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3)
- 2023(16478)
- 2022(13422)
- 2021(12415)
- 2020(10532)
- 2019(24272)
- 2018(23491)
- 2017(45338)
- 2016(23622)
- 2015(26572)
- 2014(25765)
- 2013(25822)
- 2012(23406)
- 2011(20849)
- 2010(20765)
- 2009(19622)
- 2008(18584)
- 2007(16123)
- 2006(13833)
- 2005(12586)
- 学科
- 济(110879)
- 经济(110777)
- 业(94599)
- 企(84952)
- 企业(84952)
- 管理(81164)
- 方法(54540)
- 数学(46046)
- 数学方法(45633)
- 财(34800)
- 中国(32734)
- 业经(32490)
- 农(31863)
- 融(28488)
- 金融(28487)
- 银(26057)
- 银行(26051)
- 行(25188)
- 务(24432)
- 财务(24387)
- 财务管理(24349)
- 贸(23508)
- 贸易(23491)
- 制(23478)
- 企业财务(23160)
- 易(23020)
- 农业(22772)
- 技术(19951)
- 地方(18798)
- 理论(17578)
- 机构
- 学院(336360)
- 大学(332323)
- 济(156807)
- 经济(154427)
- 管理(140431)
- 理学(121640)
- 理学院(120643)
- 管理学(119110)
- 管理学院(118507)
- 研究(103575)
- 中国(90208)
- 财(72864)
- 京(67184)
- 财经(58984)
- 科学(55688)
- 经(53991)
- 中心(50479)
- 经济学(50251)
- 农(48633)
- 所(48398)
- 江(47637)
- 经济学院(45763)
- 财经大学(44152)
- 研究所(43512)
- 业大(43421)
- 北京(41780)
- 商学(40105)
- 商学院(39753)
- 经济管理(38515)
- 农业(37969)
- 基金
- 项目(224147)
- 科学(181597)
- 基金(169670)
- 研究(167011)
- 家(144649)
- 国家(143456)
- 科学基金(127584)
- 社会(113039)
- 社会科(107767)
- 社会科学(107745)
- 基金项目(89037)
- 省(84803)
- 自然(79790)
- 自然科(78134)
- 自然科学(78118)
- 自然科学基金(76840)
- 教育(76170)
- 划(70164)
- 资助(69679)
- 编号(65055)
- 部(51906)
- 成果(50273)
- 创(49959)
- 重点(49330)
- 国家社会(48937)
- 发(47717)
- 教育部(46127)
- 创新(46075)
- 人文(45247)
- 制(44110)
- 期刊
- 济(162528)
- 经济(162528)
- 研究(98902)
- 中国(59656)
- 财(58946)
- 管理(55811)
- 融(44475)
- 金融(44475)
- 农(44233)
- 科学(42820)
- 学报(40628)
- 大学(33557)
- 学学(31970)
- 技术(31510)
- 农业(30180)
- 财经(30164)
- 经济研究(27608)
- 业经(26665)
- 经(26021)
- 教育(24478)
- 问题(21642)
- 贸(20772)
- 技术经济(19482)
- 业(18806)
- 统计(18262)
- 国际(18043)
- 世界(17816)
- 策(17033)
- 财会(16062)
- 商业(16049)
共检索到49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符大海 张莹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2000-2007年面板数据表明,行业内外资的水平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这显示行业内外资进入造成的竞争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但行业间外资的垂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这表明国内企业通过前后产业链获得了外资生产率溢出效应。我们进一步论证,企业融资能力是决定企业获得外资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将在对外商直接投资开放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也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生产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冠宏
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和对外投资决策的相互关系。除验证了企业生产率越高越有可能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外,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生产率不一定高;第二,越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进行市场寻求型投资,但越有可能进行技术研发类投资;第三,对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可能不比其它类型的对外投资企业生产率更高;第四,如果目的国是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目的国越多企业生产率不一定越高。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解。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春涛 王立威 周鹏
在公平竞争机制缺失的转型经济中,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额度的短期债务融资。本文使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合并,实证考察政企关系对企业负债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债务融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负债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弱化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果依旧稳健。因此,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构建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
关键词:
政企关系 企业融资 金融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涛 李志刚 王俊 朱冠平
股票发行注册制在成熟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能否适用于新兴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利用注册制首次在我国科创板试点实施的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0年进行首轮融资的7715个初创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核准制,注册制实施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金额增加,融资时间提前;注册制改革通过提高风险投资之间的竞争强度,促进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或者风险投资的相关投资经验更多时,注册制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影响更显著;注册制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首轮融资的上述影响能够持续传导至后续轮次融资直至企业公开上市。本文结果表明:注册制改革能够显著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功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峰 杨国歌 任转转
R&D补贴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上市企业数据,根据信号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分析R&D补贴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讨论融资约束与企业风险承担对R&D补贴信号传递的双重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R&D补贴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R&D补贴对传媒及互联网服务行业科研投入、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专利申请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于高创新能力企业,R&D补贴对低创新能力企业专利申请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于大规模和国有控股企业,R&D补贴对中小规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科研投入与专利申请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R&D补贴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促进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制定数字企业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检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璇 王鑫 刘碧
腐败的蔓延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运用2005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吃喝费用和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吃喝费用和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体现在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深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然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弱化吃喝费用的内生性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我们还发现,在银行竞争较弱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上述关系更加明显。因此,完善金融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现阶段的关键。
关键词:
吃喝费用 融资约束 出口参与 出口深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璇 王鑫 刘碧
腐败的蔓延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运用2005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吃喝费用和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吃喝费用和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体现在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深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然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弱化吃喝费用的内生性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我们还发现,在银行竞争较弱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上述关系更加明显。因此,完善金融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
关键词:
吃喝费用 融资约束 出口参与 出口深度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群喜 陈慧 倪晔惠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志坚 刘长庚
笔者基于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内资企业垂直专业化与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内资企业在垂直专业化中的低端锁定地位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外资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阻碍了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前向关联促进了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表现为水平关联且显著地提高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地降低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内资小企业、出口企业和民营企业更易获得员工流动的益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伯伟 田朔 许家云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出口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汇率变动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融资能力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融资能力是影响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承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企业类型及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融资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进一步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倍差法分析可知,企业上市行为在其承受汇率变动时起到的作用相比传统融资而言较弱。
关键词:
汇率变动 融资能力 企业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淑芳 黄凌云
本文从行业的视角,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拓展研究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行业内外资进入会抑制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上下游行业引入外资将促使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2)行业内外资进入速度将正向调节行业内外资进入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则呈"U型"。(3)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内资企业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而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受上游行业外资进入的影响,并不受其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4)外资进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企业所处产业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行业内外资进入将抑制低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将提高低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且行业内、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分别为正向、U型和正向。而处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受下游行业外资进入的影响,其外资进入速度发挥"U型"的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三峰 张伟
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融资约束和金融发展对企业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融资约束对企业雇佣需求有显著负面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感知到的融资难度每增加1个单位,其正式员工的雇佣增长率将下降3.1%。以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调控为自然实验,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企业雇佣需求有显著负面冲击;金融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金融发展对企业雇佣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大中型及发展成长中的企业。本研究为理解金融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金融发展 企业雇佣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井润田 赵虎 Kevin Steensma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至200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引入FDI对其它内资子公司的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等因素后,集团引入FDI对内资子公司的经济绩效产生正的溢出,同时以上关系受到制度环境因素和集团内部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内资子公司所在区域产品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会正向促进集团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内资子公司所在区域要素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会削弱集团FDI的溢出效应;内资子公司已有的技术资源丰富程度有利于增强FDI溢出效应;集团内文化差异小的外资(港澳台资)相比于文化差异大的外资(其它外资)会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以上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娜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志强 裴开兵
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微观企业研发溢出的吸收效应,且通过统计分组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研发溢出的吸收效应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发溢出存在显著的吸收效应,促进了企业产出水平的增长,且研发溢出吸收效应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低研发溢出吸收效应组,高研发溢出吸收效应组的企业可以取得更高的(超额)股票收益与经营业绩。企业的发展前景、品牌形象与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溢出的吸收效应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