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8)
2023(9905)
2022(8203)
2021(7418)
2020(6279)
2019(13543)
2018(13385)
2017(25891)
2016(13776)
2015(14980)
2014(14203)
2013(13749)
2012(12126)
2011(10313)
2010(10712)
2009(10476)
2008(10569)
2007(9472)
2006(8286)
2005(7791)
作者
(35351)
(29545)
(29323)
(27714)
(19252)
(14108)
(13342)
(11063)
(10974)
(10672)
(9960)
(9922)
(9456)
(9244)
(9154)
(8921)
(8795)
(8762)
(8526)
(8417)
(7311)
(7133)
(7016)
(6877)
(6674)
(6570)
(6432)
(6427)
(5732)
(5699)
学科
(79041)
(75633)
企业(75633)
管理(60575)
(59969)
经济(59897)
方法(26156)
(26128)
业经(25994)
(22325)
财务(22307)
财务管理(22288)
企业财务(21262)
(21100)
数学(18594)
数学方法(18480)
农业(15805)
技术(15393)
(14022)
(13016)
(12467)
中国(12270)
企业经济(12126)
理论(11874)
(11533)
(11529)
经营(11470)
技术管理(10410)
体制(10334)
(9587)
机构
学院(193935)
大学(183767)
(82456)
管理(82334)
经济(81051)
理学(70393)
理学院(69868)
管理学(69117)
管理学院(68746)
研究(52280)
中国(45599)
(42809)
(36215)
财经(33479)
(30418)
(29635)
(27991)
科学(27649)
商学(24962)
中心(24856)
(24809)
商学院(24736)
财经大学(24622)
经济学(24046)
业大(24009)
(23968)
北京(22214)
经济管理(21807)
农业(21796)
经济学院(21795)
基金
项目(119964)
科学(97493)
研究(92401)
基金(88887)
(74239)
国家(73494)
科学基金(67003)
社会(61149)
社会科(58153)
社会科学(58137)
(48729)
基金项目(46787)
自然(42168)
教育(41694)
自然科(41265)
自然科学(41258)
自然科学基金(40603)
(38200)
编号(38082)
资助(35488)
(31257)
(29059)
成果(28915)
(26355)
(26095)
创新(26079)
重点(25804)
(25428)
国家社会(24977)
课题(24804)
期刊
(97698)
经济(97698)
研究(55220)
(39781)
管理(36574)
中国(34966)
(27945)
科学(22060)
(21531)
金融(21531)
学报(20159)
业经(20071)
农业(19288)
技术(19101)
财经(17386)
大学(16814)
学学(16324)
经济研究(15207)
(14983)
教育(14728)
财会(13679)
(12256)
问题(11981)
技术经济(11807)
会计(11108)
现代(10892)
商业(10757)
(9927)
世界(9524)
通讯(9124)
共检索到290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芮  
近年来"名股实债"类案件日益增多,现行法律规范中,缺乏对名股实债等股债交融类交易统一的认定标准。这导致股债交融融资在企业破产时债权确认上出现了疑难和争议。本文通过梳理港城置业破产等名股实债案例中股债定性的影响因素,探求法院在认定"名股实债"的性质上的司法逻辑,即,识别与区分"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在内部关系上,力求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外部关系上,着重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同时,考虑到企业破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问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名股实债交易定性为债权上存在的疑难与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元硕  
本文以新某信托诉港某置业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为例,介绍了该案的基本案情、争议焦点,对与案件相关的"名股实债"交易模式做了基本理论梳理,介绍了监管部门对该行为的监管趋势,进而对其特点、常见模式、风险以及与"对赌协议"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法院判决进行评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子欣  
企业破产造成银行债权损失的外因●任子欣“破产”一词,对于即将步入21世纪的中国来讲,已不再陌生。它所引起的诸多变化及所产生的诸多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企业破产在我国仍尚属试点阶段,是一项正在探索尝试的系统工程。由于政策法规建设的滞后等多种主、客观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纯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加强对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破产重整法律制度,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具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艳  
企业破产应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丁艳《企业破产法(试行)》自1988年11月1日生效,至今已实施6年多。全国破产案件立案总数逐年增加,1991年117件,1992年428件,1993年710件。从1994年初开始,国家选择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卿云  周芯竹  杨锦成  
随着破产重整这一新生制度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不断应用,如何确保破产重整中国家税收债权的利益不受损害,找寻人民法院和税务机关处置税收债权遵循共同的法律准则,实现《税收征管法》与《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衔接和政策统一,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建议修改破产重整税收债权滞纳金的相关政策(一)将滞纳金受偿权确定为不优先其理由:一是滞纳金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优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卿云  周芯竹  杨锦成  
随着破产重整这一新生制度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不断应用,如何确保破产重整中国家税收债权的利益不受损害,找寻人民法院和税务机关处置税收债权遵循共同的法律准则,实现《税收征管法》与《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衔接和政策统一,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建议修改破产重整税收债权滞纳金的相关政策(一)将滞纳金受偿权确定为不优先其理由:一是滞纳金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优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世军   陈起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在出现破产情形时,其往往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死掉”,另一种则是进行企业重整进而使企业“活过来”。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当企业经营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时,宣告企业死亡往往是最先被考虑的选择,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破产制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破产清算这一层面。而随着清算制度的过度使用,清算制度的弊端日趋明显,如何解决企业困境,让企业起死回生被纳入考虑范围,破产重整制度也因此开始慢慢地衍生出来。破产重整制度在给予企业希望和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其中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成为一大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杰杰  林爽  
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对陷入经营僵局的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有利于降低破产成本,提高破产效率,保证债权清偿的公平性,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处理关联企业的破产问题中,关联交易的隐蔽性和多样性使其正当性难以认定,针对一般企业破产的制度不能满足关联企业破产的需要,并且在合并破产的处理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故此,应当以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为目标,完善破产法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破产撤销权和无效行为制度,对由债权人申请的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的证明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更好地保护外部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民  何存花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投资者 ,其利益都应受到保护。然而 ,债权人的利益却常常被侵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没有债权人的一席之地。因此 ,应借鉴国外银企关系制度实践中的经验 ,重塑我国银企关系机制 ,从而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破产去产能是一种有效方式,其中《破产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2007年6月1日正式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在债权人自治、破产管理人、清偿顺序、破产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强化破产责任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但从温州实践情况来看,金融机构作为破产企业的主要债权人,由于受偿时间长、受偿率低以及破产过程中部分企业以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影响,参与破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如何规范破产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破产中的金融债权维护,对确保破产工作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法律层面梳理和分析金融债权保护在企业破产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企业破产中加强金融债权保护的建议和有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幸仁  赵新杰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加强,利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增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新中国破产法的诞生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破产法18年来商业银行债权受到的影响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即将出台的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商业银行债权带来的影响,并对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商业银行依法经营,防范可能的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虞孔坝  程剑飞  项小青  
温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民营经济重镇,金融市场化发育程度较高,银企之间借贷往来极为活跃。自2011年温州爆发民间借贷风波以来,风险逐步蔓延至银行业金融机构,银企债权纠纷趋于频繁、部分银行债权落空,暴露出当前银行债权保护存在的政策漏洞与操作难题,银行债权保护机制亟待改善。本文根据温州企业破产重整司法实践,结合政府调研所获得的一手资料,探讨银行债权保护的机制建设,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