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0)
- 2023(15798)
- 2022(13490)
- 2021(12364)
- 2020(10502)
- 2019(23910)
- 2018(23738)
- 2017(45838)
- 2016(25105)
- 2015(28052)
- 2014(28142)
- 2013(27914)
- 2012(25446)
- 2011(22530)
- 2010(22940)
- 2009(21469)
- 2008(20940)
- 2007(18505)
- 2006(16475)
- 2005(14946)
- 学科
- 济(103380)
- 经济(103224)
- 业(97617)
- 管理(92163)
- 企(89026)
- 企业(89026)
- 方法(46439)
- 数学(36234)
- 数学方法(35822)
- 财(34777)
- 业经(32660)
- 农(31285)
- 务(24992)
- 财务(24920)
- 中国(24851)
- 财务管理(24847)
- 制(24238)
- 企业财务(23579)
- 农业(21851)
- 技术(21030)
- 和(20169)
- 环境(19594)
- 学(19543)
- 划(19395)
- 理论(19076)
- 地方(18577)
- 体(17702)
- 策(16881)
- 贸(16410)
- 贸易(16399)
- 机构
- 学院(360070)
- 大学(357119)
- 管理(148679)
- 济(143649)
- 经济(140532)
- 理学(127923)
- 理学院(126633)
- 管理学(124825)
- 管理学院(124180)
- 研究(113253)
- 中国(87916)
- 京(76696)
- 财(70838)
- 科学(69190)
- 农(57677)
- 所(56382)
- 财经(55895)
- 江(54462)
- 业大(52746)
- 中心(51584)
- 经(50645)
- 研究所(50440)
- 北京(47767)
- 农业(44989)
- 范(43513)
- 州(43365)
- 师范(43152)
- 经济学(41759)
- 院(41470)
- 财经大学(41218)
- 基金
- 项目(240422)
- 科学(190227)
- 研究(178378)
- 基金(174774)
- 家(150644)
- 国家(149332)
- 科学基金(130196)
- 社会(112630)
- 社会科(106764)
- 社会科学(106734)
- 省(95136)
- 基金项目(93264)
- 自然(84583)
- 自然科(82548)
- 自然科学(82529)
- 自然科学基金(81061)
- 教育(80658)
- 划(78464)
- 编号(73025)
- 资助(71334)
- 成果(58374)
- 重点(53105)
- 部(52955)
- 创(51966)
- 发(50517)
- 课题(49701)
- 创新(47922)
- 制(47572)
- 科研(45798)
- 国家社会(45703)
- 期刊
- 济(163594)
- 经济(163594)
- 研究(106812)
- 中国(71651)
- 财(59070)
- 管理(58192)
- 农(53281)
- 学报(51737)
- 科学(49535)
- 大学(40103)
- 学学(37951)
- 农业(36958)
- 教育(35713)
- 技术(32588)
- 融(30271)
- 金融(30271)
- 业经(28592)
- 财经(27415)
- 经济研究(24659)
- 经(23355)
- 业(21116)
- 问题(20895)
- 技术经济(19459)
- 财会(18731)
- 现代(17694)
- 科技(17404)
- 理论(17101)
- 会计(16610)
- 商业(16038)
- 版(16019)
共检索到533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帆
当前,国际上缺乏统一的碳排放评价制度,阻碍了碳减排与碳交易的开展。本文从基本要素与评价活动出发构建了企业碳排放审计评价机制,进而分析了碳排放审计的步骤。具体而言,评价企业碳排放量需要确定企业组织边界、设定碳排放指标及收集数据、量化具体指标、计算排放指数等基本要素。而碳排放审计活动则涉及建立审计项目组、制定审计计划、实施碳排放审计评估、检查企业的盘查评估报告、提供企业碳减排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及归档等内容。
关键词:
碳排放审计 审计基本要素 审计评价活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梅博 吴子建
以碳排放税的征收为研究背景,考虑了生产型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机制问题。重点分析了上下游企业的最优产出、减排水平、社会总福利等关键性指标。最后选取合理的数据对相关重要结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碳排放税 政府碳规制 碳减排率 企业合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洪涛 戴云 张洁静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否提高企业碳透明度、通过何种渠道提高其碳透明度以及具体提高哪方面内容的碳透明度,并进一步跨越"宏观—微观"的思路,检验市场化程度和产权性质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碳透明度,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越能推动企业提高碳透明度,其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年报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更能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其碳透明度,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洪涛 黄楠
本文借助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提供了碳排放权交易影响企业价值的中国市场经验证据。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告日的事件研究证实,资本市场对于该事件有显著正面反应,低碳强度企业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提高企业短期价值。但是,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后并没有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进一步,本文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未能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原因,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配额分配较为宽松,加之宏观去产能政策影响,导致配额供大于求,配额价格过低,从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现阶段没能实现经济红利。本文透过碳排放权交易揭示了科斯定理的微观经济后果,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林乔金 肖志明
碳排放交易机制在促进碳减排的同时,也给不同类型的企业带来了成本负担。欧盟是全球区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先行者,通过实证研究欧盟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企业成本负担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为我国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 企业成本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秋卓 宋海清
考虑实施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低碳项目的生产型垄断企业与政府的单阶段斯坦克尔伯格博弈。其中政府为领导者,以碳税税率为决策变量,企业为跟随者,以低碳产品价格及CDM项目期内总的碳排放量为决策变量。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碳税税率时考虑了企业不同税率范围下的最优碳排放策略。企业面对市场上不同低碳偏好的消费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首先制定其低碳产品的最优价格,然后根据不同碳税范围制定相应的周期总排放量。分析表明,低碳产品的定价受消费者低碳产品认知度与碳税税率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量方面,相对不同的碳税水平,存在最低、最高及凹函数稳定点解。根据这三类排放...
关键词:
低碳 CDM 碳税 碳排放 碳交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迎春 杨文昳 周耀鑫
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结合水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改进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出从碳盘查为起点全面充分揭示制造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和信息披露过程,并运用水泥制造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说明,旨在为解决碳排放成本核算和披露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序 熊菲 周志方
减少碳排放是流程制造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而碳排放作为重要的成本要素已经纳入企业核算体系,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流程制造企业中的钢铁企业为例,依据流程制造过程的物质流与价值流互动变化影响原理,组合运用会计、统计、环境及技术工艺等数据,追踪企业内部能源消耗与碳流状态,揭示企业碳排放节点以及外部环境损害价值,构筑一种可普遍应用于企业流程节能减排诊断、改善决策、过程成本控制及效益评价碳排放成本方法,以满足流程制造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和管理、碳风险识别和防范、相关利害方决策分析之需求。结合本文案例分析,研究认为,钢铁企业碳排放主要产生于炼铁和连铸轧钢,...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碳排放 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品牌经济学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视角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从企业角度,通过构建简洁的碳排放强度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规模的扩张则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品牌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定价权而放大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和抵消规模扩张的负效应。从消费者角度,研究表明低碳标识可以作为品牌符号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购,从而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品牌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陆敏 王泱 林金官
将2013年6月开始在7个省市实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试点行业的上市企业为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否能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以检验“强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不能通过促进试点地区上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实现波特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只有在北京市能实现波特效应,在全国及其余省市均无法实现波特效应。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过多导致的碳价过低是主要诱因。应鼓励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帆 张龙平
碳排放审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碳排放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其演进经历了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阶段、国际组织制定碳排放评价体系阶段、IAASB碳排放审计评价准则阶段。具体而言,排放交易计划、监管披露制度、自愿披露促使碳排放数据披露逐渐增多,继而推动了国际组织碳排放评价体系的建设,而评价体系的完善与碳交易的兴起又促使IAASB发布了ISAE3410用于具体指导碳排放审计的执行。纵观碳排放审计评价制度的演进历程,我国应从制定统一的评价与报告制度、建立碳排放线上资料库、制定碳排放审计指南的措施着手构建碳排放审计评价体系。
关键词:
碳排放审计 评价制度 ISAE341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萍 林梦婷 林伯强
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在试点省市开展,其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将这一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8年重点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和减排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短期或长期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明刚
本文在企业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碳排放、碳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为准则层的企业碳排放评价体系,随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并将该评价体系具体应用到10家调研企业。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重视碳排放指标,尤其是控制CO_2直接排放量以达到环保监管要求,但较少企业重视碳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即有效利用地质碳汇达到减排效果并重点关注生态经济建设投入产生的绿色收益。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碳排放评价体系 调研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兆东 郭磊 于世鲲
本文在梳理了“双碳”与“超低排放”政策背景的基础上,回顾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和企业受托责任评价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的影响,基于审计主题理论,按信息、行为、制度等审计主题,建立财务信息、业务信息、财务行为、业务行为、内部控制等5个一级指标,再细化为21个二级指标,形成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管理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所构建的管理评价体系,以期提高评价效率,规范管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