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8)
- 2023(11021)
- 2022(9150)
- 2021(8273)
- 2020(7201)
- 2019(16673)
- 2018(16412)
- 2017(32336)
- 2016(17897)
- 2015(20304)
- 2014(20773)
- 2013(21044)
- 2012(19560)
- 2011(17260)
- 2010(17835)
- 2009(16705)
- 2008(17679)
- 2007(16264)
- 2006(14227)
- 2005(13331)
- 学科
- 业(85629)
- 济(82968)
- 经济(82867)
- 企(78351)
- 企业(78351)
- 管理(72681)
- 方法(37722)
- 财(30959)
- 数学(29073)
- 数学方法(28790)
- 业经(28095)
- 农(27485)
- 务(24085)
- 财务(24056)
- 财务管理(24014)
- 企业财务(22586)
- 农业(19470)
- 中国(18029)
- 制(17956)
- 技术(17185)
- 和(16526)
- 划(16158)
- 环境(15406)
- 策(14865)
- 贸(14854)
- 贸易(14847)
- 学(14731)
- 理论(14568)
- 易(14408)
- 地方(13314)
- 机构
- 学院(271617)
- 大学(264730)
- 济(115619)
- 经济(113289)
- 管理(109618)
- 理学(92860)
- 理学院(92009)
- 管理学(90796)
- 管理学院(90310)
- 研究(83039)
- 中国(69113)
- 财(59409)
- 京(55100)
- 科学(49027)
- 农(47569)
- 财经(45672)
- 江(44195)
- 所(43452)
- 经(40939)
- 中心(39733)
- 业大(38747)
- 研究所(38041)
- 农业(37297)
- 北京(34764)
- 州(34467)
- 经济学(34293)
- 财经大学(32983)
- 商学(31214)
- 经济学院(31167)
- 商学院(30971)
- 基金
- 项目(165042)
- 科学(130592)
- 研究(122757)
- 基金(119660)
- 家(102275)
- 国家(101322)
- 科学基金(88436)
- 社会(77882)
- 社会科(73854)
- 社会科学(73831)
- 省(66748)
- 基金项目(63722)
- 自然(56953)
- 自然科(55623)
- 自然科学(55607)
- 教育(55355)
- 自然科学基金(54685)
- 划(54160)
- 编号(50460)
- 资助(48855)
- 成果(40260)
- 业(38047)
- 创(37211)
- 重点(36900)
- 部(36749)
- 发(36036)
- 创新(33964)
- 课题(33828)
- 性(32086)
- 科研(31945)
- 期刊
- 济(135985)
- 经济(135985)
- 研究(79199)
- 财(54920)
- 中国(51505)
- 农(44523)
- 管理(43320)
- 学报(36475)
- 科学(35144)
- 农业(29807)
- 大学(27884)
- 融(26601)
- 金融(26601)
- 学学(26577)
- 技术(25553)
- 业经(24511)
- 财经(23489)
- 教育(21424)
- 经(20202)
- 经济研究(20035)
- 会计(19214)
- 财会(18642)
- 业(18360)
- 问题(18359)
- 技术经济(17160)
- 贸(14439)
- 商业(13627)
- 现代(13353)
- 版(12967)
- 世界(12845)
共检索到416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晓东
(一)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财务的影响1.对企业资产的影响。企业通常采用实际成本进行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计量,对于获得的政府无偿分配配额,其初始成本为0,不计为资产;对于购入的配额则以实际取得的成本(含税费)作为初始成本。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各试点市场的碳配额单价变化较大,在履约期前后会产生较大波动,碳排放权价值的客观性、可比性和稳健性无法保证。但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菁 徐秋菊
为完成《巴黎协定》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整体减排25%的目标,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制定实施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重点排放企业取得碳排放配额的初始确认、剩余配额的出售以及注销、财报披露等业务该如何处理才能客观反映其经济实质,本文对相关准则进行对比和解读,并重点以案例的形式对生产性碳排放权和交易性碳排放权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详细分析,从实务方面加深对有关处理规定的把握,为企业现实业务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点排放企业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资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小平 袁迪 田博源
从重点排放企业实际出发,采用质性分析为主的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最终形成选择动因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初始确认阶段,会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规模假设、薪酬契约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的影响较弱;在后续处理阶段,除会计合规动因外,税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报告阶段,会计合规和信息披露动因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发现,审计合规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全过程,拓展了现有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另外,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特殊的经济业务,政策的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备性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顾缵琪 李瑾
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七个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存在负有履约义务的企业、投资者和公益购买者三种交易主体,他们参与交易的目的与行为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在主张将碳排放权单独确认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型的同时,根据这三类参与主体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会计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参与主体 会计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玫林 耿泽涵
碳排放权会计是会计对低碳经济的反映。虽然,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但国内外权威会计准则的缺位导致实务中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从而对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会计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报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杰
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怎样去减少企业控制碳排放的资金成本、制定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从会计角度处理碳排放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碳排放权出发,研究了其从会计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到会计信息披露等一系列问题,指出我国碳排放交易账务处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红梅 桂旭东
文章对电力行业被第一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了目前七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情况,在对国内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及碳信息披露有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电力行业碳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处理提出建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分为不同阶段。会计确认方面:基础建设时期应当简化;深化建设时期按照持有目的,对其确认和计量,并且进行对应的减值测试。碳信息的披露方面:应该从自愿性披露逐步向"自愿+强制"披露的模式进行转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华红 黄颖
随着全球人口的大幅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成为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权试点工作正在平稳有效地进行,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缺乏,试点企业对于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梳理不同国家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定,探讨我国试点企业会计处理的现状,讨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碳排放权相关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我国正式出台并建立碳排放会计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碳排放会计制度 试点企业 碳排放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也光 苏婧妍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速发展,但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差异性大。通过分析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北京JN集团的模拟测试结果,认为财政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存在若干可完善之处,并提出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优化建议:将免费的碳排放权配额确认为碳排放权资产并以名义金额(1元)计量、调整碳排放权负债的确认时点、出台规定明确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调整并明确碳排放权及其变动的列报项目、编制碳排放权履约情况表。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碳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晓燕 王宇
随着雾霾等环境气候问题的频繁出现,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重要举措。对碳排放权交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国内已有文献资料探究如何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法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磊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具有流通性的稀缺资源,并形成了由强制碳交易市场和自由碳交易市场组成的全球碳交易市场。本文基于对总量控制下强制碳排放权交易与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分析,归纳比较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几种观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争议之处就碳排放权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 总量控制交易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磊
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融权"机制建设、碳抵消项目建设、边界碳调整措施、监督碳排放企业、引导相关金融创新共五个路径探讨征信管理支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征信管理工作本身所应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征信产品创新、信用记录创新、评级机构创新等,以保证征信管理工作能够通过上述五个路径发挥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征信管理 碳排放权交易 信用 建设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洪涛 戴云 张洁静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否提高企业碳透明度、通过何种渠道提高其碳透明度以及具体提高哪方面内容的碳透明度,并进一步跨越"宏观—微观"的思路,检验市场化程度和产权性质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碳透明度,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越能推动企业提高碳透明度,其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年报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更能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其碳透明度,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一涵 赵令锐
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理性层次不同、非线性成本的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两企业垄断产量博弈模型,然后对模型系统的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相关,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化对系统均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及其值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有限理性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和适应性理性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升高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升高,企业的均衡产量因碳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