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9)
- 2023(11784)
- 2022(9638)
- 2021(8975)
- 2020(7759)
- 2019(17175)
- 2018(17009)
- 2017(32544)
- 2016(17843)
- 2015(20103)
- 2014(20081)
- 2013(20006)
- 2012(18389)
- 2011(16267)
- 2010(16915)
- 2009(16023)
- 2008(16943)
- 2007(15796)
- 2006(14088)
- 2005(13205)
- 学科
- 业(88465)
- 企(83237)
- 企业(83237)
- 管理(77984)
- 济(76703)
- 经济(76610)
- 方法(31814)
- 财(28665)
- 业经(28658)
- 农(24421)
- 务(22838)
- 财务(22799)
- 财务管理(22762)
- 数学(22615)
- 数学方法(22319)
- 企业财务(21625)
- 制(18977)
- 中国(18774)
- 技术(18165)
- 农业(17929)
- 策(16893)
- 理论(16465)
- 和(16365)
- 划(15924)
- 经营(14083)
- 体(13656)
- 贸(13575)
- 贸易(13565)
- 易(13210)
- 企业经济(12869)
- 机构
- 学院(263508)
- 大学(257864)
- 管理(108179)
- 济(108177)
- 经济(105797)
- 理学(90415)
- 理学院(89512)
- 管理学(88304)
- 管理学院(87766)
- 研究(84488)
- 中国(69944)
- 京(55503)
- 财(53888)
- 科学(50443)
- 农(44948)
- 所(43833)
- 江(43151)
- 财经(41302)
- 中心(39325)
- 研究所(39026)
- 经(37338)
- 业大(36486)
- 农业(35186)
- 北京(35011)
- 州(34436)
- 经济学(30779)
- 范(30642)
- 商学(30567)
- 师范(30328)
- 商学院(30286)
- 基金
- 项目(162307)
- 科学(128702)
- 研究(119215)
- 基金(117898)
- 家(101935)
- 国家(100965)
- 科学基金(88324)
- 社会(75372)
- 社会科(71482)
- 社会科学(71459)
- 省(64538)
- 基金项目(61688)
- 自然(57875)
- 自然科(56499)
- 自然科学(56484)
- 自然科学基金(55581)
- 教育(54030)
- 划(52544)
- 资助(48796)
- 编号(48388)
- 成果(39142)
- 业(37353)
- 创(36359)
- 重点(35942)
- 部(35496)
- 发(34404)
- 创新(33051)
- 课题(32974)
- 性(31857)
- 国家社会(30750)
- 期刊
- 济(131178)
- 经济(131178)
- 研究(76584)
- 中国(57317)
- 管理(49616)
- 财(48405)
- 农(42159)
- 学报(38080)
- 科学(37126)
- 大学(29051)
- 农业(28745)
- 学学(27244)
- 融(27233)
- 金融(27233)
- 教育(25785)
- 技术(25451)
- 业经(22769)
- 财经(21678)
- 业(19678)
- 经济研究(19387)
- 经(18842)
- 问题(16172)
- 技术经济(15603)
- 财会(15064)
- 现代(14178)
- 贸(13890)
- 会计(13446)
- 世界(13420)
- 图书(13119)
- 商业(12670)
共检索到41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内市场将成国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内企业将真正面对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面对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人力资源的国际化争夺,同时将更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环境没有边界的经济体系和全球化的商业、全球范围的劳动力市场、信息、通讯的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环境特征,随着现代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这种特征将变得越来越明显。企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明贵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近几年国外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和新思想,它改变了传统的对人力资源的看法。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具有战略属性,是企业战略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一种战略性要素,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之间差异化的重要原因,是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改变了从成本角度看待人力资源的观点,它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基于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而是由企业自身的战略性资源决定的。按照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的观点,企业之间由于战略资源的不同,每家企业都有其自身的"路径依赖性",成功的过程是不能简单重复的,成功经验也是不可轻易模仿的,企业必须从自身内部着手才能取得成功。该文对战略性人力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的...
关键词:
战略性 人力资源 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富强 陈耘
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阐释出发,提出了企业未来制胜的金三角,即组织智商(OIQ)、组织情商(OEQ)以及组织心商(OSQ),并进一步阐释了各自的内涵、表现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构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金三角的路径依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燕萍 张玉静
依据战略管理理论,在对薪酬管理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将薪酬体系设计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设想,并构建了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模型,分析了战略性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同时与传统的薪酬体系进行了比较认识,指出了战略性薪酬设计在现实中所需要的若干条件。
关键词:
战略性 SCSD 传统薪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佩华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企业通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有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此,我们提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概念性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长征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四大来源,即产业定位、关键资源、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将其分别结合供应链、价值链、组织链和知识链,论述各个产业链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定位 关键资源 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长征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四大来源,即产业定位、关键资源、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将其分别结合供应链、价值链、组织链和知识链,论述各个产业链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定位 关键资源 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瑞前
本文探讨了竞争优势的来源和人力资源的内涵,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战略意义,剖析了竞争优势和人力资源的内在机理,得出了现阶段对我国企业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 内在机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建秋 盛梦雅
传统社会责任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履行中都存在着瓶颈和缺陷,战略性社会责任应运而生。战略性社会责任是传统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向心性、前瞻性、专用性及组织性是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甄别标准。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向心性和专用性赢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正面评价,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前瞻性和组织性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认知导向积极归因,从而构建起牢固的关系资源网络。关系资源具有机会平台和安全网这两个内在特征,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关系资源符合资源基础理论对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无形资源的内在要求,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成城
有效的战略人力资源实践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两者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本文通过探测性数据实证分析了以动态能力为中介作用的战略人力资源实践对竞争优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战略人力资源实践通过动态能力的四个维度(组织柔性、组织学习、资源整合和环境感知)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
战略人力资源实践 竞争优势动态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磊 郝辽钢
与员工能力与员工绩效关系的研究相比,目前对企业人力资本和员工与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要抽象、模糊的多。论文在对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能力系统,阐明了员工能力,企业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进而将从个体视角探讨员工能力与员工绩效关系的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从企业视角探讨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关系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和应用基于企业战略的员工胜任力模型来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曼晶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随着国家适当取缔对于国内一些企业的民族保护,开始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发展平台,国内企业的竞争对手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不仅如此,顾客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居民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解决温饱问题,对于产品的需求较为单一,而现代社会的顾客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已经成为产品、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邵兴东 孟宪忠
在对企业资源基础论(RBT)关于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CSCA)的资源特征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RBT探讨战略性社会责任行为(SCSR)与CSCA来源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通过SCSR而形成的企业声誉与企业品牌、战略企业家精神、以董事和高管团队为主要代表的企业关键人力资本、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等异质性资源是符合RBT关于CSCA来源要求的企业战略性资源。资源的组织性特征要求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战略管理,寻求创造企业与社会共享价值的途径,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由简单的成本承担和被动付出转化为可创造价值的企业资源,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英爽 傅毓维 李欣霖
创新本身可以视为资源,也可以不看作是资源。提出了创新资源观,并进行了界定和构成分析,明晰了创新资源所表现的开拓性能力源于创新主体与企业家的能动性发挥;将战略性资源的具体化确定为创新资源,依托创新资源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实质是三个关联点的连续,阐明了创新资源是竞争优势形成和持续的深层次源泉。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战略性资源 创新资源 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