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2)
- 2023(17441)
- 2022(14519)
- 2021(13564)
- 2020(11358)
- 2019(25947)
- 2018(25682)
- 2017(49571)
- 2016(26702)
- 2015(30060)
- 2014(29896)
- 2013(29436)
- 2012(26738)
- 2011(23866)
- 2010(24058)
- 2009(22582)
- 2008(22404)
- 2007(20060)
- 2006(17838)
- 2005(16182)
- 学科
- 济(106737)
- 经济(106574)
- 业(102428)
- 管理(96543)
- 企(92819)
- 企业(92819)
- 方法(45791)
- 数学(35785)
- 财(35558)
- 数学方法(35376)
- 业经(34523)
- 农(33203)
- 中国(28503)
- 制(25988)
- 务(25120)
- 财务(25047)
- 财务管理(25015)
- 技术(23726)
- 企业财务(23721)
- 农业(23026)
- 理论(22179)
- 和(20142)
- 地方(19826)
- 学(19451)
- 划(19139)
- 体(18846)
- 策(18147)
- 贸(17731)
- 贸易(17716)
- 银(17382)
- 机构
- 学院(382007)
- 大学(378975)
- 管理(155767)
- 济(151292)
- 经济(147955)
- 理学(133654)
- 理学院(132264)
- 管理学(130294)
- 管理学院(129583)
- 研究(121070)
- 中国(94172)
- 京(81184)
- 财(74512)
- 科学(73579)
- 农(60318)
- 所(59827)
- 江(58194)
- 财经(58158)
- 中心(55377)
- 业大(55211)
- 研究所(53705)
- 经(52743)
- 北京(51233)
- 范(47464)
- 农业(47088)
- 师范(47037)
- 州(46515)
- 经济学(44277)
- 院(44209)
- 财经大学(42920)
- 基金
- 项目(252811)
- 科学(200210)
- 研究(189661)
- 基金(182612)
- 家(157349)
- 国家(155953)
- 科学基金(135931)
- 社会(118918)
- 社会科(112662)
- 社会科学(112632)
- 省(100362)
- 基金项目(97007)
- 自然(87543)
- 教育(86577)
- 自然科(85528)
- 自然科学(85511)
- 自然科学基金(84056)
- 划(82849)
- 编号(78042)
- 资助(73865)
- 成果(63264)
- 创(56721)
- 重点(55905)
- 部(55175)
- 课题(53614)
- 发(53604)
- 创新(52204)
- 制(50184)
- 项目编号(48755)
- 国家社会(48306)
- 期刊
- 济(174164)
- 经济(174164)
- 研究(114361)
- 中国(79442)
- 管理(63898)
- 财(61375)
- 农(56501)
- 学报(55098)
- 科学(52815)
- 教育(45240)
- 大学(43026)
- 学学(40393)
- 农业(39086)
- 技术(36165)
- 融(34318)
- 金融(34318)
- 业经(30482)
- 财经(29050)
- 经济研究(26231)
- 经(24865)
- 业(22871)
- 问题(22028)
- 科技(20498)
- 技术经济(20288)
- 现代(18823)
- 图书(18272)
- 理论(18214)
- 财会(17922)
- 商业(17398)
- 版(17202)
共检索到573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贝妮
本文通过逐层分解战略目标,明确任务权重;整合评估内部资源,确立激励选项;动态循环考核评价,奖惩能绩积分;自主选择激励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全程沟通反馈,动态修正系统五大步骤,构建基于"能绩积分"的科技创新人才自选式激励机制,拓展了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视角。通过积分兑换激励、积分储蓄激励和积分贷款激励等具体方式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长期性、持续性激励,有助于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形成长期承诺,从而促进人才和组织的积极、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能绩积分 自选式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武
企业创新人才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创新人才的贡献是对企业激励的理性决策。企业要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才能发挥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产权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行为。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人才激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立春
一、引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政府要创造诸如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芳 顾少波 黄欣
股权激励是完善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90年代开始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 ,在激励方式和效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中 ,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非常繁多 ,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本文对股权激励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经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三种主要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 ,为股权激励的具体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康 郑月波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需要的技术创新,亟需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支撑。本文从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发,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构建起一整套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实效。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激励机制 构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庄小将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升严重依赖高科技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新企业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我国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的对策,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激励 科技人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海军
企业对员工进行持续不断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企业有必要创新人才激励的形式和方法。本期圆桌谈话就此展开讨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媛 任嘉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清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具有时代性、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科技人才激励模式,以助力企业稳步迈进综合激励新阶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同步激励理论建构分析框架,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基于280份问卷调查结果,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职责分类、不同年龄段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类型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20~30岁的科技人才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41~50岁的科技人才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31~40岁的科技人才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创新实施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高级技能型人员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且偏向于物质激励。由此得到启示,新时期国有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分级分类为原则,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岗位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以“物质+精神”双轮驱动构建精准化、多样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飞红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典型知识型员工的创新人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的形式,进而提出相应的激励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魁 吴冬梅
本文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激励理论和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工作者激励模型为理论指导,以北京市软件企业和生物制药企业为本市高科技企业的代表,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了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的主要激励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向高科技企业和政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知识员工 激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王瑾 张娜 韩炳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而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资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深入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