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33)
2023(15668)
2022(13106)
2021(12161)
2020(10084)
2019(22827)
2018(22393)
2017(43185)
2016(23281)
2015(26079)
2014(25714)
2013(25466)
2012(22957)
2011(20337)
2010(20238)
2009(18690)
2008(18408)
2007(16262)
2006(14243)
2005(12630)
作者
(66381)
(55410)
(54967)
(52183)
(35330)
(26406)
(24874)
(21680)
(20911)
(19801)
(18862)
(18625)
(17691)
(17256)
(16909)
(16795)
(16580)
(16316)
(15779)
(15693)
(13777)
(13407)
(13286)
(12613)
(12339)
(12334)
(12248)
(12224)
(10965)
(10866)
学科
(97897)
经济(97785)
(93991)
(85496)
企业(85496)
管理(82805)
方法(44770)
数学(35201)
数学方法(34827)
业经(32530)
(30706)
(30371)
中国(23560)
(22886)
财务(22814)
财务管理(22793)
农业(22026)
企业财务(21614)
技术(20603)
理论(19097)
(18421)
(18121)
地方(17861)
(17200)
(17151)
(16248)
贸易(16238)
(16024)
(15751)
环境(15092)
机构
学院(334887)
大学(329561)
管理(139393)
(133516)
经济(130767)
理学(120809)
理学院(119618)
管理学(117818)
管理学院(117217)
研究(103269)
中国(78798)
(69692)
科学(63920)
(61720)
(53540)
(50466)
财经(49925)
业大(49617)
(48942)
中心(47087)
研究所(45884)
(45458)
北京(43506)
农业(41986)
(41142)
师范(40753)
(39600)
经济学(39120)
(38076)
商学(37620)
基金
项目(229564)
科学(182284)
研究(170696)
基金(166833)
(143905)
国家(142601)
科学基金(124860)
社会(107723)
社会科(102131)
社会科学(102107)
(91169)
基金项目(88984)
自然(81041)
自然科(79193)
自然科学(79178)
自然科学基金(77796)
教育(77732)
(75060)
编号(70164)
资助(67528)
成果(55006)
重点(50622)
(50334)
(49845)
(49094)
课题(47545)
创新(46248)
(44340)
国家社会(43975)
项目编号(43833)
期刊
(147835)
经济(147835)
研究(95271)
中国(59679)
管理(55060)
(49717)
(49432)
学报(48888)
科学(46434)
大学(37772)
学学(35788)
教育(35442)
农业(35059)
技术(31978)
业经(27350)
(26501)
金融(26501)
财经(24213)
经济研究(22871)
(20763)
(19915)
问题(19029)
技术经济(18357)
现代(16714)
科技(16572)
商业(15766)
理论(15675)
图书(15500)
财会(15259)
(14798)
共检索到480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凤彬  郑晓杰  刘露露  
企业能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现有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基于经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过程机制解释,且未关注当系统内在联系缺失时是否需要人为力量的介入。本文将结构观与能人观结合起来,采用嵌入式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能力要素间关系的块模型网络分析,识别其整体架构、区块构成及块间相生相克关系,并构建出生克力的四个关系变量,然后结合该能力要素是否处于主循环中以及是否依赖主体能动性等条件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发现企业能力提升存在"势效应""围魏救赵""假手于人""抽薪止沸"和"和谐制衡"五种路径;领导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双刃剑"作用,既能助推内在力量薄弱或欠缺的能力要素尽快达成能力提升的效果,同时又潜存着扰乱相关要素之间被克与克他关系平衡的副作用,长期来看会破坏能力系统整体的运行秩序。企业需要根据特定要素与相关要素间内在的关联特征以及主体能动性对联结关系的影响,在生克关系协同利用与必要干预中创造出全局良性循环的效果,确保企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傅江帆  贺灿飞  沈昊婧  
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煜皓  张文婷  
反垄断是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尝试从企业税收规避的角度理解反垄断的潜在影响。理论上,反垄断对垄断企业避税有两种可能的作用。一方面,反垄断会增加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垄断企业的避税意愿;另一方面,反垄断会强化市场竞争的治理作用,抑制垄断企业的税收规避。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垄断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降低了垄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其税收规避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垄断企业避税的影响在政府干预更弱的地区、内外部融资能力更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最后,《反垄断法》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削弱了垄断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评估《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燕  黄汉民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出口工资溢价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工资溢价;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了出口工资溢价是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理解出口和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东阁   庞瑞芝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如何驱动企业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抑制效应,但不同类型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银行关联起到促进作用,证券关联产生抑制作用,监管关联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关联、证券关联通过加剧管理层短视、企业金融化和增加资金寻租成本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关联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条件的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股权结构治理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宏观治理环境改善能缓解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但独立董事的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无形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竞争性行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国企中更大。本文既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同时对评估金融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更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价值产生的效应会因研究样本、市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笔者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考察两权分离度对企业价值的总体影响以及非线性影响、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价值的影响等角度检验了两权分离对企业价值是支持效应还是掏空效应。研究发现,当两权分离度较小时,两权分离对企业价值更多的是支持效应;当两权分离度较大时,两权分离对企业价值更多的是掏空效应。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则两权分离对国有企业价值的掏空效应要大于对民营企业价值的掏空效应。研究还发现,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第一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由于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的存在,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中国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企业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制定更加完备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包括进行监管体制改革以及公司治理改革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邢志平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ACF方法估计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发现: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要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趋向缩小。再利用省级层面的城镇化率指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过程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能通过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然而该集聚效应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递减。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过程因交通设施滞后明显表现出拥挤效应,抑制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学军  杨帆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把握技术变化过程并不断发展新技术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具有更高技术能力并据其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使用、适应、改变现有技术以达到技术的有效利用和通过创造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工艺的能力。文章将企业技术能力分解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并以二者为因变量,知识溢出各个效应为自变量,研究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路径。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共获得132个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效应和竞争效应有利于技术开发能力成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干胜道  何玲  李小华  
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管理决断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形关系,适度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了企业面临的研发风险进而对其研发投资产生正向影响,而过度的自由现金流则会加重代理冲突,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管理决断权会强化两者的倒U形关系。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技术密集程度、产权性质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企业如何管理好现金流以更好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艳莹  鲍宗客  
企业利润率差异的形成机制能够折射出企业的生存环境和产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本文首次利用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三产业的42万余家企业数据,通过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同期的工业企业,但由于政府对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程度差异以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低端性,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利润率差异并非如资源基础论所认为的那样大部分由企业效应产生,而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所处行业的不同,并且,行业效应中市场结构和需求两类外生因素对利润率差异形成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行业内生的知识密集程度的贡献率,企业效应中所有制类型、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为宾  周莉莉  陈梦媛  
探讨混合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非国有股权比例对于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混合所有权方式对国有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资+国有以及外资+民营+国有的混合所有权结构对企业创新投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而混合股权结构中只有民营股东时,非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创新投资水平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干预效应,代理效应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主导机制,即经理人观对国企创新问题的解释力更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晨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吴海军  张杰  
用地成本增加能否倒逼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政府在“十四五”阶段合理推进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制造业创新结构差异研究用地成本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主要发现:第一,用地成本增加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U型影响;第二,企业创新结构和创新要素的联动变化是用地成本U型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第三,在中国东部、城市群等用地高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非城市群等用地低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效应。建议政府制定适宜的创新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结构并配合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增耀  
国际直接投资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行业内的竞争、示范效应,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人才流动效益。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即选择、获取、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外技术,经过模仿、跟随进而达到创新或超越。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学习、研发和行业内外资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影响。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或地区,如果内资企业学习和研发强度大,行业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适中,外资的溢出效应就可能大,在此状态下,内资企业就可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加速其技术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技术依赖甚至被逐出市场。汽车行业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建林  
学术界认为家族控制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有双重影响:"促进效应"和"阻碍效应"。针对上述争论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文章探讨了家族控制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对全体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家族控制权有利于民营企业进行债务融资。(2)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家族控制权可以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家族控制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不显著。(3)对于家族自利倾向较强的企业,家族控制权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起阻碍作用;对于家族自利倾向较弱的企业,家族控制权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起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