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61)
- 2023(20602)
- 2022(17756)
- 2021(16227)
- 2020(14102)
- 2019(32157)
- 2018(31713)
- 2017(60789)
- 2016(33656)
- 2015(37546)
- 2014(37299)
- 2013(36876)
- 2012(33926)
- 2011(30375)
- 2010(30240)
- 2009(28317)
- 2008(28223)
- 2007(25198)
- 2006(21867)
- 2005(19365)
- 学科
- 济(136553)
- 经济(136396)
- 业(111196)
- 管理(106243)
- 企(97573)
- 企业(97573)
- 方法(65657)
- 数学(54959)
- 数学方法(54271)
- 财(41174)
- 农(39771)
- 业经(37131)
- 中国(32538)
- 学(28879)
- 务(28091)
- 财务(28004)
- 财务管理(27952)
- 农业(27340)
- 企业财务(26532)
- 制(25495)
- 地方(25027)
- 贸(24917)
- 贸易(24910)
- 易(24161)
- 理论(23684)
- 技术(23618)
- 和(22646)
- 划(20751)
- 环境(20183)
- 策(19207)
- 机构
- 学院(483957)
- 大学(482257)
- 济(190662)
- 管理(190388)
- 经济(186626)
- 理学(165053)
- 理学院(163243)
- 管理学(160247)
- 管理学院(159386)
- 研究(158285)
- 中国(118804)
- 科学(102789)
- 京(102105)
- 农(91262)
- 财(88546)
- 所(81543)
- 业大(79075)
- 研究所(74506)
- 中心(72810)
- 农业(72505)
- 江(71890)
- 财经(71218)
- 经(64796)
- 北京(63464)
- 范(59880)
- 师范(59125)
- 州(57546)
- 经济学(57027)
- 院(56972)
- 财经大学(52864)
- 基金
- 项目(331237)
- 科学(258555)
- 基金(239887)
- 研究(233381)
- 家(212143)
- 国家(210360)
- 科学基金(179659)
- 社会(145837)
- 社会科(138230)
- 社会科学(138190)
- 省(130941)
- 基金项目(127234)
- 自然(120720)
- 自然科(117958)
- 自然科学(117920)
- 自然科学基金(115806)
- 划(110236)
- 教育(107249)
- 资助(99688)
- 编号(94014)
- 成果(74837)
- 重点(74553)
- 部(71809)
- 发(69921)
- 创(69607)
- 创新(64719)
- 课题(64534)
- 科研(64519)
- 计划(62550)
- 大学(61065)
- 期刊
- 济(205554)
- 经济(205554)
- 研究(132818)
- 中国(86545)
- 学报(85154)
- 农(82580)
- 科学(74326)
- 财(71366)
- 管理(70936)
- 大学(62974)
- 学学(59922)
- 农业(56425)
- 教育(45553)
- 技术(42599)
- 融(38733)
- 金融(38733)
- 业经(35545)
- 财经(34994)
- 经济研究(32388)
- 业(31695)
- 经(30011)
- 问题(27171)
- 技术经济(25046)
- 版(24684)
- 科技(23720)
- 统计(23236)
- 图书(22998)
- 业大(21907)
- 商业(21822)
- 理论(21741)
共检索到69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耿强 胡睿昕
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状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企业能否获得补贴和获得补贴的程度高低。基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状况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获得补贴的概率和程度不仅受到自身禀赋和性质的影响,还与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利境遇密切相关。面临亏损的企业和受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补贴,其获得补贴的程度也相对较高,表明政府补贴更大程度上扮演了"事后补救"的角色。此外,我国的政府补贴还带有明显的国有偏好、规模偏好和出口偏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刘佳颖 何宗辉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5-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的方法验证了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当政府补贴强度介于0到0.0214之间时,补贴效率最高,即补贴强度每提高1%,企业研发投入增加约26.58%。本文认为政府补贴一般能够弥补企业研发投入正外部性导致的私人效益损失,有效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本文还从所有权性质、地域、细分行业角度探讨政府补贴的最优区间和影响系数,发现属于民营性质、东部地区和高端制造业行业领域的企业在补贴最优区间内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系数更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凤 何欣 路晓蒙
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面临的困境之一是信贷约束。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本文从信贷申请率和申请通过率分析了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只有45.8%的企业获得了贷款。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水平较低,更多归咎于较低的信贷申请率(57.8%),而不是申请通过率(79.2%)。运用样本选择Probit模型,从企业特征、企业主背景、社区环境和地区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信贷可得性的原因,发现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情况对于信贷申请率和申请通过率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地区发展更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社区环境更影响企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相文 郭宝忠 张超
本文在理论刻画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根本性力量。中国的制度因素制约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潜力,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了FDI的实际溢出效应。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制度因素变化的条件下,FDI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是腐败控制、经济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港澳台资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外资企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明明 张国胜 孙秀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企业创新往往面临供给不足问题,因而需要政府进行补贴干预。利用2011-2014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国有企业、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供给三者间的关系及其结构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创新供给;第二,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供给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性特征,即政府补贴对发明类专利、国有企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供给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供给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国企控制力的程度,即国企控制力弱化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供给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提高具有针对性的政府创新补贴力度,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长庚 许明 刘一蓓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并检验了企业和员工拥有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有重要影响,企业拥有的强势权利配置控制权使员工普遍获得了低于"公平"价格的劳动所得;②权利配置控制权强弱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但员工无疑在获得劳动所得的过程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最终结果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低于"公平"劳动所得的幅度达7.93%;③相比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拥有较弱的权利配置控制权,这使国有企业员工并未获得更高的劳动所得。改革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提高员工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即赋予员工平等获得收益的权利,强化员工普...
关键词:
劳动所得 权利配置 双边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申明浩 刘文胜
文章以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础从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制造业的生产率75-25的分位差来测量省级层面的资源错配,检验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能显著改善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地区企业的生产率离散度趋于集中,从而改善地区的资源错配。服务业开放对资源错配的纠正效应,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中部地区,结果并不随样本、测量方法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保中
利用长期跟踪河南中小企业过程中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小企业贷款获得量的决定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金融机构对流动性差的中小企业借款意愿不强;企业净资产与贷款获得量负相关;企业的现金流量、抵押品价值以及企业家的外部净财富与贷款获得量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管理者经验和企业(家)信誉与贷款获得量弱相关且不显著,反映出金融机构更多地关注借款者财务上的"硬信息",而对于相关企业的"软信息"收集或关注不够;企业所有制性质与贷款获得量弱相关并在统计上不显著。实证分析的结果揭示了较明确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贷款 影响因素 软信息 硬信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良遇 金明伟
商业规制是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本文借助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商业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认为提高商业规制效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水平的提升。本文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了商业规制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业规制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在短期内与企业生产率的变动方向相反,而从长期来看两者变动方向相同。商业规制政策的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差异化影响,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对于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关键词:
商业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体制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伟东 张延群
选取2011-2019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探究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与税收优惠负相关,与财政补贴正相关;(2)国有企业仅获得财政补贴的概率高于非国有企业;(3)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税收优惠政策;(4)企业前期R&D投资会提高当期企业同时获得两种政策工具的可能性;(5)成熟型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概率较高,成长型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概率较高。基于此,应对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要“双管齐下”,运用财政补贴政策推动中小型和成长型R&D企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凯华 高翔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永平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细分技术源和政府补贴的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均可提升创新绩效,其中技术改造的创新绩效正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但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说明国外技术引进需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结合才能提升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和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但难以影响企业国内外技术引进的决策。因此,技术改造对提升创新绩效最有效。
关键词:
创新绩效 技术来源 政府补贴 工业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敏 包群
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可能会与企业获补贴收入多寡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采用广义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刻画了不同补贴收入水平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当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力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当政府补贴力度在该临界值水平上逐步提高时,这种促进作用也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但其对企业生产率变化的抑制作用也逐渐显现;当政府补贴力度提高至大于另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显著地抑制了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警惕高度补贴所带来的企业"寻补贴"行为或事前逆向选择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伶 郭戎 王乃磊
本研究使用"准实验"方法,对影响企业获得风险投资(VC)的特质因素进行了研究。在企业社会网络和个人社会网络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知名高校背景、知名企业从业经验、政府从业经验、海外经验、创业者性别、团队以及区位等七项可能影响风险投资决策的假设因素。经过对投资者的准实验检验,发现知名企业从业经验和海外经验对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有显著的作用,区位因素仅有部分影响。由此本项研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风险投资决策 特质因素 准实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昊 李小瑛 陈广汉
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企业内部经营效率,针对其生存和选址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对工业企业退出的影响情况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房价上涨对企业退出有推动作用,主要导致了制造业、能源产业和东西部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并对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产生较强的成本效应与挤出效应。因此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采取措施调整劳动力成本并引导投资方向,注意结合地区发展及行业差异,降低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生存的负面影响,促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房价 工业企业 退出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返乡创业农民工政策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的实证
企业增长和盈利能力的相互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
中国研发投入的周期性及其非对称性——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
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迁移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的成本视角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了农机企业盈利能力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补贴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