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9)
- 2023(15816)
- 2022(13205)
- 2021(12259)
- 2020(10516)
- 2019(23603)
- 2018(23471)
- 2017(45111)
- 2016(24265)
- 2015(26847)
- 2014(26155)
- 2013(25591)
- 2012(23030)
- 2011(20125)
- 2010(20043)
- 2009(18601)
- 2008(18250)
- 2007(16069)
- 2006(13775)
- 2005(11833)
- 学科
- 济(102106)
- 经济(101890)
- 业(96636)
- 企(87258)
- 企业(87258)
- 管理(85305)
- 方法(50432)
- 数学(41355)
- 数学方法(40703)
- 业经(32162)
- 农(32059)
- 财(31618)
- 中国(23546)
- 务(23384)
- 财务(23325)
- 财务管理(23297)
- 农业(22473)
- 企业财务(22053)
- 技术(20223)
- 理论(19002)
- 制(18472)
- 和(17682)
- 贸(17639)
- 贸易(17627)
- 划(17424)
- 易(17182)
- 策(16931)
- 学(16681)
- 地方(15531)
- 体(14494)
- 机构
- 学院(342903)
- 大学(336899)
- 管理(141411)
- 济(139700)
- 经济(137248)
- 理学(123766)
- 理学院(122542)
- 管理学(120228)
- 管理学院(119618)
- 研究(102821)
- 中国(79421)
- 京(68510)
- 科学(64597)
- 财(63549)
- 农(62298)
- 业大(54538)
- 财经(51666)
- 所(50556)
- 江(50187)
- 农业(49422)
- 中心(48412)
- 经(47222)
- 研究所(46064)
- 经济学(41938)
- 北京(41469)
- 范(39231)
- 州(39107)
- 商学(38936)
- 师范(38675)
- 商学院(38599)
- 基金
- 项目(237996)
- 科学(189783)
- 基金(176322)
- 研究(168384)
- 家(154715)
- 国家(153370)
- 科学基金(134289)
- 社会(110110)
- 社会科(103843)
- 社会科学(103810)
- 省(94410)
- 基金项目(93558)
- 自然(89988)
- 自然科(88098)
- 自然科学(88075)
- 自然科学基金(86571)
- 划(78527)
- 教育(78395)
- 资助(71596)
- 编号(66412)
- 重点(53234)
- 创(52682)
- 部(52142)
- 成果(50336)
- 发(50087)
- 创新(48576)
- 业(48214)
- 科研(46377)
- 国家社会(45584)
- 教育部(45062)
- 期刊
- 济(148314)
- 经济(148314)
- 研究(89191)
- 中国(61037)
- 农(57181)
- 管理(56843)
- 学报(54231)
- 财(52753)
- 科学(51033)
- 大学(42022)
- 学学(40444)
- 农业(39080)
- 技术(32750)
- 教育(29637)
- 业经(27392)
- 融(26057)
- 金融(26057)
- 财经(25679)
- 经济研究(23499)
- 业(23385)
- 经(22142)
- 问题(19522)
- 技术经济(19129)
- 统计(17316)
- 版(17103)
- 商业(16768)
- 策(16725)
- 科技(16457)
- 财会(16314)
- 现代(16118)
共检索到48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倩 何姝霖 时小贺
尽管已有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CSR)会对员工态度、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已有研究还缺乏讨论CSR与员工态度、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机理。本研究根据组织认同理论(OI)和归因理论,通过23家企业的447份员工样本(有效回收392份)研究了CSR为什么会对员工组织认同产生正向影响,以及在什么情况下CSR会对员工组织认同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CSR与员工组织认同会被员工组织自豪中介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员工对企业履行CSR的归因(CSR Attributions)会调节CSR和员工组织自豪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企业履行CSR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自豪,但是CSR与员工组织自豪之...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自豪 归因 组织认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海林 李书品
服务失败是服务性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常见现象,企业通常以服务补救措施来减少服务失败的影响,但现有服务补救措施瞄准的一般是影响服务失败的直接因素和可控因素。本文立足影响服务失败的深层原因,以来自北京市餐饮企业的270位顾客为研究对象,基于消费者归因的调节作用和顾客认同的中介作用,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与服务补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间接因素和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感知这一间接因素能够正向影响顾客认同,并且相比将服务失败归因于企业可控因素的情境,当消费者将服务失败归因于非可控因素时,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顾客认同的影响更强;(2)消费者的顾客认同越高,其服务补救满意度相对更高;(3)顾客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和消费者归因与服务补救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服务管理的研究视野,为发展服务管理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海林 李书品
服务失败是服务性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常见现象,企业通常以服务补救措施来减少服务失败的影响,但现有服务补救措施瞄准的一般是影响服务失败的直接因素和可控因素。本文立足影响服务失败的深层原因,以来自北京市餐饮企业的270位顾客为研究对象,基于消费者归因的调节作用和顾客认同的中介作用,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与服务补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间接因素和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感知这一间接因素能够正向影响顾客认同,并且相比将服务失败归因于企业可控因素的情境,当消费者将服务失败归因于非可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伟萍 赵占恒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引发丑闻事件,致使其品牌形象受损。那么,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否修复已受损的品牌形象呢?文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品牌丑闻事件发生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其品牌形象有着显著的修复作用;丑闻责任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丑闻品牌形象的修复效果,责任越大,修复效果越弱;就品牌形象修复效果而言,慈善捐助始终是最佳选择,在丑闻责任较小情况下商业赞助显著优于事业关联营销,在丑闻责任较大情况下两者无差异;丑闻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交互作用对丑闻品牌形象的影响受利他性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聂海涛
通过对南京和南通15家企业的426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在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员工责任、产品责任、环境责任和慈善责任)正向员工的情感承诺;员工的继续承诺则更有可能受到环境和慈善责任的影响;调节定向(促进和防御定向)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形成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促进定向对情感承诺起到正向影响,对继续承诺则呈现负向影响;防御承诺对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的影响恰好相反。进而提出利用调节定向来引导企业促进其员工对组织形成更强的承诺关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德军 张志鑫 张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领域。归因理论认为,CSR能否激发员工帮助行为取决于其对CSR的归因。构建员工内在/外在CSR归因通过组织认同和情感承诺作用于帮助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对来自3个时间点的328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在(外在)归因对其帮助行为具有显著正(负)向影响;员工内在归因通过提升其组织认同并促进情感承诺的形成,进而增加其帮助行为;员工外在归因通过弱化其组织认同并降低情感承诺的形成,进而减少其帮助行为。研究结论拓展和延伸了CSR相关文献以及员工帮助行为的研究,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CSR归因 组织认同 情感承诺 帮助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谷慧敏 贾卉 赵亚星
本文以中国327名不同层级酒店员工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中国情境下,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与员工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离职倾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完善了在中国情境中酒店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量表,同时也对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降低员工离职率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谷慧敏 贾卉 赵亚星
本文以中国327名不同层级酒店员工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中国情境下,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与员工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离职倾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完善了在中国情境中酒店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量表,同时也对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降低员工离职率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鑫
企业社会责任以其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表征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化反应,在以其各自不同方式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认同和情感承诺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基于现有文献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理探讨的状况,笔者以归因理论为依据,构建一个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企业认同和情感承诺、员工创新行为等要素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来自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从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和企业社会责任外在归因两个维度,通过层次回归和路径分析,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不同归因分别如何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理。检验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外在归因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认同和情感承诺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运用归因理论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影响员工创新行为机理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归因理论的研究范围,丰富了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现有文献,为企业科学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哲 张爱卿
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认同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切入,引入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理想主义道德标准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与分析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通过对6家企业301份有效员工样本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内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正向影响组织认同进而有效降低员工组织导向和人际导向的反生产行为;(2)组织认同在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反生产行为间起到中介效应;(3)个人道德标准中的理想主义道德标准负向调节了组织认同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解释了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扩展了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并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对企业提升组织绩效、降低员工反生产行为提出有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付非 赵迎欢
文章从员工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和评价着手,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员工组织认同与企业能力是否存在中介或调节作用,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能力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中部分正向影响通过员工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产生;企业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对员工组织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企业能力较强的组织中,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认同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在低企业能力的组织中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认同具有显著正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华 张爱卿 唐擎
为了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污名管理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其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作为中介,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责任归因(大/小)作为调节,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慈善捐助、商业赞助和事业关联营销)对组织污名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慈善捐助效应最大,而商业赞助和事业关联营销差别并不显著;(2)当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责任归因越大时,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小,同时其对组织污名管理的作用就小;反之,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大,同时其对组织污名管理的效应也就越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延风 张婷
频发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受消费者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研究仍十分有限,这类“受消费者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指因消费者不良需求(需要)、消费习惯及消费者参与等直接或间接促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文章通过综合运用定性(访谈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聚焦于消费品类生产企业,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能区分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归因;消费者失责表现为过度消费、对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纵容等;消费者失责增加消费者弥补意愿。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理论研究,对提高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及行动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晓艳 赖嘉伟 詹小慧
作为旅游服务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公民行为,助人行为对施助员工的影响是决定助人行为能否持续的关键。文章运用动机归因与调节焦点理论,基于287对旅游服务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配对问卷,研究了旅游服务业中员工助人行为与绩效评价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旅游服务业的组织中,管理者会对员工的助人行为进行利他归因,并进行促进性调节焦点回应,从而对施助员工给予积极的绩效评价,因此利他动机归因与促进性焦点在员工助人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员工助人行为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在旅游服务业中的特殊性,并指导旅游服务企业更好地进行员工助人行为的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东 于智伟 刘旭义
以嵌入式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社区满意、社区依恋、旅游获益、亲旅游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社区居民亲旅游行为的影响,探讨社区满意与社区依恋的中介作用,检验旅游获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社区满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居民亲旅游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企业社会责任的3个维度中,社会责任对社区依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对其影响不显著;对社区满意影响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经济责任。(2)社区满意是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效应传递到社区依恋、亲旅游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社区满意显著正向影响社区依恋、亲旅游行为;社区依恋显著正向影响亲旅游行为。(3)旅游获益对社区依恋与亲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社区满意与社区依恋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社区满意与亲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