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7)
- 2023(13104)
- 2022(10889)
- 2021(9873)
- 2020(8465)
- 2019(19627)
- 2018(19227)
- 2017(37382)
- 2016(19647)
- 2015(21630)
- 2014(20914)
- 2013(20627)
- 2012(18361)
- 2011(16215)
- 2010(16728)
- 2009(15744)
- 2008(15754)
- 2007(14269)
- 2006(12655)
- 2005(11656)
- 学科
- 业(89214)
- 济(88008)
- 经济(87917)
- 企(82855)
- 企业(82855)
- 管理(75495)
- 方法(40434)
- 数学(31844)
- 数学方法(31255)
- 业经(30186)
- 财(28377)
- 农(26093)
- 技术(21309)
- 务(20861)
- 财务(20812)
- 财务管理(20796)
- 中国(20555)
- 企业财务(19684)
- 农业(18892)
- 理论(18239)
- 制(17414)
- 策(16220)
- 划(16038)
- 和(15183)
- 贸(14162)
- 贸易(14149)
- 技术管理(14115)
- 地方(13826)
- 易(13738)
- 经营(13496)
- 机构
- 学院(278342)
- 大学(272442)
- 济(118285)
- 管理(117772)
- 经济(116100)
- 理学(101594)
- 理学院(100716)
- 管理学(98931)
- 管理学院(98425)
- 研究(82306)
- 中国(66057)
- 财(57247)
- 京(56027)
- 科学(47731)
- 财经(44722)
- 江(43118)
- 农(42566)
- 经(40617)
- 所(39575)
- 中心(38604)
- 业大(38397)
- 经济学(35388)
- 研究所(35344)
- 北京(34828)
- 州(33929)
- 农业(33151)
- 商学(33069)
- 财经大学(32928)
- 商学院(32767)
- 经济学院(32012)
- 基金
- 项目(182872)
- 科学(148172)
- 研究(135792)
- 基金(135218)
- 家(116247)
- 国家(115261)
- 科学基金(102983)
- 社会(88972)
- 社会科(84654)
- 社会科学(84633)
- 省(73793)
- 基金项目(70836)
- 自然(66517)
- 自然科(65250)
- 自然科学(65239)
- 自然科学基金(64160)
- 教育(62963)
- 划(59711)
- 资助(54698)
- 编号(54091)
- 创(44430)
- 成果(41960)
- 创新(40474)
- 重点(40440)
- 部(40261)
- 业(39691)
- 发(38886)
- 国家社会(37112)
- 课题(36947)
- 制(35889)
- 期刊
- 济(131146)
- 经济(131146)
- 研究(81307)
- 中国(57029)
- 管理(51333)
- 财(48160)
- 农(39503)
- 科学(36280)
- 学报(35746)
- 教育(29846)
- 技术(29624)
- 大学(28770)
- 农业(27104)
- 学学(27093)
- 融(24155)
- 金融(24155)
- 业经(23877)
- 财经(22472)
- 经济研究(21355)
- 经(19522)
- 业(17812)
- 技术经济(17636)
- 问题(16383)
- 策(15134)
- 统计(15079)
- 商业(14155)
- 科技(14062)
- 财会(13955)
- 现代(13855)
- 贸(12853)
共检索到418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利用外部信息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学界所重视。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网络位置对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另一种观点强调企业内部吸收能力对信息处理的重要性。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管理学相关理论整合了这两种观点,并以深圳市IC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网络中心并占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将更具优势,而企业知识获取、消化、转换和应用能力能有效推动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知识获取和知识消化能力越强,则企业通过改善网络位置而获得的创新收益越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创新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但关于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则仁者见仁。网络理论强调企业外部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而企业内部能力观则认为吸收能力才是决定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但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应该综合看待。本文利用三个维度来刻画网络位置,并且引入吸收能力,考虑吸收能力与网络位置的交互作用,从而构建出更具说服力的整合模型。
关键词:
网络位置 吸收能力 企业创新 产业集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左蕾蕾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愈发重视,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尚无定论。文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并考察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区域位置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王晓云
随着用户帝国和用户赋权时代的来临,吸收用户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选择。将用户参与划分为用户参与的信息资源维度和用户参与的合作伙伴维度,深入阐述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内涵,探讨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以及用户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揭示了企业吸收能力对用户参与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提出了管理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鑫 杨棉之 曹迅
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利用2013—2021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国有股权参与、吸收能力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参与显著促进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股权持股比例越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吸收能力在国有股权参与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同时分析师跟踪是有效的调节变量,国有股权参与与分析师跟踪的交互效应正向调节上述中介关系。分层类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中央国有股权参与、属于高污染行业,以及所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国有股权参与更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雷 池巧珍
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双重网络联系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196家高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采取多元回归方法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网络联系不仅直接促进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而且通过影响吸收能力间接改善创新绩效;全球网络联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本地网络联系与全球网络联系的匹配关系和平衡关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集群企业在积极构建外部网络联系以获取创新资源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和
关键词:
集群企业 网络联系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学元 丁雯婧 赵先德
有关研究表明,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外部网络关系和自身吸收能力两方面的影响,但网络关系的强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在中国关系社会的背景之下,本文构建了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并以中国278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吸收能力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在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同时,本文检验了企业性质、产业类型和地域分布的影响,发现在私营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位于华东、华北地区的企业中,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吸收能力...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关系强度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吉 党兴华 王育晓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化是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这种网络关系使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有效地识别、获取与利用投资机会,进而获得高的投资回报。风险投资机构网络属性特征已成为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风险投资机构网络位置、网络能力与投资绩效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了网络位置、网络能力对投资绩效的直接影响,并考察网络能力对网络位置与投资绩效的调节作用。以CVSourCe和清科数据库中所获取的479家机构为样本,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机构位于网络中心和中介位置对其投资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构的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整合利用能力能有效提升投资绩效;网络资源整合利用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钱锡红 徐万里 杨永福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学界和企业界所重视,为探讨企业在合作创新网络中的网络位置、间接联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以深圳市IC产业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管理学相关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富含结构洞的网络位置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的间接联系也是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且,间接联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依赖于企业的网络位置,位于网络中心的企业要比位于网络边缘的企业从间接联系中获得更少的创新收益,而拥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要比拥有较少结构洞的企业从间接联系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峰
吸收能力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组织现象,是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指标,很多学者用该理论解释不同的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说明了吸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其次在企业网络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三,总结了两个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指出随着外部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增强,不能继续把知识作为一个已知的常量,要区分不同的知识属性是否对企业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红宾 王正斌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 张磊
在企业网络中,网络位置体现了节点对资源和知识的占有和控制,探讨企业能否通过与高网络位置企业结盟获取创新所需资源并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结合企业网络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通过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2013—2017年间合作数据构建了该行业247×247企业网络,探讨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异位联盟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其次,吸收能力对异位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组织学习方式越趋向于探索式,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研究揭示了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