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0)
- 2023(12404)
- 2022(10369)
- 2021(9463)
- 2020(8418)
- 2019(19417)
- 2018(19304)
- 2017(37465)
- 2016(20404)
- 2015(23144)
- 2014(23141)
- 2013(22943)
- 2012(21174)
- 2011(18751)
- 2010(19374)
- 2009(18488)
- 2008(18727)
- 2007(17140)
- 2006(14767)
- 2005(13551)
- 学科
- 济(94576)
- 经济(94477)
- 业(88095)
- 企(80153)
- 企业(80153)
- 管理(74354)
- 方法(46463)
- 数学(37894)
- 数学方法(37301)
- 业经(29158)
- 财(28917)
- 农(28617)
- 务(21852)
- 财务(21810)
- 财务管理(21779)
- 中国(20896)
- 企业财务(20578)
- 农业(20249)
- 技术(19354)
- 理论(17653)
- 制(17578)
- 和(16825)
- 策(15774)
- 划(15659)
- 贸(15586)
- 贸易(15578)
- 学(15494)
- 易(15125)
- 地方(14969)
- 体(13133)
- 机构
- 学院(304529)
- 大学(298019)
- 济(126573)
- 经济(124075)
- 管理(122968)
- 理学(105918)
- 理学院(104889)
- 管理学(102935)
- 管理学院(102392)
- 研究(95120)
- 中国(74782)
- 京(62565)
- 科学(59378)
- 财(58033)
- 农(54972)
- 所(49052)
- 江(47120)
- 业大(46578)
- 财经(46193)
- 中心(44558)
- 研究所(44275)
- 农业(43524)
- 经(41770)
- 北京(39215)
- 经济学(37723)
- 州(37092)
- 范(35227)
- 师范(34822)
- 经济学院(34291)
- 财经大学(33836)
- 基金
- 项目(197257)
- 科学(155945)
- 研究(142667)
- 基金(142633)
- 家(123901)
- 国家(122814)
- 科学基金(106769)
- 社会(89576)
- 社会科(84915)
- 社会科学(84888)
- 省(79973)
- 基金项目(75058)
- 自然(70646)
- 自然科(69102)
- 自然科学(69077)
- 自然科学基金(67873)
- 教育(66011)
- 划(65640)
- 资助(59636)
- 编号(58125)
- 成果(45556)
- 重点(44413)
- 创(44310)
- 部(43146)
- 发(42319)
- 业(41934)
- 创新(40706)
- 课题(39677)
- 科研(38088)
- 教育部(36739)
- 期刊
- 济(140333)
- 经济(140333)
- 研究(83615)
- 中国(57326)
- 农(50374)
- 财(49532)
- 管理(49271)
- 学报(44827)
- 科学(43094)
- 农业(34287)
- 大学(34196)
- 学学(32670)
- 技术(30844)
- 教育(28283)
- 融(25940)
- 金融(25940)
- 业经(25103)
- 财经(23303)
- 经济研究(22162)
- 业(21383)
- 经(20093)
- 技术经济(19059)
- 问题(18452)
- 统计(17546)
- 策(16643)
- 科技(15521)
- 财会(15431)
- 商业(15134)
- 现代(14659)
- 决策(14574)
共检索到446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远方 曹文华 黄元舒 汪应洛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对科技进步效益评价的定量方法从总体上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模型法,主要是以C—D生产函数及其衍生模型为手段,针对一定生产要素的投入,从宏观上了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类方法综合性较强,但具体因素的经济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在对科技进步效益进行评价时难以将科技进步的影响与其它因素分离开。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柏良
并购收益和交易价格是企业并购微观层面分析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并购理论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从并购收益的模型解析得出应以并购企业收益率提高为基础,着重于并购后整体收益的提高;从交易价格的模型解析得出最佳交易价格是并购企业价值、信息不对称成本和目标企业价值的函数,也是并购双方博弈的结果,这一结果应当是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并购收益 交易价格 模型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涛 李从东 王越
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生命机理的企业进化框架,分析了在企业进化中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进化机制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企业进化的三个维度,即优势技术、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概括了影响企业进化的五个外部因素。并通过分析外部因素、企业惯例和企业进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超越生命机理的企业进化模型。最后,文章用企业进化动态模型及数理方程,描述了企业进化的微观路径。
关键词:
企业进化 惯例 维度 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玲玲
我们利用湖北省4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实证检验了政府科技补助和企业特征对企业R&D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直接资助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比税收减免更明显,而销售增长率与R&D投入强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大专以上R&D人员占比与民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与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不显著。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民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04年上海市125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政策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影响与效果,分析了科技政策与高技术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的作用以及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之间的交互效应。本文发现,政府的资金资助和税收减免都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身R&D投入强度的决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政策的稳定有助于增强政策的效果,但政策工具之间可能存在"系统失灵"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面板数据分析 R&D 高新技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北溟
我国现有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存在宏微观分析结合不紧密以及风险评估不全面的问题。本文在基于财务分析的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宏微观分析相结合的信贷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的主要工作包括:选择反映行业信贷风险的指标与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指标;确定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指标与反映行业信贷风险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以上的关联函数和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计算行业信贷风险调整系数;据此对属于该行业的企业即期信贷风险指标进行调整,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作者还利用证券市场数据检验了上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信贷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谭亮 李传昭
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对2004~2006年的"百强"企业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竞争力,首先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其次是扩大企业出口规模。最后分析提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学增
微观分析模拟模型(Microanlgtic Simulation Models)是以住户、个人、企业等微观元素为基本研究对象,以某项经济政策规定的具体条款和具体实施办法为控制条件而构造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有关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通过模拟预先给出政策实施后的宏观经济效果以及对微观元素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由此分析和评价有关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莎莉 张平竺
本文利用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集2006年-2012年企业同户数据,使用当前衡量政策效应的主流计量研究方法——双重差分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我国2009年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对企业税负、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经营效益的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税制全面从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不仅有了显著的下降,并且下降趋势在改革后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增值税改革也激发了企业投资活力,推动了企业增资扩产,并且,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热情并没有导致过度投资的倾向,反而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益。本文的研究表明,2...
关键词:
增值税改革 双重差分DID 企业效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成
传统的经济计量模型不断遇到来自具有系统性偏差的异质行为主体的挑战,本文延展博弈论对经济行为的研究,考察宏观经济建模的微观分析基础,明确界定异质行为及表现形式,重点探讨如何对主体行为进行异质化处理,分析宏观现象与微观主体行为的联系,指出必须对基本行为特征进行假设检验,推广传统建模方法,基于异质性主体构建引入行为参数的广义模型,并展望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观模拟 宏观经济模型 行为主体 异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乐
本文认为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总供求的失衡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解决失业问题必须着力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着眼于控制劳动力的供给 ,但此举与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吻合 ,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现劳动总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有效途径是 :第一 ,提高经济增长率 ;第二 ,推行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工时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徽 邱大雄 陈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刘芍佳
一、导言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意愿性的目标似乎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实体,既然它们作为经济人,似乎就理所当然地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内外的有关中国国有企业的研究文献,也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假定它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然而,利润最大化这个...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邓创
长期以来 ,宏观经济分析一直缺少坚实的微观基础。微观模拟模型以经济系统中的微观个体作为描述和处理的对象 ,应用计算机通过模型来模拟其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微观个体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来发现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 ,微观模拟模型不仅能够使得宏观经济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而且使得研究政策的分配效应成为可能。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微观模拟模型 宏观经济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斌 许治 陈朝月 吴辉凡
民营企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保守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一些民营企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本文考察了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从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更少。同时,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更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年龄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但政府补贴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且能够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它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杠杆效应,并且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间投入非关税措施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企业研发投入中的政府激励效果分析——基于双寡头博弈模型
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创造还是替代?——来自微观企业的模型与实证
内部地理位置与国别出口强度: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微观企业研究
企业技术进步的微观分析
基于微观博弈的企业节能减排信贷分析
基于C~2GS~2模型的甘肃民营企业科技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CGE模型与微观模型连接方法——基于宏观冲击与微观效应整合分析框架的综述
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
宏观经济、微观企业与证券市场的联动机制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的动态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