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5)
2023(20038)
2022(16813)
2021(15683)
2020(13097)
2019(29599)
2018(29342)
2017(55695)
2016(30722)
2015(34254)
2014(34176)
2013(33621)
2012(31148)
2011(28002)
2010(28350)
2009(26194)
2008(25993)
2007(23373)
2006(20748)
2005(18845)
作者
(90107)
(74821)
(74438)
(70604)
(47777)
(35983)
(33811)
(29188)
(28503)
(27106)
(25475)
(25467)
(24137)
(24082)
(23430)
(22883)
(22136)
(22096)
(21671)
(21405)
(18855)
(18702)
(18229)
(17268)
(16944)
(16841)
(16713)
(16527)
(15261)
(15137)
学科
(126824)
经济(126679)
(105072)
管理(98893)
(93531)
企业(93531)
方法(51098)
数学(40494)
数学方法(39969)
业经(36920)
(36644)
(36304)
中国(36106)
地方(28871)
(26863)
(26603)
农业(25378)
(25281)
财务(25194)
财务管理(25155)
技术(25005)
理论(24267)
企业财务(23883)
(22493)
(21391)
银行(21330)
(20957)
贸易(20938)
(20482)
(20256)
机构
学院(434174)
大学(431069)
(171144)
管理(170025)
经济(167306)
研究(149293)
理学(144836)
理学院(143175)
管理学(140803)
管理学院(139998)
中国(113726)
(93922)
科学(93108)
(81322)
(76504)
(76343)
研究所(69193)
(67726)
中心(67042)
业大(65564)
财经(63425)
农业(59747)
北京(59675)
(57523)
(57462)
师范(56826)
(54772)
(54614)
经济学(49834)
技术(48499)
基金
项目(287569)
科学(225635)
研究(211103)
基金(205455)
(179824)
国家(178173)
科学基金(152669)
社会(131287)
社会科(124247)
社会科学(124216)
(115342)
基金项目(108294)
自然(99175)
自然科(96890)
自然科学(96860)
教育(96738)
(95979)
自然科学基金(95154)
编号(86222)
资助(84104)
成果(70481)
重点(64518)
(64043)
(62731)
(62150)
课题(60861)
创新(57969)
科研(54404)
国家社会(53324)
(53182)
期刊
(199721)
经济(199721)
研究(130993)
中国(93953)
(70509)
学报(69906)
管理(68889)
(65425)
科学(64362)
教育(54728)
大学(52586)
学学(49381)
农业(48462)
(41276)
金融(41276)
技术(40683)
业经(34862)
财经(31478)
经济研究(30971)
(27834)
(27088)
问题(25412)
技术经济(22829)
科技(22275)
图书(21956)
现代(20508)
(20445)
商业(19860)
理论(19503)
(18524)
共检索到66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灿  孙善林  徐瑞泽  
在对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和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设计初始的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罗洪云  张庆普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是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把握创新能力现状和制定提升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及特点,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模糊前端创意生成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中试生产能力、商业化能力和新技术标准推广能力。从知识管理视角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包含一般意义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也包含凸显突破性技术创新"突破性"特点的指标和反映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开放性"特点的指标。利用比AHP更具优势的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效用理论和云理论的能实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效结合的综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立新  张玉利  
文章在分析突破性创新和组织动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动能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克服企业惯性的过程,并从外在诱因与内在战略性驱动、产生模式以及强化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克服惯性、构建并强化创新动能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易邱璐  
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学术界关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讨论日益激烈。但后发企业面临自身条件与环境压力的双重限制,其突破性创新难度颇大。首先提取后发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17项内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17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能帮助后发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扫除技术创新障碍,突破技术路径被动锁定现状,实现技术路径主动锁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健  康旺霖  魏修华  
企业的创新过程可归结为:积累(储备)→实施(效率)→实现(效益)这样一个实用模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性构建出一套可行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体系基础上,我们应用Seaty的1—9标度法和多层次分析法(AHP),对惠而浦、三星、海尔、海信和华为等五家电子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国内企业必须摆脱单靠扩大再生产规模或通过廉价劳动力获取价格优势这一竞争方式,而应致力于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研发,走自主创新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礼龙  
从企业价值创新的全新经营理念和战略思维出发,探究了企业价值创新能力评价定位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最后从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开拓市场与创新产品能力、产品功能创新能力以及突破现有市场边界能力等五个方面来构建企业价值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震  
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充分把握企业自主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资源运作能力、要素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三方面为主要内容,涵盖管理、营销、财务、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及效益等诸多方面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期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阜  李艳娟  
技术突破性创新是数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而组织容错能力为解释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却鲜少探讨组织容错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性创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情绪事件理论,以478位数字企业管理者为调研对象,从数字战略柔性与探索性知识搜索视角解析了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边界与路径。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知识搜索在组织容错能力与技术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高数字战略柔性能够强化组织容错能力对探索性知识搜索的积极作用,进而增进技术突破性创新,而低数字战略柔性却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企业技术突破的实现条件,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主导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突破性创新的破坏幅度。如果新技术只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破坏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改进;如果新技术同时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下滑。正是由于大量突破性创新属于前者并且主导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互补性资产,开发了突破性创新的新进入企业只能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创新利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明  赵晖  
不断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及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抽取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中动态性特点较强的部分建立分析模型,并以结构方程为工具进行验证性检验,对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