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5)
- 2023(12066)
- 2022(9638)
- 2021(8690)
- 2020(7390)
- 2019(16277)
- 2018(15843)
- 2017(30830)
- 2016(16418)
- 2015(17747)
- 2014(17190)
- 2013(17292)
- 2012(15489)
- 2011(13378)
- 2010(13570)
- 2009(13141)
- 2008(12410)
- 2007(11166)
- 2006(9806)
- 2005(9040)
- 学科
- 业(83378)
- 企(74776)
- 企业(74776)
- 济(72920)
- 经济(72833)
- 管理(61988)
- 方法(33051)
- 财(29194)
- 业经(28667)
- 农(27522)
- 融(26054)
- 金融(26054)
- 数学(25489)
- 数学方法(25378)
- 银(23600)
- 银行(23564)
- 中国(22949)
- 行(22857)
- 农业(21372)
- 务(20844)
- 财务(20826)
- 财务管理(20810)
- 企业财务(19793)
- 制(18220)
- 技术(16335)
- 贸(13805)
- 贸易(13794)
- 策(13776)
- 易(13501)
- 体(13363)
- 机构
- 学院(234273)
- 大学(226388)
- 济(106836)
- 经济(105219)
- 管理(96279)
- 理学(83365)
- 理学院(82677)
- 管理学(81710)
- 管理学院(81319)
- 研究(70658)
- 中国(63788)
- 财(50215)
- 农(45935)
- 京(45218)
- 科学(40821)
- 财经(40359)
- 经(36890)
- 业大(36312)
- 农业(36297)
- 所(35135)
- 中心(34734)
- 江(34708)
- 经济学(33684)
- 研究所(31746)
- 经济学院(30837)
- 财经大学(30066)
- 商学(28998)
- 商学院(28738)
- 经济管理(27682)
- 北京(27609)
- 基金
- 项目(154980)
- 科学(123891)
- 基金(116194)
- 研究(110279)
- 家(101298)
- 国家(100329)
- 科学基金(88200)
- 社会(75020)
- 社会科(71500)
- 社会科学(71479)
- 基金项目(62085)
- 省(61524)
- 自然(57000)
- 自然科(55813)
- 自然科学(55796)
- 自然科学基金(54924)
- 划(49807)
- 教育(48381)
- 资助(46642)
- 编号(42067)
- 业(38378)
- 创(36507)
- 重点(34282)
- 部(34009)
- 发(33504)
- 创新(33252)
- 国家社会(31981)
- 成果(31235)
- 制(30353)
- 科研(30170)
- 期刊
- 济(114981)
- 经济(114981)
- 研究(64428)
- 农(43192)
- 中国(42587)
- 财(42132)
- 管理(39469)
- 融(36705)
- 金融(36705)
- 学报(34693)
- 科学(33071)
- 农业(28542)
- 大学(26804)
- 学学(26422)
- 业经(21425)
- 财经(20842)
- 技术(19556)
- 经济研究(18708)
- 经(17972)
- 业(17436)
- 问题(15054)
- 技术经济(14092)
- 商业(12545)
- 财会(12532)
- 现代(12073)
- 世界(11643)
- 贸(11583)
- 教育(10772)
- 版(10666)
- 国际(10653)
共检索到346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负债资产率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赵玉龙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在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融资约束 流动资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龙 邱梦欣 张倩瑜
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将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治理水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琳 江轩宇 伊志宏
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已有文献从诸多视角对其决定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少有研究关注资本市场制度设计与变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文章利用融资融券制度推出的外生冲击,考察了放松卖空约束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卖空约束放松显著提高了标的企业未来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缓解企业未来融资约束是卖空约束放松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1)卖空约束放松显著降低了企业未来的债务融资成本;(2)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公司治理环境越差时,卖空约束放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越强烈;(3)“卖空威胁恶化企业产品市场表现”这一竞争性假说并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卖空约束放松的经济后果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以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时代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卖空约束 劳动收入份额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艾春荣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信贷融资约束、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率同步下降的中国经济特征事实,本文从企业的异质性及其面临的金融环境差异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和中小(民营)两类企业,而后者受到借贷约束与投资扭曲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校验模型现实解释能力的基础上对上述特征事实进行传导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理论与实证揭示了如下现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收紧。为了应对融资困境,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被迫通过利润留成方式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减少了对居民部门的利润分配,降低了家庭劳动收入的份额。与之相对,国有银行主导的体制内金融支持不仅抑制了金融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锐
借助数字技术而推动的数字金融对提高经济共享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普通员工收入份额,并且数字金融的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2)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数字金融发展可以纠正“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3)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是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体制因素;(4)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小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促进数字金融多维发展,并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轩宇 贾婧
文章结合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及推动企业利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现实背景,考察了债券融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债券融资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正相关,并且在采用基于倾向匹配得分的双重差分模型、考虑RZ分析框架、控制高阶固定效应、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通过短期融资券推出的外生冲击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融资可以通过降低整体债务成本和发挥溢出效应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继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类型的债券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是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工资侵蚀利润"这一竞争性假说并不影响本文结论。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债券融资经济后果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化对债券融资作用的认识、理解劳动收入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长远 陈琳
本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通过信贷获得流动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它们倾向于减少劳动雇用或降低工资水平,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和稳健性分析,我们找到了这一命题的支持性证据:私人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没有类似的结论。出现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在中国,只有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扰。
关键词:
流动资本 融资约束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明津 铁瑛
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角度解释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虽然基准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能够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基于欧拉方程分解和中介变量法的验证发现,企业金融化一方面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溢出并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即表现出"盈利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企业金融化却会抑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客观上造成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上升进而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即表现出"技术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获益幅度小于普通员工(私营企业中更明显),说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与此同时,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金融市场收益率具有强相关性,表明企业金融化的动力来自金融市场的收益激励。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企业金融化是企业在金融市场超额收益时期的"理性选择",伴随金融市场回归并运行在合理区间,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持续损害,借助趋利性的企业金融化来获得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翠翠 郭鹏宇 宋晓阳 刘芬华 李华民
企业作为初次分配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企业金融化行为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属性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同。通过嵌入市场化程度和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发挥了抑制调节效应,即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管理者能力则发挥了催化调节效应,即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此,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根据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花平 冯薇薇 曾建光
在推进环境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普遍漂绿的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考察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漂绿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漂绿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缩减雇佣规模来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抑制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并且企业漂绿主要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漂绿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注意该现象,完善相关环境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星宇 余进韬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希元 傅帆 陈明明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关子桓 赵允宁 罗文忆 丁思
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是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与世界各国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不同,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的现象。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企业现金持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减轻或技术创新加快时,企业将现金分配于劳动要素的激励提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二者的负相关关系被强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融资约束以及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不足是分别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为理解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杰
全球一体化趋势如何影响中国劳动收入分配格局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从“生产要素替代效应”与“生产要素互补效应”两个视角考察了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支持了企业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的“生产要素互补效应”假说。机制检验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了企业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研发创新投资水平以及董事会国际化水平,强化了资本报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高了企业高层次劳动需求,进而推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高成本加成率企业以及所在年度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更加有利于生产要素发挥互补效应。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促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步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国际化战略是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可忽视因素,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