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7)
2023(9308)
2022(7589)
2021(6828)
2020(5916)
2019(12967)
2018(12546)
2017(24645)
2016(13096)
2015(14732)
2014(14223)
2013(14432)
2012(12729)
2011(11192)
2010(11416)
2009(11426)
2008(11548)
2007(10438)
2006(9369)
2005(8925)
作者
(36145)
(30343)
(30224)
(28529)
(19263)
(14251)
(13569)
(11470)
(11152)
(10886)
(10496)
(10147)
(9900)
(9688)
(9412)
(9070)
(8931)
(8652)
(8635)
(8518)
(7510)
(7439)
(7336)
(7108)
(6772)
(6737)
(6726)
(6629)
(5946)
(5939)
学科
(79722)
(75768)
企业(75768)
管理(62259)
(61168)
经济(61059)
(26832)
业经(26165)
方法(25496)
(21948)
(21671)
税收(20491)
(20319)
(19726)
财务(19709)
财务管理(19699)
企业财务(18669)
数学(17823)
数学方法(17711)
技术(15623)
农业(15532)
(14417)
(13432)
(12696)
(12649)
中国(12353)
(12185)
企业经济(12135)
理论(11469)
经营(11340)
机构
学院(195596)
大学(187697)
(87076)
经济(85763)
管理(82994)
理学(71208)
理学院(70641)
管理学(70027)
管理学院(69646)
研究(57075)
中国(47970)
(47507)
(38229)
财经(35893)
(32368)
科学(30974)
(30628)
(30332)
(27959)
财经大学(26017)
经济学(25832)
中心(25641)
业大(25403)
商学(24427)
研究所(24368)
商学院(24216)
北京(23931)
农业(23648)
(23473)
经济学院(23324)
基金
项目(120557)
科学(97731)
研究(91494)
基金(90317)
(76661)
国家(75931)
科学基金(68025)
社会(61690)
社会科(58507)
社会科学(58495)
(47088)
基金项目(46874)
自然(42533)
自然科(41612)
自然科学(41603)
自然科学基金(40996)
教育(39793)
(37816)
编号(36644)
资助(36437)
(31903)
(28846)
成果(28512)
(27253)
(26900)
重点(26102)
创新(25963)
国家社会(25875)
(25528)
(24564)
期刊
(102250)
经济(102250)
研究(62067)
(41310)
管理(36200)
中国(34819)
(29123)
科学(23341)
学报(21847)
农业(20211)
业经(19280)
技术(19125)
财经(17969)
大学(17788)
学学(17261)
(17160)
金融(17160)
(17021)
经济研究(16312)
(15733)
(15451)
税务(13964)
(13725)
问题(12822)
技术经济(12738)
财会(12736)
教育(12392)
现代(10712)
世界(10574)
会计(10492)
共检索到29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文娟  张叶娟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陈帅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VC分工地位越高的企业生产率亦越高,但通过阻滞资源互通与能力互仿"双壁垒"而实施的战略隔绝弱化了本地化聚集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从GVC不同嵌入方式来看,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弱,而GVC下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强。深入分析集聚三种空间外溢渠道后发现,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和知识技术溢出,企业不同GVC嵌入方式与产业集聚呈现了异质性的生产率互动效应,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互动的二元分割结构,而中间投入共享并未发挥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清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制,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利用2000~2013年海关数据库测算我国省际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成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贸易和FDI两个途径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各类型新兴经济体的TFP都有促进作用,说明与发达国家的GVC关联对新兴经济体TFP的增长更有效。(3)进入国界不同次数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进入国界仅一次的国外增加值对TFP没有显著提升作用,进入国界多次的国外增加值才有生产率提高效应,说明只有深度参与型的GVC参与方式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的TFP。文章为中国参与GVC过程中如何适应国情以及适当调整参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的TFP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胡燕娟  
从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链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从技术创新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对大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因而这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结合企业价值链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应用也均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市场营销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大一些,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对于价值链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价值链为购买者驱动型的产业,市场营销智能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这也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智能化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点,分行业出台企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方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李小萌  吕云龙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特征,并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首先,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程度较高的企业。其次,电信业的服务投入对高价值链嵌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金融业次之。最后,服务外包的再配置效应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被证实,不同类型企业"制造业服务化"的生产率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李小萌  吕云龙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特征,并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首先,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程度较高的企业。其次,电信业的服务投入对高价值链嵌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金融业次之。最后,服务外包的再配置效应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被证实,不同类型企业"制造业服务化"的生产率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分为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依内销企业、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递减。其中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占比较大是导致上述结论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进口中间品对技术吸收能力强、从发达国家进口以及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更明显。文章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成效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现阶段"促进口"战略调整及未来"促进口"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学敏  王杰  
本文在分析嵌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企业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微观层面测算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并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全球价值链有益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说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显著存在。另外,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资本密集度、贸易方式以及产品多样性等异质性特征的考察发现,国有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生产率效应最高,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最低;高资本密集度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率效应要高于低资本密集度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更有利于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然后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均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显著降低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成本加成率对加工贸易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收入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成本加成率能够扩大企业GVC上游参与度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灿灿  
文章基于不同价值链视角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并据此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的赋能效应。不同价值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业务链和服务链数字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管理链数字经济的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各分位点处的效应不同,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能产生更高的边际贡献。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业务链数字经济能促进企业业务多元化,服务链数字经济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更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天顶  
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注重强调不同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整合、构成与地域分布情况,基于企业边界探讨不同价值链活动的跨境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能够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全新的研究洞见。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值链活动的配置取得快速的发展,构建中国企业海外价值链活动模式的微观数据集,并在所构建理论模型指引下,借助于多项LOGIT模型开展基准实证研究和扩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对中国企业采用不同的价值链活动"走出去"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