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8)
2023(17889)
2022(15234)
2021(14198)
2020(12037)
2019(26939)
2018(26676)
2017(51366)
2016(28171)
2015(30943)
2014(30076)
2013(29924)
2012(27191)
2011(24302)
2010(24012)
2009(22301)
2008(22139)
2007(19639)
2006(17113)
2005(15118)
作者
(82016)
(68220)
(67985)
(64372)
(43387)
(32910)
(30580)
(26655)
(25746)
(24354)
(23162)
(23058)
(21772)
(21661)
(21156)
(20887)
(20586)
(20329)
(19625)
(19608)
(17241)
(16579)
(16577)
(15594)
(15291)
(15274)
(15260)
(15108)
(13672)
(13602)
学科
(110912)
经济(110787)
(102280)
管理(92289)
(91946)
企业(91946)
方法(50651)
数学(40561)
数学方法(40124)
业经(34404)
(33873)
(33639)
中国(27663)
(24837)
财务(24773)
财务管理(24747)
农业(23711)
企业财务(23508)
技术(23373)
(22971)
(21925)
理论(21127)
(20366)
贸易(20355)
地方(20158)
(19782)
(19685)
(18495)
(17502)
(16665)
机构
学院(395345)
大学(393032)
管理(159025)
(155658)
经济(152468)
理学(137628)
理学院(136137)
管理学(133876)
管理学院(133167)
研究(129208)
中国(97045)
(83477)
科学(83185)
(73863)
(71410)
(65534)
业大(64339)
研究所(59994)
农业(58548)
(58511)
中心(58321)
财经(57429)
(52391)
北京(51916)
(48486)
师范(47891)
(47022)
(46767)
经济学(45925)
商学(42926)
基金
项目(272348)
科学(213906)
基金(197894)
研究(193564)
(174985)
国家(173481)
科学基金(148968)
社会(122359)
社会科(115998)
社会科学(115969)
(108072)
基金项目(105436)
自然(99331)
自然科(97096)
自然科学(97067)
自然科学基金(95394)
(90269)
教育(87452)
资助(80610)
编号(77235)
重点(60838)
成果(60830)
(60583)
(58520)
(57822)
创新(55952)
(53032)
课题(52719)
科研(52390)
计划(50824)
期刊
(169953)
经济(169953)
研究(110541)
中国(74267)
学报(68707)
(67567)
管理(61954)
科学(61278)
(57178)
大学(51070)
学学(48622)
农业(46529)
教育(39555)
技术(33983)
(32833)
金融(32833)
业经(30390)
财经(28298)
(27004)
经济研究(26955)
(24296)
问题(22008)
科技(21226)
技术经济(20849)
(19898)
现代(18746)
图书(18731)
商业(18519)
业大(17965)
理论(17782)
共检索到57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立新  张玉利  
文章在分析突破性创新和组织动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动能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克服企业惯性的过程,并从外在诱因与内在战略性驱动、产生模式以及强化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克服惯性、构建并强化创新动能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易邱璐  
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学术界关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讨论日益激烈。但后发企业面临自身条件与环境压力的双重限制,其突破性创新难度颇大。首先提取后发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17项内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17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能帮助后发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扫除技术创新障碍,突破技术路径被动锁定现状,实现技术路径主动锁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燕  
本文旨在构建网络能力-互补型知识整合-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阐释互补型知识整合对于网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特殊作用。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对235个集群类商户和企业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并研究分析发现:集群企业网络能力能够正向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互补型知识整合在集群企业网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交流、共享和触发群体成员的思维活动,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惠斌  游达明  
基于突破性创新的特征,借鉴传统创新绩效评价模式,从资源投入、技术产出、产品性能、过程管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6个维度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样本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进行模型训练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信度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主导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突破性创新的破坏幅度。如果新技术只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破坏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改进;如果新技术同时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下滑。正是由于大量突破性创新属于前者并且主导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互补性资产,开发了突破性创新的新进入企业只能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创新利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昕琰  
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和文献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组织属性对大型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理,引入知识探索和知识利用两种知识获取模式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组织属性-知识获取-突破性创新"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突破性创新活跃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导向组织属性与知识探索负相关,与突破性创新负相关;柔性导向组织属性与知识探索正相关,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知识探索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在组织属性与突破性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控制导向组织属性与知识利用正相关。在中国情境下,柔性导向下的风险承担和组织冗余对知识利用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知识利用对组织属性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骞  刘强  唐震  
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网络-知识-创新"为逻辑框架,构建了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及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Smart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框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关系治理(共生行为、联结强度和影响策略)对知识场活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黎黎  方世建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出现对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技术基础产生巨大的冲击,在位企业应对突破性创新时一般有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种策略。当突破性创新已经发生,在位企业只能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被动地适应技术变革。当突破性创新有可能发生时,在位企业会从战略视角作出预期,采取灵活性的投资策略,主动地适应突破性创新的冲击。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对在位企业适应突破性创新的两种不同策略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算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北玲  游达明  胡小清  
根据文献研究和创新识别的内涵,从技术、市场、产品、管理、财务、环境6个维度构成创新模式识别因素指标集,利用支持向量机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61个样本数据进行创新模式的仿真识别,结果发现输出结果与样本调研及实际创新模式是一致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在突破性创新识别中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