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1)
- 2023(11844)
- 2022(9854)
- 2021(8705)
- 2020(7636)
- 2019(17403)
- 2018(17026)
- 2017(33350)
- 2016(18007)
- 2015(20373)
- 2014(20500)
- 2013(20727)
- 2012(19479)
- 2011(17654)
- 2010(18138)
- 2009(17424)
- 2008(17539)
- 2007(16166)
- 2006(14326)
- 2005(13312)
- 学科
- 济(107671)
- 经济(107558)
- 业(82877)
- 企(76038)
- 企业(76038)
- 管理(70019)
- 方法(41587)
- 数学(32706)
- 数学方法(32525)
- 业经(31109)
- 财(27998)
- 农(27809)
- 地方(21492)
- 务(20850)
- 财务(20832)
- 财务管理(20804)
- 中国(20451)
- 农业(20080)
- 企业财务(19687)
- 制(17838)
- 技术(17516)
- 和(17189)
- 学(16253)
- 策(16173)
- 划(15605)
- 理论(15097)
- 贸(14946)
- 贸易(14937)
- 体(14817)
- 易(14412)
- 机构
- 学院(281577)
- 大学(275993)
- 济(132154)
- 经济(129878)
- 管理(113012)
- 理学(96509)
- 理学院(95578)
- 管理学(94454)
- 管理学院(93924)
- 研究(91721)
- 中国(72380)
- 财(59042)
- 京(56616)
- 科学(52726)
- 农(47680)
- 财经(47017)
- 所(47002)
- 江(44061)
- 经(42410)
- 研究所(42052)
- 中心(41570)
- 经济学(41069)
- 业大(38892)
- 农业(37514)
- 经济学院(36916)
- 北京(35566)
- 财经大学(34212)
- 州(34082)
- 商学(32315)
- 商学院(32037)
- 基金
- 项目(173621)
- 科学(138333)
- 研究(128410)
- 基金(127326)
- 家(108823)
- 国家(107836)
- 科学基金(94212)
- 社会(84763)
- 社会科(80403)
- 社会科学(80380)
- 省(69049)
- 基金项目(67503)
- 自然(59124)
- 自然科(57768)
- 自然科学(57750)
- 教育(57399)
- 自然科学基金(56804)
- 划(55791)
- 资助(51724)
- 编号(51132)
- 成果(40405)
- 创(38951)
- 发(38932)
- 部(38914)
- 业(38869)
- 重点(38636)
- 创新(35640)
- 国家社会(35163)
- 课题(34430)
- 教育部(33670)
- 期刊
- 济(157702)
- 经济(157702)
- 研究(84055)
- 中国(50839)
- 财(50444)
- 管理(46983)
- 农(44628)
- 学报(37164)
- 科学(37031)
- 农业(30011)
- 大学(28594)
- 学学(27508)
- 技术(26930)
- 业经(25799)
- 融(25570)
- 金融(25570)
- 经济研究(25160)
- 财经(25019)
- 经(21752)
- 问题(20511)
- 技术经济(19175)
- 教育(19113)
- 业(18449)
- 贸(15795)
- 世界(15676)
- 商业(14989)
- 统计(14523)
- 现代(14497)
- 财会(14134)
- 策(13627)
共检索到42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铮
税收优惠是非营利企业最显著的组织优势,不过即使没有税收优惠,在产品品质难以契约化程度和事后掠夺风险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非营利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组织优势。由于市场竞争和组织商业化行为倾向的增加,非营利企业的组织优势在下降。但考虑到社会善心和利他动机,就会对非营利组织日渐重要的影响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非营利企业 不分配 道德风险 利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迪昉 汪应洛 吴雄军
1.企业重组的定义 本文认为,企业重组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以战略为导向,通过业务重组、财务重组和组织重组等多种手段,对企业包括人、财、物等多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毛军权
本文通过经济学的模型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员工越轨行为问题的理论成因,提出了合乎经济学逻辑的控制方法,并在理论上给出了一个何时应予以控制的定量标准。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越轨行为 行为控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金忠
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企业内专业化劳动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组织文献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记录了与此相反的大量经验事实,表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形式正发生扭转性的转变,亦即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正逐步演变为多任务的工作组织形式。本文旨在为企业内部的工作组织提供一个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并在这个分析框架之内解释企业内分工形式的转变这一经济现象。分析集中于多任务互补方面,信息性任务互补和技术性任务互补可解释企业内工作组织采取多任务形式的相对优势。这种分析具有现实基础,并能够包容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变化,因而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晓荣
本文认为,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在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决策中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日益严厉的环保法规导致高额的守法成本、违法成本以及破产成本;二是社会资源稀缺影响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难以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三是世界生态经济与绿色文化的崛起,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抢占生态经济利益。其中,法规因素是企业考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因素,资源因素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中间层面因素,构建企业生态系统,抢占生态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从战略层面考虑的因素。控制法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抢占生态经济利益分别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存驱动、效率驱动和战略驱动,企业应该理性地选择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良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霞
企业家人力资本风险贬值特性和创新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远远超过其个人收益,赋予企业家人力资本部分公共物品的特性,要求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薪酬设计来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应用,提高企业绩效,弥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外溢效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晓娣 李柏洲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探寻了企业集团形成的经济学根源,从而能够进一步分析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并据此提出我国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晓园 余洵波 涂四春
经济全球化使资本、生产、管理、商品、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跨国界流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市场逐渐向统一的大市场迈进,区域经济分工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实力较弱、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并购成为我国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新型战略。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企业并购的动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并购 经济学 交易费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军荣
本文基于产业视角,从"产业特质与国企存在"、"产业演进与国企变革"、"产业规制与国企治理"三个层次分析国有企业的存在发展,并构建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业经济学 产业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然 王子龙
实施品牌延伸的产品其市场竞争者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应对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品牌产品价格的降低、品牌产品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品牌产品差异性的提高以及品牌产品质量和功能的改善。从企业品牌延伸角度来说,真正需要关注的最终影响是品牌延伸后的产品价格和市场规模的变化。基于理性决策前提,品牌延伸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现有产品市场销售额或利润。如果企业品牌延伸带来的市场规模加速扩大足以弥补市场中现有企业品牌市场份额的缩小,企业就不会采取应对措施;而如果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不足以弥补市场中现有企业品牌市场
关键词:
企业品牌 品牌延伸 均衡价格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建伟
诚信经营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对企业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不少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确定、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现代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必须从树立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以及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水平。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诚信经营 经济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陆国庆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我国企业共谋发生的主要条件是 :不稳定的寡头垄断型产业组织结构 +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并用寡头垄断模型分析了我国企业共谋所获取的市场力量、均衡条件和福利损失。结论是 ,我国一些行业已具备了企业共谋产生的条件 ,但不具备企业共谋生效的条件 ,因而 ,企业共谋是无效的。
关键词:
企业共谋 寡头垄断 无差别产品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建勤
商业企业因追求规模绩效集聚而形成商圈。商圈的规模绩效和竞争优势来源于商圈所拥有的资源及商圈内在的结构方式,即商圈内商业企业资源整合的协同绩效。商圈的规模绩效存在有限性,当商圈规模超越某个极值点时集群绩效将大幅度的递减。因此,要增强商圈的规模绩效,政府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与策略:提高商圈业态关联度,为实施商圈战略奠定基础;建立有效的竞和机制,以保证商圈活力的源泉。
关键词:
商圈 企业集聚 经济学分析 政府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