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1)
- 2023(15163)
- 2022(12958)
- 2021(11918)
- 2020(10036)
- 2019(22901)
- 2018(22771)
- 2017(44037)
- 2016(24066)
- 2015(26825)
- 2014(26604)
- 2013(26601)
- 2012(24428)
- 2011(21563)
- 2010(21442)
- 2009(19552)
- 2008(19267)
- 2007(16917)
- 2006(14852)
- 2005(13174)
- 学科
- 济(100011)
- 经济(99899)
- 业(94869)
- 企(85904)
- 企业(85904)
- 管理(85657)
- 方法(44330)
- 数学(34871)
- 数学方法(34518)
- 业经(32259)
- 农(31661)
- 财(31103)
- 务(23595)
- 财务(23532)
- 财务管理(23511)
- 中国(22977)
- 农业(22529)
- 企业财务(22274)
- 技术(20062)
- 地方(19627)
- 和(19488)
- 制(18927)
- 环境(18815)
- 理论(18561)
- 划(18502)
- 学(18404)
- 贸(16420)
- 贸易(16411)
- 策(16334)
- 易(15897)
- 机构
- 学院(340155)
- 大学(335781)
- 管理(141433)
- 济(135618)
- 经济(132741)
- 理学(122031)
- 理学院(120788)
- 管理学(119086)
- 管理学院(118480)
- 研究(107276)
- 中国(82147)
- 京(71647)
- 科学(66183)
- 财(63061)
- 农(56239)
- 所(52967)
- 业大(51266)
- 财经(50486)
- 江(50441)
- 中心(49215)
- 研究所(47942)
- 经(45867)
- 北京(44816)
- 农业(44168)
- 范(41904)
- 师范(41554)
- 州(40807)
- 院(39358)
- 经济学(39082)
- 商学(37794)
- 基金
- 项目(231037)
- 科学(182718)
- 研究(171288)
- 基金(167688)
- 家(145140)
- 国家(143839)
- 科学基金(125297)
- 社会(107361)
- 社会科(101710)
- 社会科学(101680)
- 省(91334)
- 基金项目(90174)
- 自然(82075)
- 自然科(80133)
- 自然科学(80114)
- 自然科学基金(78723)
- 教育(76977)
- 划(75766)
- 编号(70759)
- 资助(67826)
- 成果(55550)
- 重点(51009)
- 部(50300)
- 创(50252)
- 发(49583)
- 课题(47467)
- 创新(46237)
- 业(44555)
- 科研(43867)
- 项目编号(43660)
- 期刊
- 济(152601)
- 经济(152601)
- 研究(98186)
- 中国(61644)
- 管理(54986)
- 农(52091)
- 财(51347)
- 学报(49430)
- 科学(47602)
- 大学(37704)
- 农业(36399)
- 学学(35654)
- 教育(34153)
- 技术(31279)
- 融(27579)
- 金融(27579)
- 业经(27542)
- 财经(24177)
- 经济研究(22587)
- 业(21148)
- 经(20707)
- 问题(20203)
- 技术经济(18551)
- 现代(17333)
- 科技(16533)
- 图书(16284)
- 财会(16283)
- 理论(16073)
- 资源(15568)
- 商业(15402)
共检索到49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献中 刘浪 郭枫晚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区域性试点向全国扩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建立。面对日趋严峻的低碳经济转型压力,企业如何合理安排碳减排活动、利用市场实现"减排与收益"双赢成为重难点问题。选取G省参与试点的电力A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编码分析A企业的一手访谈资料,对其碳减排措施进行归类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A企业碳减排动因分为竞争力、合法性和行业特征这三个方面,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对A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有限,主要通过影响竞争力与合法性这两个动因间接影响企业的碳减排措施选择。同时还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未能按预期促进企业碳减排的原因,并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玉梅 潘登 梁聪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已经成为有效控制污染的手段,碳排放权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本文利用博弈论,在对称信息的垄断市场情形下,研究两寡头企业的生产量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净化水平下企业的碳排放的最优决策,从而提出企业减排对策,并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生产与减排决策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排放配额 库诺特均衡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马明娟 李强 韩强
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有利于解决电力市场交易的协调和模拟问题,有助于完善和指导我国碳排放交易(CET)制度。分析了CET制度对电力企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定义了电力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交易商Agent的角色和功能,并构建了基于Agent的CET模型,从发电技术转化、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市场模拟3方面开展了CET模型的实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gent的CET模型比传统的建模方法更具优势,通过综合考量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期望、参与时间等要素,能够将单一的电力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系起来形成多市场、多代理模拟,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科学评估电力市场各主体策略的动态调整和碳交易状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红梅 桂旭东
文章对电力行业被第一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了目前七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情况,在对国内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及碳信息披露有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电力行业碳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处理提出建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分为不同阶段。会计确认方面:基础建设时期应当简化;深化建设时期按照持有目的,对其确认和计量,并且进行对应的减值测试。碳信息的披露方面:应该从自愿性披露逐步向"自愿+强制"披露的模式进行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小平 袁迪 田博源
从重点排放企业实际出发,采用质性分析为主的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最终形成选择动因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初始确认阶段,会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规模假设、薪酬契约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的影响较弱;在后续处理阶段,除会计合规动因外,税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报告阶段,会计合规和信息披露动因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发现,审计合规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全过程,拓展了现有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另外,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特殊的经济业务,政策的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备性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博
目前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不同的资产,从而导致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多元化。文章对我国企业有强制减排义务之前CDM项目产生的CERs的会计处理及将来有强制减排义务后拥有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处理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 CERs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源明 梁梓苏
物流业节能减排不仅是符合国家碳约束政策的要求,也是物流企业自身节约成本、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碳达峰视角下,物流企业亟需开展减排专项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碳绩效。而碳绩效的提升对于物流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样存在促进作用,其既体现在社会层面,即树立社会认可的企业形象,也体现在政策层面,即获得政府提供的节能减排激励政策。然而,许多物流企业依旧担忧减排策略会影响其财务绩效,使其面临更大资金压力,进而导致企业价值受损。基于此,本文以上市物流企业为例,实证分析碳达峰视角下物流业减排措施、碳绩效与企业价值的互动关系,旨在明确上市物流企业减排策略对于提升上市物流企业价值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上市物流企业积极落实减排策略。结果表明:减排策略显著正向作用于上市物流企业价值;减排策略显著正向作用于碳绩效;碳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于上市物流企业价值;碳绩效在减排策略与上市物流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轻(重)污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理论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最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提高轻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等样本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重污染企业。因此,面对环境治理压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通过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涛 吴梦萱 周立宏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企业分批、分期进入碳市场这一准实验,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而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有限。考虑平行趋势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轻政策性负担以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并且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低碳排放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结论可为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对于实现"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投资效率 碳排放权交易 碳市场 准实验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明易 张绍文
应用博弈理论,结合政府与企业的利益需求,以促进企业减排、推行森林碳汇交易政策为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碳汇交易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企业不减排所缴纳的罚款为决策因素,构建政府与企业关于碳减排方式选择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罚款和森林碳汇交易补贴的变化对3种博弈模型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设定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罚款对企业的减排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监管时,随着地方政府监管带来罚款压力增大,会迫使企业进行碳减排方式选择;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补偿时,随着地方政府引导企业进行碳汇交易的补贴在一定范围增大时,会吸引企业主动参与碳汇交易减排;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对企业减排行为同时进行监管和补偿时,通过研究地方政府设置的罚款和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同时变动对企业碳减排决策造成的影响,得到了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碳减排的罚款和森林碳汇补贴范围。最后,结合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成本,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企业碳排放限制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碳汇交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朱学义 姚圣
为了改善环境绩效,政府需要采取有力的环境规制工具来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那么这些规制工具的实施会对企业生产减排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排放税与排放权交易两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将污染物的净化成本和排放成本引入生产决策模型,给出了污染物的净化条件,求解了最优净化水平、最优产量与利润等决策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排放税与排放权交易的实施,会促使企业转向更经济的内部净化处理方式,同时降低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上,征收排放税会直接减少企业利润,但排放权交易具有不确定性,与企业的减排成本、排放权价格、排放配额等因素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