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4159)
- 2022(11835)
- 2021(10690)
- 2020(9363)
- 2019(21355)
- 2018(20771)
- 2017(40146)
- 2016(22121)
- 2015(24629)
- 2014(24729)
- 2013(24686)
- 2012(22974)
- 2011(20614)
- 2010(21115)
- 2009(19797)
- 2008(20428)
- 2007(18701)
- 2006(16257)
- 2005(14899)
- 学科
- 济(99533)
- 经济(99422)
- 业(91942)
- 企(82052)
- 企业(82052)
- 管理(76116)
- 方法(46114)
- 数学(36793)
- 数学方法(36399)
- 农(31832)
- 业经(31179)
- 财(31054)
- 中国(23243)
- 务(23162)
- 财务(23131)
- 财务管理(23097)
- 农业(22872)
- 企业财务(21934)
- 制(20068)
- 技术(19604)
- 学(18593)
- 理论(18056)
- 贸(18013)
- 贸易(18008)
- 和(17534)
- 易(17476)
- 地方(16860)
- 策(16338)
- 划(16319)
- 体(14740)
- 机构
- 学院(334214)
- 大学(330516)
- 济(138900)
- 经济(136184)
- 管理(129690)
- 理学(111698)
- 研究(111162)
- 理学院(110441)
- 管理学(108604)
- 管理学院(107968)
- 中国(84755)
- 京(69538)
- 科学(69379)
- 农(64803)
- 财(64397)
- 所(58339)
- 研究所(52960)
- 业大(52478)
- 江(51934)
- 财经(51515)
- 农业(51449)
- 中心(50487)
- 经(46668)
- 北京(43111)
- 经济学(42297)
- 范(41176)
- 师范(40709)
- 州(40530)
- 院(39142)
- 经济学院(38484)
- 基金
- 项目(217996)
- 科学(172396)
- 基金(159472)
- 研究(155774)
- 家(139953)
- 国家(138725)
- 科学基金(119122)
- 社会(99525)
- 社会科(94393)
- 社会科学(94362)
- 省(86497)
- 基金项目(84600)
- 自然(78253)
- 自然科(76522)
- 自然科学(76496)
- 自然科学基金(75263)
- 划(72104)
- 教育(71783)
- 资助(65036)
- 编号(61632)
- 成果(49881)
- 重点(49555)
- 部(48440)
- 创(47838)
- 发(46879)
- 业(45686)
- 创新(44054)
- 课题(42731)
- 科研(42151)
- 国家社会(41303)
- 期刊
- 济(155116)
- 经济(155116)
- 研究(93567)
- 中国(62064)
- 农(59696)
- 学报(54884)
- 财(54018)
- 科学(50828)
- 管理(50797)
- 大学(41213)
- 农业(40569)
- 学学(39315)
- 教育(30434)
- 技术(29886)
- 融(29298)
- 金融(29298)
- 业经(26724)
- 财经(26413)
- 业(24323)
- 经济研究(24054)
- 经(22817)
- 问题(20734)
- 技术经济(19205)
- 版(17229)
- 贸(16783)
- 统计(16038)
- 世界(16018)
- 商业(15989)
- 财会(15867)
- 现代(15852)
共检索到492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春辉 安曼
本文通过分析组织学习、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动态能力等要素在企业竞争优势跃迁过程中所发挥的动力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耦合性,揭示了竞争优势转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屹 宋炜 党兴华
本文在分析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机会动力因素及其耦合动态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耦合参数和因素阈值建立了动力耦合模型,定量表述了各动力因素达到最适耦合的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跃迁的实现有赖于动力因素最优化一阶条件的离差最小化,而离差最小化则归因于动力耦合的最大化。这一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各动力因素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率是提高其耦合关系的有效手段。文中以X铁路企业为例验证了上述观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烨 王琦 班元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出口企业面临日趋复杂的供应网络和贸易网络,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充分利用双重网络资源有效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已成为新发展格局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出口模型,构建了双重网络位置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A股上市企业核心供应商、客户数据与中国海关产品匹配数据,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国际竞争优势提升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优势并呈现出结构异质性特征,在使用不完美工具变量法和加权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论依然成立。双重网络位置跃迁是数字化赋能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渠道,相较于贸易网络,供应网络位置跃迁在促进国际竞争优势提升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在小微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以及高管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对核心供应商的强依赖性,有助于实现供应风险的多元化分散。本文丰富了复杂网络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谭力文 彭志军 罗韵轩
本文以企业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为根本出发点,以战略调整的成本效益分析为主线,按照环境、管理认知的动态性——创新——组织内部核心能力跃迁——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战略调整的成本效益分析——行为——市场绩效的逻辑思维链进行理论阐释,并分析我国企业由"制度适应"向"市场博弈"的过渡期,即企业从对政策制度的被动适应过渡到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源达到最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企业相机抉择地进行战略调整的成本效益分析,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由"制度适应"向"市场博弈"过渡的动态环境和动态管理认知中的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国忻
研究总结国外政府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政策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美、英等国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小企业的政策负担沉重,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和相关报告制度;放宽各种市场准入、改善管制重点和方式有利于小企业融资及其治理结构的完善;包括融资支持、税制改革、政府采购、研发资助和培训支持等在内的直接支持方式效果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相关的政策机制设计;政策设计应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小企业的性质和交易成本,重视政策执行、评估等环节。最后建议国内研究应加强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深化对政策作用机理、设计原理的系统研究,强化多种政策方案的比较和优选。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政策支持 效果评价 国外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娟 蔡建峰
通过对企业优化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企业运作优化对其竞争优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企业的运作是各个结构层次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过程,运作优化从基层开始,由下而上传递至高层。
关键词:
企业竞争优势 运作优化 动力学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志春
本文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常来源于成本优势、差别化优势、集中一点优势、关联与整合优势、技术优势等。成本优势主要源于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及学习模式,其持久性在于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差别化优势的持久性在于企业拥有的核心技能(如技术领先、组织机构优势、质量优势、销售领先等)的可否替代性及其程度,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才不容易被复制,多样的差别化优势才更持久;集中一点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集中和差别集中,其持久性在于目标市场足够大,可以赢利,具有很好的成长潜力,公司拥有有效服务目标市场的资源和能力及借此建立起来的商誉;关联与整合优势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链式结构,有利于减少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持久性 竞争战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亦平 范阳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纵向一体化以及企业流程中的默会知识曾经都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今天仍有许多企业在这些层面上创建竞争优势。但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运作方式的改变使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认识企业竞争优势的变迁有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洋 章林峰
本文利用中国分类企业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以Lall技术分类和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结果表明,此前研究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在各产品和各技术层面上的真实国际竞争力;本土企业虽然在整体层面没有我们原先设想的那么乐观,但保持了出口技术水平的绝对增长以及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对追赶,存在一定的出口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在跨国分工加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并没有在国际分工链中成为受害者,其竞争优势在循序上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瑞龙 刘刚
与完全竞争模型的描述根本不同 ,现实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利润差距。在企业同质性假设条件下 ,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 ,还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产业分析方法 ,都把企业的利润归结为外在的市场结构因素。而动态地看 ,现实企业是异质的 ,它表现为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差异。作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关键性要素 ,核心知识和能力是非竞争性的 ,难以模仿和替代。它构成了企业长期利润或竞争优势的真正基础。在企业异质性假设条件下 ,企业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优势是内生性的。
关键词:
企业的异质性 竞争优势 核心知识和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征驰 高翔宇 陈文武 伍子祺
本文在利用文本分析法从微观企业层面测度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自动化、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动化、智能化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智能化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自动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智能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干中学”效应与“用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利用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技术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耿帅
本文顺承企业资源观的理论核心要义,提出处于产业集群层面并为集群内部企业所特有的共享性资源。然后采用数理统计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水平及其与共享性资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验证了共享性资源的存在性及其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支持了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这一论断。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郝晨健 董广茂
文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影响软件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因素体系:基础能力、经营能力、核心能力和外部环境。实证表明:基础能力因素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存在的前提,文化融合能力、核心人才和企业融资因素与企业竞争力水平强相关;对外营销渠道和服务交付速度是制约企业经营能力的具体因素;核心能力比较欠缺,知识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这是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处于"双低"软件服务外包起步阶段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软件外包 国际竞争力 结构方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玉刚 童超
本文利用制度基础观中的合法性概念,对合法性与竞争优势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把合法性分解为结果合法性和过程合法性,把合法性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经营活动的间接影响,进而形成了合法性对竞争优势做出贡献的4条路径。文章为制度视角下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提供了总体分析框架,并且提出了在中国情境下对其进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合法性 结果合法性 过程合法性 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娟 熊胜绪 杨东
文章对全国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的254份调查问卷运用SPSS进行探索性分析,形成物流集群共享性资源、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优势量表;用层次回归分析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物流集群内物流企业通过享用集群中的资源提高了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