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5)
- 2023(16915)
- 2022(14424)
- 2021(13277)
- 2020(11330)
- 2019(25491)
- 2018(25406)
- 2017(48804)
- 2016(26658)
- 2015(29628)
- 2014(29639)
- 2013(29537)
- 2012(26786)
- 2011(23924)
- 2010(23944)
- 2009(22350)
- 2008(22351)
- 2007(19941)
- 2006(17683)
- 2005(16102)
- 学科
- 济(109296)
- 经济(109130)
- 业(102594)
- 管理(95123)
- 企(92747)
- 企业(92747)
- 方法(48662)
- 数学(38573)
- 数学方法(38153)
- 财(35890)
- 业经(33864)
- 农(33373)
- 中国(26524)
- 务(25717)
- 制(25664)
- 财务(25642)
- 财务管理(25607)
- 企业财务(24348)
- 技术(24032)
- 农业(23358)
- 学(21326)
- 理论(20813)
- 和(19885)
- 地方(18957)
- 划(18868)
- 体(18766)
- 贸(18078)
- 贸易(18070)
- 策(17657)
- 易(17576)
- 机构
- 学院(385301)
- 大学(382901)
- 管理(156145)
- 济(154242)
- 经济(150910)
- 理学(134325)
- 理学院(132914)
- 管理学(130912)
- 管理学院(130197)
- 研究(124557)
- 中国(94878)
- 京(81677)
- 科学(76415)
- 财(74896)
- 农(64499)
- 所(62520)
- 财经(59173)
- 江(58044)
- 业大(57652)
- 研究所(56417)
- 中心(56242)
- 经(53744)
- 北京(51277)
- 农业(50506)
- 范(47516)
- 师范(47068)
- 州(46327)
- 经济学(45631)
- 院(45065)
- 财经大学(43749)
- 基金
- 项目(257400)
- 科学(203674)
- 研究(189376)
- 基金(187819)
- 家(162909)
- 国家(161513)
- 科学基金(140230)
- 社会(119767)
- 社会科(113545)
- 社会科学(113516)
- 省(101067)
- 基金项目(99740)
- 自然(91332)
- 自然科(89212)
- 自然科学(89192)
- 自然科学基金(87650)
- 教育(86178)
- 划(83865)
- 编号(76926)
- 资助(76573)
- 成果(61876)
- 重点(56997)
- 部(56736)
- 创(55812)
- 发(54162)
- 课题(52460)
- 创新(51546)
- 制(50378)
- 国家社会(49268)
- 科研(48796)
- 期刊
- 济(174973)
- 经济(174973)
- 研究(113465)
- 中国(75187)
- 管理(62005)
- 财(61341)
- 农(60033)
- 学报(58820)
- 科学(55549)
- 大学(45184)
- 学学(42870)
- 农业(41467)
- 教育(40457)
- 技术(36194)
- 融(33650)
- 金融(33650)
- 业经(30091)
- 财经(29667)
- 经济研究(26667)
- 经(25391)
- 业(23549)
- 问题(22475)
- 技术经济(21201)
- 科技(19252)
- 现代(18763)
- 理论(18130)
- 版(18013)
- 财会(17969)
- 商业(17008)
- 图书(16922)
共检索到570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裴旭东 薛花 王伯英 黄聿舟
整合组织动机和期望确认理论,从购买动机视角探讨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将购买动机分为效率动机、规范趋同动机和模仿趋同动机,阐述购买动机对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影响的微观机理。以198家购买过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间的关系,并检验满意和认知锁定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动机正向影响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满意和认知锁定在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各购买动机的中介作用路径呈现差异化。其中,效率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和认知锁定部分中介,模仿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部分中介,规范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认知锁定部分中介。研究结论打开了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黑箱”,对于企业深入理解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促进突破性技术在持续采用过程中发挥真正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突破性技术变革的频率正在不断加快,而主导企业在技术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却经常绩效下滑甚至被新进入企业替代。借助最近影像产业发生的数码技术突破性变革,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了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从技术投资和技术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主导企业适应技术变革的方式,强调指出综合考虑多个视角对研究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含义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市场先制行动 突破性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洪云 林向义 罗杰 刘闯
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整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动力机制模型,从个体微观、团队中观和企业宏观的维度阐述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个体微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做好个体目标规划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团队中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提供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和协调团队成员工作;企业宏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建立包容性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激励体系;三者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实现创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薛红志
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普遍假设是突破性创新对产业竞争格局具有革命性的破坏作用,但这类创新大部分是由新进入企业引发的,既有企业对新技术造成的威胁反应迟钝,甚至根本不做任何反应。结果,突破性创新在引发技术变革后,既有企业的绩效普遍出现下滑。为什么既有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却总是在突破性创新上落后于新进入企业呢?如何从创新的组织障碍出发扭转这种局面呢?对此,本研究从二次创业机制的视角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既有企业 组织障碍 二次创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立新
与新进入企业相比,现有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活动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组织环境。本文从组织惯性与突破性创新活动之间的内在矛盾出发,对现有企业组织内部创新活动所遭遇的惯性障碍及其抑制创新活动的路径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管团队机会认知、探索行为与结构分化三要素互动关系的惯性障碍超越机制。
关键词:
现有企业 突破性创新 惯性障碍 超越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立新 张玉利
文章在分析突破性创新和组织动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动能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克服企业惯性的过程,并从外在诱因与内在战略性驱动、产生模式以及强化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克服惯性、构建并强化创新动能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关键词:
企业网络 资源整合 突破性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关键词:
企业网络 资源整合 突破性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强 朱睿彤
本文基于我国A股2008—2018年专利引用数据和董事网络数据,从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视角分析董事网络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网络通过直接和中介路径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一是直接效应,董事通过其关系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活动融入到企业知识获取、创造和溢出过程,进而促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二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作用具有差异性,且独立董事网络作用弱于非独立董事;三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差异化的中介效应,独立董事网络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非独立董事主要通过风险承担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霍丽莎 邵云飞
选取谷歌智能驾驶生态系统为案例研究对象,对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构建生态系统实现突破性创新。研究发现:为了克服突破性技术研发期的高非平衡依赖和较弱的联合依赖,在知识物化阶段企业选择强结构嵌入、强关系嵌入以增强联合依赖;从知识物化阶段到商业化阶段,企业保持结构洞规模优势、增强系统成员异质性,并选择弱关系嵌入的方式降低两种依赖,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构建了企业"系统结构—资源\网络—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生态系统 资源依赖 网络嵌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