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0)
2023(11016)
2022(9128)
2021(8370)
2020(7226)
2019(16405)
2018(16451)
2017(32176)
2016(17288)
2015(19441)
2014(19285)
2013(18817)
2012(16706)
2011(14781)
2010(15184)
2009(14680)
2008(14703)
2007(13286)
2006(11703)
2005(11008)
作者
(47787)
(39932)
(39914)
(37834)
(25527)
(18838)
(17960)
(15369)
(14930)
(14381)
(13612)
(13488)
(13010)
(12638)
(12446)
(12005)
(11958)
(11576)
(11488)
(11330)
(9847)
(9784)
(9704)
(9272)
(8924)
(8908)
(8870)
(8847)
(7914)
(7698)
学科
(84903)
(79496)
企业(79496)
(78423)
经济(78297)
管理(73325)
方法(36796)
数学(28856)
(28698)
业经(28382)
数学方法(28320)
(24927)
(21565)
财务(21521)
财务管理(21497)
企业财务(20359)
(20307)
技术(17751)
农业(17644)
中国(16604)
(15479)
(15340)
理论(15140)
(14918)
(13931)
体制(13462)
经营(12653)
企业经济(12533)
(12003)
贸易(11995)
机构
学院(251812)
大学(244960)
(108151)
管理(106438)
经济(106185)
理学(91610)
理学院(90826)
管理学(89384)
管理学院(88925)
研究(73147)
中国(60564)
(54015)
(50133)
财经(42060)
科学(41478)
(38986)
(38622)
(38037)
(35389)
业大(34396)
中心(34199)
经济学(32208)
研究所(31270)
北京(31062)
财经大学(30883)
(30352)
商学(30095)
农业(30051)
商学院(29825)
经济学院(28972)
基金
项目(161517)
科学(130395)
研究(120084)
基金(119834)
(101856)
国家(100984)
科学基金(90424)
社会(78900)
社会科(75013)
社会科学(74994)
(64707)
基金项目(63122)
自然(58318)
自然科(57062)
自然科学(57050)
自然科学基金(56111)
教育(55207)
(52134)
资助(49189)
编号(48141)
成果(37336)
(37222)
(36205)
(35977)
(35898)
重点(35738)
创新(33949)
(33631)
课题(32678)
国家社会(32551)
期刊
(123994)
经济(123994)
研究(72455)
中国(48640)
(47049)
管理(45823)
(36781)
科学(32118)
学报(30108)
技术(25735)
农业(25059)
大学(24899)
学学(23938)
(23851)
金融(23851)
业经(22894)
财经(21622)
教育(21284)
经济研究(19215)
(18592)
问题(15703)
(15679)
技术经济(15555)
财会(14382)
统计(13507)
(13245)
现代(13016)
商业(12787)
会计(11849)
世界(11613)
共检索到375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良益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效率原则具有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 ,作者以“企业———中间性组织———市场”三分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规模边界及制度的二重性。并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出发 ,对规模、制度应如何协调变化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审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明义  
一、大企业应有的规模优势何以没能发挥现代商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流通。与这个特点相适应,生产经营企业也愈来愈注重大型化,以至于发现了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无数事例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从逻辑的推理还是从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来讲,我国的大企业都应显示出它的优势来。但现实却是另外一幅图景:不少大企业劳动效率低、管理混乱、负债累累。人们称这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邵传林  裴志强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库及省级层面的制度数据测度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具有U型影响效应,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低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对企业规模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大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才会对企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当前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水平远低于理论上的门槛值,从而对企业规模扩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地区制度环境显著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天华  陈博潮  刘宜坤  
企业规模分布变异是经济运行扭曲的重要表现,其分布状态变动是观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的重要视角。本文以2001年前后的行政审批中心大范围设立作为自然实验,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企业规模分布帕累托指数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规模分布帕累托指数,缓解了经济扭曲。但这一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优化效应,中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一方面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了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普遍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且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降成本红利"更为明显,从而使得企业规模分布的扭曲得以改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毅  牛冲槐  庞继芳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9年间28家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效率均值为0.784,尚有21.6%的改善空间,企业总资产不是规模效率的决定因素;稳定繁荣的宏观经济形势、资产的快速周转、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而规模效率的改善与行业行政垄断是负向关系。研究显示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差异化服务水平是利于规模效率进步的,政府应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综合运管协调能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  刘旗  
采用门槛面板模型方法,并基于国有工业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效率差异的视角,区别不同的阶段的市场化进程,可分析国有企业规模与其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发展越高的行业中,国企规模的扩张越不利于其效率的改善。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市场化中等发展程度的行业,尤其是公用事业,应及时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尽可能降低改革的成本。在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行业,则应坚持既定的改革总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鸣萧  张元智  段利民  
本文通过发展一个包含中间产品迂回生产的模型解释了生产非一体化程度的决定因素,并且对19世纪后期以来企业规模变化及近30年来垂直分离发展原因给出了解释。论文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不是主要依赖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而是更多依赖于组织间资源和知识。因此创造一个便利于组织间资源流动的市场体系,尤其是高级要素交易的体系对于经济增长变得日益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国彩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然  陈悦  
在对投入变量进行三阶段调整后,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若不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导致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除江苏、山东、重庆、四川外,绝大多数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一些企业并未实现规模经济性。从各区域的情况看,中部地区的效率水平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提升地区技术效率,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适度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加强地区合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陆云航  刘文忻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就民营制造业中企业规模对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工资效应在民营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工人工资与企业规模正相关。同时发现,工人素质假说和劳动生产率假说对于该效应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主要通过工人素质、资本密集度、技术水平以及工会组建率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工人工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盛宇明  
罗纳德·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和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问题的奠基之作。该文提出了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说明企业制度形成是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但笔者认为科斯对企业为什么存在及企业性质的具体解释和对企业规模的决定理论却是值得质疑的。囿于篇幅,本文将集中分析企业规模是否如科斯所认为的那样由交易成本所决定,分析的对象为市场经济中自然产生的私有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玉瑞  林琳  
不同规模企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在经济运行中,大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分工协作, 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大中小型企业并存才能共创经济活力。政府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抓大放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立人  
一、引言就技术创新的贡献而言,究竟是大企业的贡献大还是小企业的贡献大,是熊彼特创新学派长期争议的一个基本问题。熊彼特在其早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提出:有洞察力、敢冒风险、赋有企业家精神的小企业的作用导致了重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而推动了新产业的诞生和经济增长。然而,其晚期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50)则转而强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主导作用,其根据是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到了60年代,随着微电子领域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再度看到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的作用,于是以EF·Schu-maker为代表的——“企业规模小的就是好”由然而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