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9)
- 2023(16690)
- 2022(13769)
- 2021(12418)
- 2020(10764)
- 2019(24211)
- 2018(24255)
- 2017(46801)
- 2016(25520)
- 2015(28763)
- 2014(28591)
- 2013(28213)
- 2012(25875)
- 2011(23193)
- 2010(23654)
- 2009(22562)
- 2008(22501)
- 2007(20588)
- 2006(18564)
- 2005(17182)
- 学科
- 济(111484)
- 经济(111321)
- 业(97655)
- 管理(90164)
- 企(86541)
- 企业(86541)
- 方法(49287)
- 数学(40070)
- 数学方法(39747)
- 财(36866)
- 农(34709)
- 业经(33550)
- 中国(31669)
- 制(27937)
- 务(24745)
- 财务(24704)
- 财务管理(24660)
- 农业(23675)
- 企业财务(23431)
- 体(20996)
- 技术(20599)
- 理论(19350)
- 贸(19308)
- 贸易(19297)
- 银(19269)
- 银行(19229)
- 易(18762)
- 划(18586)
- 策(18549)
- 行(18436)
- 机构
- 学院(372202)
- 大学(370476)
- 济(159969)
- 经济(156836)
- 管理(145983)
- 理学(124715)
- 理学院(123495)
- 管理学(121706)
- 管理学院(121024)
- 研究(120912)
- 中国(96646)
- 财(80672)
- 京(78098)
- 科学(68424)
- 财经(62720)
- 农(62288)
- 所(60159)
- 江(58308)
- 经(56871)
- 中心(55446)
- 研究所(53424)
- 业大(52329)
- 经济学(49734)
- 北京(49031)
- 农业(48798)
- 财经大学(46196)
- 州(45478)
- 经济学院(44982)
- 范(44968)
- 师范(44499)
- 基金
- 项目(235424)
- 科学(187615)
- 研究(176464)
- 基金(172829)
- 家(148744)
- 国家(147420)
- 科学基金(127937)
- 社会(115145)
- 社会科(109204)
- 社会科学(109177)
- 省(92019)
- 基金项目(90415)
- 教育(81910)
- 自然(79697)
- 自然科(77920)
- 自然科学(77901)
- 自然科学基金(76619)
- 划(76238)
- 编号(71092)
- 资助(70354)
- 成果(59069)
- 部(53766)
- 重点(52516)
- 创(51431)
- 发(50369)
- 课题(49553)
- 制(48748)
- 国家社会(48261)
- 创新(47358)
- 教育部(46920)
- 期刊
- 济(182723)
- 经济(182723)
- 研究(114697)
- 中国(77600)
- 财(66330)
- 管理(60228)
- 农(58487)
- 学报(53188)
- 科学(50283)
- 大学(42263)
- 教育(40296)
- 学学(39662)
- 农业(39579)
- 融(39469)
- 金融(39469)
- 技术(33929)
- 财经(32840)
- 业经(31137)
- 经济研究(29244)
- 经(28291)
- 问题(24575)
- 业(23121)
- 贸(20207)
- 技术经济(20181)
- 商业(17981)
- 现代(17761)
- 世界(17662)
- 统计(17210)
- 理论(17089)
- 版(16982)
共检索到574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青原 唐建新
本文运用2003年初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合作的投资气氛调查项目提供的独特数据,首次较系统地实证检验了处于新兴与转轨经济时期的我国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决定因素,及其是否改善企业生产效率。结果发现,价格不确定性、政府对原材料供应行业的管制政策和契约实施强度等都会影响我国企业纵向一体化决策,且价格不确定性越高,政府对原材料供应行业采用规制政策,契约实施强度越弱,我国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应越高,同时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政策建议是发展与完善契约实施等市场经济基础设施,尽量实现专业化分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辛迎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的边界或一体化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本文第一次构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体化程度指数,并考察了市场范围、地区制度质量以及金融发展对企业一体化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企业面临的市场范围越大,或者地区制度质量越高,它就越倾向于非一体化;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企业就越倾向于一体化。特别是,那些对外部金融依赖度更高的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会伴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倾向于一体化。本文的结论对于我们理解企业的边界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获宝 惠丽丽
成本粘性是成本的一种重要特征,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经济风险,成本粘性程度过高会降低经营效率、加剧经营风险。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对成本粘性问题的研究,在控制了企业自身经济特征以及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后发现,代理问题是加重成本粘性程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CEO的任期、更替、薪酬结构和企业自由现金流水平对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在较强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会显著减弱。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成熟期企业比成长期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更高;且相比企业自身经济特征,代理问题对成熟期企业成本粘性程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为"代理观"解释成本...
关键词:
代理问题 经济特征 企业成本粘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本文使用2004~2013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公司治理、融资情况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中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不能确定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低;融资因素中杠杆比率与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负相关,同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技术效率也越高;外部融资与企业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内部融资则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融资 企业技术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冬
本文在交易成本经济学框架内对纵向一体化的定义、分析方法和成因进行系统阐释,并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为依托,选取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验证关键维度对企业合并前后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水平与企业合并前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基本呈负相关性,影响不显著,但它与合并后的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呈正相关性,尤其显著影响较长时间范围的纵向一体化水平;交易不确定程度与企业合并前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呈负相关性,对企业合并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影响不显著;交易频率与企业合并前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基本呈负相关性;市场规模对企业合并前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袁淳 耿春晓 孙健 崔怀谷
利用新冠疫情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当不确定性提高时,纵向一体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研究发现,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与疫情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当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冲击对外部交易成本的提升较高或对企业内部管控成本的提升较低时,上述影响更加显著。结果表明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规避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为交易费用经济学中关于不确定性与纵向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企业价值 新冠疫情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伟华 郭盈良 张昕
本文实证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纵向一体化的提升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相比国有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果仍然存在。该结论部分证明了产权理论对我国企业纵向一体化的解释力。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合理选择纵向一体化战略,效率配置资本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产权性质 投资效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斯文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共计4623组观测数据为样本,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使用衍生品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效应,但显著性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合约中,企业价值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外汇衍生品带来了显著的溢价效应,商品衍生品却是显著的折价效应,利率衍生品的影响则不显著。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和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衍生品 企业价值 对冲风险 面板数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春景 马文超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之一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要考虑未来经营预期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当企业预期盈余下降时,将会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并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的方式降低负债率。该结论与认为预期盈利能力和负债率正相关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预期盈余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困境成本变动来调整最佳资本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赵帅 岳成浩
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文本和量化两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各环节来看,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在不同企业集群中的异质性发现:相较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婧清 刘树海 张俊民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存货调整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存货持有量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存货—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存货持有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结论为:存货是企业中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通过存货持有量的调整能够实现流动性资源的跨期配置,据以推动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纵向一体化的财务绩效分析——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存货持有行为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存货调整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集聚的生产率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决定因素——来自我国深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规模决定因素的经验考察——来自中国企业面板的证据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