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3)
- 2023(14130)
- 2022(11917)
- 2021(10897)
- 2020(9413)
- 2019(21222)
- 2018(20866)
- 2017(40091)
- 2016(22059)
- 2015(24552)
- 2014(24184)
- 2013(24279)
- 2012(22440)
- 2011(19858)
- 2010(20123)
- 2009(19001)
- 2008(19528)
- 2007(17920)
- 2006(15698)
- 2005(14160)
- 学科
- 济(94607)
- 经济(94400)
- 业(92943)
- 企(83761)
- 企业(83761)
- 管理(80760)
- 方法(44273)
- 数学(35089)
- 数学方法(34845)
- 财(32477)
- 农(31376)
- 业经(30673)
- 务(23433)
- 财务(23410)
- 财务管理(23375)
- 中国(22451)
- 企业财务(22149)
- 农业(21932)
- 制(20283)
- 技术(19053)
- 贸(17878)
- 贸易(17863)
- 易(17378)
- 和(17343)
- 划(16981)
- 策(16730)
- 学(16671)
- 理论(16217)
- 地方(15455)
- 体(14516)
- 机构
- 学院(323412)
- 大学(320074)
- 济(134406)
- 经济(131812)
- 管理(130345)
- 理学(112693)
- 理学院(111523)
- 管理学(109919)
- 管理学院(109334)
- 研究(102637)
- 中国(80847)
- 京(66273)
- 农(64316)
- 科学(64116)
- 财(63722)
- 所(53049)
- 业大(51969)
- 农业(51058)
- 江(50590)
- 财经(50480)
- 中心(48494)
- 研究所(47982)
- 经(45803)
- 北京(40810)
- 经济学(40216)
- 州(39122)
- 范(37564)
- 财经大学(37131)
- 师范(37055)
- 经济学院(36569)
- 基金
- 项目(212996)
- 科学(168305)
- 基金(156473)
- 研究(150991)
- 家(137620)
- 国家(136341)
- 科学基金(117557)
- 社会(98646)
- 社会科(92688)
- 社会科学(92652)
- 省(84626)
- 基金项目(83914)
- 自然(77899)
- 自然科(76176)
- 自然科学(76150)
- 自然科学基金(74918)
- 划(70282)
- 教育(68544)
- 资助(62471)
- 编号(59863)
- 重点(47600)
- 创(47216)
- 部(47037)
- 成果(46894)
- 业(46627)
- 发(45230)
- 创新(43377)
- 科研(41720)
- 国家社会(40293)
- 课题(40267)
- 期刊
- 济(150869)
- 经济(150869)
- 研究(88884)
- 中国(62881)
- 农(58932)
- 财(54488)
- 学报(54047)
- 管理(50964)
- 科学(49193)
- 大学(40341)
- 农业(39485)
- 学学(38533)
- 融(28630)
- 金融(28630)
- 技术(27554)
- 业经(26864)
- 教育(26397)
- 财经(25837)
- 业(24183)
- 经济研究(23519)
- 经(22238)
- 问题(19971)
- 技术经济(18522)
- 版(16851)
- 商业(16346)
- 财会(16180)
- 贸(15852)
- 现代(15256)
- 科技(15208)
- 世界(14834)
共检索到478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祥进 杨东宁 雷明
本研究以员工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尝试从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过程解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之谜。本文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通过对广东地区91家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的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显著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我们还验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质量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从而直接和间接的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影响至少可以通过交换和感召两种机制得以实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颜爱民 李歌
本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来自1308名员工的一手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角色内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支持感和外部荣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角色内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荣誉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角色内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角色内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倩 何姝霖 时小贺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如何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通过组织认同理论,文章提出个体层面的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工作绩效和P-CSR(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假设。文章的研究样本包括27家企业,有效回收457名员工问卷。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组织自豪中介P-CSR和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而组织认同又会中介P-CSR与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还发现感知到的组织支持(POS)调节P-CSR和组织自豪之间的关系,只有当POS高时,P-CSR才会对组织自豪具有正向影响,相反,当P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玉梅 高鹏 刘素霞
为研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与员工离职行为的交互影响,采用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两种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劳资双方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当劳动力市场类型明确时,若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收益较低,企业就肯定进行低责任投入;若社会责任投入的收益较高,则企业不一定会提高社会责任投入,还要受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员工离职行为与在职成本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收益相关。当劳动力市场类型不明确时,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同时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收益成本比、员工在职成本以及出现两种劳动力市场的先验概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员工 社会责任 离职 博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永明 李婧
基于1993~2019年间124篇相互独立的国内外实证研究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企业社会责任(CSR)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潜在的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从而寻找产生不同研究结论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SR与企业绩效间呈低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最高,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与企业绩效呈低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消费者、员工、债权人和政府的责任与企业绩效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情境因素来看,行业、国家文化和产权异质性均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影响。从测量因素来看,绩效测量方式、样本时间点、样本数据来源、中介变量均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影响,但效应值统计量对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伟怡 张梦桃
在对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22家企业的147名主管和44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个体和企业两个层面探索资质过剩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检验心理距离在资质过剩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上述过程中的跨层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资质过剩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距离部分中介资质过剩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内向型责任、组织外向型责任和员工外向型责任)负向调节资质过剩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重视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距离、降低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和利用企业社会责任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友文 张爱卿
随着全球化价值链的分工及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企业不仅要积极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而且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去获取好的企业声誉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员工感知的工作压力成了二者联动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工作压力及组织承诺间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190位不同企业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改进员工组织承诺感,而且能降低员工感知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承诺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发现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找到了一个新的合法性依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工作压力 组织承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巧燕 吴静静
文章利用获得的115份有效问卷分析了国内企业承担道德以及慈善责任的力度及其与企业员工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现实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维度对员工向心度、员工忠诚度以及员工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慈善维度仅对员工向心度的影响达到了统计显著性,对员工忠诚度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最后对研究发现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启涛 葛菲
随着服务型组织对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的重视,研究者展开了对一线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本文通过员工工作重塑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品牌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了组织结构特征对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两家保险公司365名客户经理及其直接主管的三阶段调查,对以上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预期。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支持员工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积极表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云
文章旨在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对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为此,把员工角色外行为作为结果变量,把员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享知觉(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变量,把员工对组织的信任(组织信任)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信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通过对80家企业的696名在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章研究发现,员工关于企业自发责任(针对社会和非社会组织、消费者和员工的责任)的共享知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且组织信任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相反,员工关于企业基本责任(对政府的责任)的共享知觉对员工角色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远
员工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一员,无论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国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主要理论和实证文献,并且阐述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员工态度 员工行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艳丽 高岚
通过对在中国境内上市的42家林业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容、水平及重点,在此基础上,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验证行业与资源禀赋对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员工类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林业企业比例最高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其次为环境类,供应链类水平最低;第二,各个行业社会责任的重点存在差异;第三,行业不同,林业企业的环境类企业社会责任和社区类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会存在差异;第四,有林地的林业企业与没有林地的林业企业的社区类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文彬 李辉
文章以互惠理论为基础,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角色外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对845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显著影响员工的角色外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第二,企业在不同社会责任维度上的表现,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第三,员工感知到的公平感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角色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即员工感知到的分配公平越高,由员工责任导致的组织公民行为越积极,反生产行为越低;员工感知到的程序公平越高,由市场责任导致的组织公民行为越高,反生产行为越低,由公共责任导致的反生产行为越低。实践中,为有效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在进行社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爱卿 吕昆鹏 钱振波
本文通过对236位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相关关系,且劳工权益和人权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人权保障和劳工权益对工作本身及工作关系、薪酬福利有正向预测作用;人权保障、管理系统和劳工权益对自我发展有正向预测作用;(2)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相关关系,人权保障和劳工权益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工作本身和工作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苓 范玉晶 严小强
随着社会各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日益重视,如何防范和抑制员工非伦理行为逐渐引起研究者关注。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对104家企业高管和1004名员工的配对数据进行跨层次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道德效能感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企业社会责任会通过强化员工的道德效能感来抑制其非伦理行为;责任型领导正向调节员工道德效能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如何通过践行社会责任来抑制员工非伦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