43670)
(37952)
业经(35352)
(34745)
中国(33119)
(29464)
(29294)
金融(29291)
(28196)
银行(28153)
(27064)
(26814)
财务(26728)
财务管理(26688)
企业财务(25354)
农业(24169)
理论(23120)
地方(22344)
技术(21636)
(21071)
(20666)
(20321)
机构
学院(406893)
大学(404030)
(164784)
管理(164762)
经济(161231)
理学(141720)
理学院(140240)
管理学(137729)
管理学院(136994)
研究(129034)
中国(105355)
(85817)
(81233)
科学(77361)
(64351)
(64169)
财经(63931)
(60810)
中心(59989)
业大(58247)
(57939)
研究所(57660)
北京(54273)
农业(50146)
(49466)
(49342)
经济学(49328)
师范(48918)
财经大学(47367)
(46685)
基金
项目(267882)
科学(212129)
研究(197818)
基金(195488)
(168265)
国家(166798)
科学基金(145636)
社会(125323)
社会科(118879)
社会科学(118849)
(105136)
基金项目(103094)
自然(94622)
自然科(92479)
自然科学(92459)
教育(90844)
自然科学基金(90822)
(86994)
资助(81484)
编号(80946)
成果(65420)
重点(59268)
(59116)
(57531)
(56013)
课题(55337)
创新(53132)
(51997)
教育部(51256)
国家社会(51135)
期刊
(185297)
经济(185297)
研究(121528)
中国(79672)
(66126)
管理(65667)
(59799)
学报(58566)
科学(55777)
(48109)
金融(48109)
大学(45799)
学学(43402)
教育(41775)
农业(40505)
技术(37135)
财经(32095)
业经(31585)
经济研究(28694)
(27450)
问题(23451)
(22869)
技术经济(21438)
理论(19890)
现代(19600)
财会(19037)
统计(18610)
商业(18554)
科技(18523)
(18064)
共检索到609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长征  黄德春  
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在承受利率冲击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于以往研究,笔者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规模、不同控制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的扩大,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在增大,这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相悖;控制人性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紧密,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我国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企业面临的真实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洪亚  
利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VAR模型分析融资约束、企业规模与成长动态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削减融资约束可以推动企业的规模扩张与企业的成长,同时企业自身的成长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促使企业规模扩大;而企业规模扩张会带来企业成长率的下降,初期受到融资约束较大而后会减缓企业的融资约束。这一研究可以为发展金融市场,削减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成长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潜力  涂艳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公司规模对于其融资约束的影响,选取在2008年之前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和上证50板块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小板公司的实际投资水平比最优投资水平下降了30%~45%,其前沿投资效率指数(IEI指数)远远落后于上证50板块公司,因而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也较大。采用LFC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可见,公司规模是影响其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小公司所受的融资约束较大,从而严重影响其投资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保昌  李思慧  
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国企属性和企业规模在金融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整体层面上,金融市场化有助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而区分国企属性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金融市场化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进一步区分企业规模的研究则发现,金融市场化更有助于缓解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研究表明:国企属性和企业规模并不能为金融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带来额外帮扶,而推进金融市场化可以缓解以往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额外青睐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所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这为中国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斌  袁其刚  商辉  
本文采用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融资约束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企业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均匀,但仍严重偏离齐夫(Zip f)法则的均匀分布。(2)融资约束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均衡性影响,融资约束的缓解使企业规模分布更加均匀。本文在控制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计量结果依然稳健。(3)企业自身禀赋特征对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具有显著影响,但是不同规模企业间融资约束差异主要还是源于融资的"规模歧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永明  黄德宇  
本文首先从风险控制视角研究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研发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引入融资约束条件,进一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在影响企业研发效率上的相互关系;最后,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而言,内部控制对融资约束具有替代效应;融资约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艳红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融资约束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决定作用,研究表明:(1)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控制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两个路径能够显著的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越能够提高其现金持有水平;企业成长性越好、资产负债率越高,越能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足,越能够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2)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越高,融资越困难,内部控制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洪亚  史学贵  张银杰  
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成长,从而影响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存在"年龄依赖"和"规模依赖",并非完全遵循Gibrat定律;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尤其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从总体上看,融资约束并不能决定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然而融资约束却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分布。本文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削减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减缓中国中小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中国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海波  
目前在国家“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数字化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生产、组织、绩效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多方关注。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9—2020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并提高企业专业分工,进而促进企业提高创新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之博  赵岳  
本文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和横截面Tobit模型,检验了企业规模对融资来源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规模越小,不仅银行融资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越小,而且银行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的比例越小。与股权融资相比,银行融资对小企业更加抑制。不同于传统文献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由其自身因素所致,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小企业受到的融资抑制也与它们所处环境的宏观金融体系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慧  
本文实证检验控制人行为以及金融关联如何主动调节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研究发现:控制人行为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存在长短期反转效应。短期外部融资成本不变,掏空使企业判断融资约束相对降低,支持使融资约束相对增加。长期内掏空使外部投资者提高资金供给条件,融资约束增加,支持则相反降低融资约束,真实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得以体现。金融关联能够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但不同类型金融关联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内外两种调节机制交互运用时,民营企业融资决策的权衡不仅考虑融资约束的变化,还表现出强烈的外源融资偏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怡恬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企和政企关系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上市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银企关系和政企关系都可以缓解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2)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整体上要低于非国有企业。银企关系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约束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缓解程度不一致,它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程度要低于非国有企业;政企关系可以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但较不能显著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立元  宋传智  
通过对我国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娜  曾祥飞  
企业的R&D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长期支持,如果融资渠道不畅将会限制企业的R&D活动。内部控制是否可以通过有效对外传递信息来缓解融资约束解决研发资金问题?文章选取沪深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是否对企业R&D投入有提升作用。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入有抑制作用,高水平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上市公司R&D投入。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以及年轻企业中更明显。结果表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从微观层面防止融资约束导致的R&D投入不足,促进企业R&D投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