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7)
2023(11633)
2022(9251)
2021(8456)
2020(7085)
2019(15602)
2018(14932)
2017(28685)
2016(15729)
2015(17146)
2014(16998)
2013(16815)
2012(15149)
2011(13279)
2010(13487)
2009(12738)
2008(12999)
2007(11843)
2006(10294)
2005(9673)
作者
(45361)
(38061)
(37926)
(35964)
(24304)
(18008)
(17119)
(14567)
(14102)
(13599)
(12994)
(12573)
(12329)
(12106)
(12081)
(11322)
(11312)
(11218)
(11130)
(10689)
(9541)
(9244)
(9216)
(8657)
(8653)
(8516)
(8488)
(8401)
(7664)
(7663)
学科
(79696)
(74961)
企业(74961)
(65342)
经济(65217)
管理(64150)
业经(27711)
方法(27297)
(25572)
(24070)
(20188)
财务(20163)
财务管理(20140)
企业财务(19160)
数学(18907)
数学方法(18688)
农业(17760)
技术(17045)
(16801)
中国(15003)
(14342)
(13778)
(13529)
理论(13468)
(13167)
企业经济(12557)
经营(12113)
体制(11475)
(11400)
技术管理(11027)
机构
学院(228906)
大学(222466)
(92472)
管理(90900)
经济(90770)
理学(78069)
理学院(77281)
管理学(76247)
管理学院(75806)
研究(71654)
中国(57326)
(47014)
(45742)
科学(44085)
(42711)
财经(36846)
(36219)
(35619)
业大(34257)
农业(33664)
(33448)
中心(32949)
研究所(32509)
北京(28040)
(27937)
经济学(27516)
财经大学(27024)
商学(26678)
商学院(26429)
(26057)
基金
项目(149980)
科学(120313)
基金(110850)
研究(109325)
(96600)
国家(95701)
科学基金(83640)
社会(70842)
社会科(67065)
社会科学(67052)
(60154)
基金项目(58500)
自然(54551)
自然科(53327)
自然科学(53311)
自然科学基金(52441)
教育(49415)
(49287)
资助(43493)
编号(43028)
(36550)
(34985)
成果(34319)
重点(33663)
(32789)
(32097)
创新(31779)
(30525)
(29902)
课题(29721)
期刊
(108789)
经济(108789)
研究(63829)
中国(45431)
(41773)
(41687)
管理(39410)
学报(35657)
科学(34161)
农业(28279)
大学(27353)
学学(26412)
(21656)
金融(21656)
业经(20877)
技术(20469)
教育(19827)
财经(19049)
(17062)
经济研究(16523)
(16469)
问题(13963)
财会(13175)
技术经济(12836)
现代(11924)
(11648)
商业(11075)
会计(11049)
科技(10895)
(10745)
共检索到341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本文采用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产业环境巨变中未能成功实施变革而迅速衰落的胶卷产业的柯达、消费电子产业的索尼、手机产业的诺基亚三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与典型事件分析对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表现维度与显现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企业组织惯性仅当企业组织发生变革时得以显现,其源自于企业组织在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变革的对象载体。在此基础上,沿着"条件→行动→结果"的逻辑分析思路,识别出对应于五个层面上的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关系惯性和文化惯性九类企业组织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和表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孝卿  赵春妮  
文章以17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企业文化各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不同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文化中的员工参与、价值认同及环境适应均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总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经济表现、技术表现、渠道表现及薪酬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与企业成立时间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薄秋实  喻登科  姜睿清  
在明确界定企业性格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探索性理论架构,试图阐明由组织成员个体人格到组织层面企业性格的表现形式和演化机制,并基于6项核心特征分析,指出企业性格对组织竞争优势形成的3条作用路径,提炼出竞争优势形成的性格基础观,为未来研究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贞  张体勤  
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是资源基础观、企业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交叉研究产生的新构念,意指企业构建和管理外部知识网络的能力。在跨组织合作日益频繁的知识经济中,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深入探索企业知识网络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归纳式建构和演绎式建构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理论架构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识别方法,并借鉴模糊聚类算法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测度体系,从而为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提供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有两种提升路径,即企业为主体的内部提升路径和政府为主体的外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露  苏敬勤  吕一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惯性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对该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后续研究和组织惯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基于国内外组织惯性文献的内容分析,将文献按照组织生态学派、理性适应学派和混合学派进行归类,提炼出不同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随后,从组织惯性概念界定、量化、作用效果等方面对不同流派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归纳;最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组织惯性概念框架,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宝山  
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的有机载体,科学、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发展、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经济学视角以及商业银行再造理论的管理学视角,总结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小企业组织架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其归纳为"离行式"和"在行式"两种组织架构模式,并在介绍国外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组织架构的两种主流模式——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的基础上,指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改革方向和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武宪云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为了降低数字化创新产生的动荡风险,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得不重构内部组织惯性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对飞贷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嵌套式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警觉和组织学习的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组织惯性重构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组织惯性重构的关键要素,且需要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组织惯性重构。在前向性组织警觉与嫁接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外围组织惯性的重构;在后向性组织警觉与传承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核心组织惯性的重构。(2)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双重漏斗”筛选机制实现组织惯性重构。(3)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组织惯性重构呈现“外围—核心”的规律步序,体现为一种由浅到深的动态进阶过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克夷  冯海龙  
笔者基于文献回顾,确立了组织学习—组织惯性—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组织惯性的基本理论,建构了组织惯性的五种作用力模型,确立了组织学习、惯性演化与战略变革的效用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对惯性演化和战略变革的积极效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婷  
[目的] 欧盟有机农业立法不仅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立法的发展,提高了农业领域立法水平,对我国有机农业也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方法] 运用法学的文本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欧盟有机农业法规,能够发现在立法架构上该法规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领域进行规制;在立法维度上将有机农业生产全部流程都纳入管理,对生产、上市及授权的每一步都有细致规定,避免了宽泛性指导;在立法原则上,欧盟有机农业立法注重与基因技术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相一致,将食品与农产品的风险预防与审慎管理相结合,打造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安全保障体系。[结果] 欧盟是有机农业发展的科技先驱,更是有机农业法律规制的立法先驱。欧盟于2022年实施《关于有机产品的有机生产和标识的2018/848有机农业法规法规》将有机农业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条都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内,有力保障了有机农业的良性发展。欧盟实施有机农业立法的动因首先来自欧洲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较高需求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迫切愿望。此外,随着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对于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防范,也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欧盟的有机农业立法以其合理的架构、完善的规则和可适用性为有机农业领域立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法律范本。我国近年来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但是农业有机立法尚属空白。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立法体系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立法、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企业的ESG表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六个前因条件对制造企业ESG表现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企业ESG表现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单一因素无法构成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的必要条件;研发投入对ESG表现的提升具有普适作用;政企联动促表现、科创为核优表现、自勉外患提表现三类驱动模式可以实现制造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特定条件下,各因素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从组态视角丰富了ESG表现的相关研究,而且为制造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方伟  宋昊阳  王鹏  
如何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实施有效克服策略,快速平稳的推进变革进程,以提高灵活性与环境适应性,是科层制企业向项目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在DXS公司实施六阶段行动研究发现,在项目化变革情景下,科层制管理模式中组织惯性的克服,是一个兼顾各惯性特征及内在联系,以认知惯性的转变为思想核心,以结构惯性的调整为环境基础,以行为惯性的更新实现内化,以新文化惯性的塑造贯穿始终的三阶段过程。各阶段中,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可围绕组织学习、流程重塑、沟通参与、多元激励与体验式学习及文化重塑五方面,开展知识获取和高层支持与引导两类彼此相互支持促进的活动来有效克服惯性束缚,推进项目化变革进程。研究结论从过程视角深化了组织惯性克服研究,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并支持了部分现有理论成果,能够为企业项目化变革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群  
金融支持不力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金融支持,应抓住金融结构创新这条主线,通过优化金融工具结构、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市场结构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可行的融资组合;打破制度性障碍,在构建中小企业发展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方面寻求新发展、新突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和平在3月16日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制度出生产力,制度也出教育力和学术力。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滞,制度出教育力和学术力的振奋局面则没有在高等学校同步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乃举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基于旅游系统认识角度,以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维度架构了微旅游基本概型和拓展概型。据此从需求驱动、技术支撑和政策引领三方面分析了微旅游发展的时代动因。以微旅游概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微旅游的结构特征,结合内外部动因,预测微旅游在主体结构、时空范围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向度。结果表明,微时代背景下微旅游主体结构、出行时空范围和经营管理均应作相应拓伸;旅游者具有微主体、微时空和微体验,经营者具有微市场、微分析、微营销和微产品,管理者具有微区域、微规划和微开发的结构特点;旅游者具有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