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9)
- 2023(14746)
- 2022(12463)
- 2021(11545)
- 2020(9836)
- 2019(22353)
- 2018(22335)
- 2017(43015)
- 2016(23496)
- 2015(26341)
- 2014(26429)
- 2013(25961)
- 2012(23692)
- 2011(20942)
- 2010(20944)
- 2009(19579)
- 2008(19298)
- 2007(17093)
- 2006(15093)
- 2005(13414)
- 学科
- 济(95522)
- 经济(95394)
- 业(93827)
- 企(85807)
- 企业(85807)
- 管理(83480)
- 方法(42786)
- 数学(33264)
- 数学方法(32921)
- 业经(31503)
- 财(31484)
- 农(29939)
- 务(23652)
- 财务(23580)
- 财务管理(23555)
- 中国(23122)
- 企业财务(22356)
- 农业(21114)
- 制(20959)
- 技术(19910)
- 理论(19391)
- 学(18394)
- 和(18232)
- 地方(17220)
- 体(16899)
- 划(16795)
- 策(16284)
- 贸(15490)
- 贸易(15484)
- 易(15010)
- 机构
- 学院(334584)
- 大学(330395)
- 管理(137823)
- 济(131297)
- 经济(128447)
- 理学(118561)
- 理学院(117355)
- 管理学(115608)
- 管理学院(114998)
- 研究(105298)
- 中国(81486)
- 京(70674)
- 科学(65152)
- 财(62465)
- 农(56198)
- 所(52583)
- 江(50399)
- 业大(50081)
- 财经(49603)
- 中心(47848)
- 研究所(47505)
- 经(45052)
- 北京(44278)
- 农业(44158)
- 范(41811)
- 师范(41393)
- 州(40423)
- 院(38529)
- 经济学(37673)
- 商学(37010)
- 基金
- 项目(224422)
- 科学(177002)
- 研究(166850)
- 基金(162328)
- 家(140252)
- 国家(138982)
- 科学基金(120844)
- 社会(104069)
- 社会科(98506)
- 社会科学(98480)
- 省(89146)
- 基金项目(86527)
- 自然(78704)
- 自然科(76882)
- 自然科学(76863)
- 教育(75652)
- 自然科学基金(75504)
- 划(73480)
- 编号(69099)
- 资助(66141)
- 成果(55375)
- 重点(49239)
- 部(48850)
- 创(48831)
- 发(47340)
- 课题(46723)
- 创新(44832)
- 业(44109)
- 项目编号(43155)
- 科研(42469)
- 期刊
- 济(149918)
- 经济(149918)
- 研究(97207)
- 中国(63569)
- 管理(54801)
- 农(52378)
- 财(51588)
- 学报(50550)
- 科学(47191)
- 大学(38519)
- 教育(36487)
- 学学(36407)
- 农业(36280)
- 技术(30874)
- 融(28332)
- 金融(28332)
- 业经(27500)
- 财经(24449)
- 经济研究(22491)
- 经(20898)
- 业(20507)
- 问题(19190)
- 技术经济(17880)
- 现代(16568)
- 科技(16525)
- 图书(16361)
- 理论(15998)
- 财会(15998)
- 商业(15491)
- 版(15389)
共检索到493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茂林
我国立法工资优先权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尤其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判断工资优先权主体,排除了劳动关系以外的劳务关系、学徒、实习生等多种用工模式的情况。从工资优先权的本质和这一制度设计的社会公共政策考量出发,我国工资优先权主体的确定,应当以保障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与破产债权人利益平衡为标准,适时突破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限制,适当扩大工资优先权的主体范围。
关键词:
工资优先权 公共政策 生存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运根 辛虹
破产是维护债权,优化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市场运行环境的有效手段。破产的适用范围,是各国破产立法的重要议题。我国现行破产法主要适用于企业法人,未创设个人破产制度,其适用范围显得过窄。合伙企业虽可参照适用,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困难。而对金融机构的破产,作了限制性规定,与其企业定性不符,存在着主体的不平权性,有悖市场竞争规律。
关键词:
企业破产 个人破产 合伙企业 金融机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俊英 黄轶琛
《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主要适用于税收征管程序、民事执行程序、企业破产程序,但存在税收优先权适用的法律程序不明确、税收优先权与其他优先权的关系界定不清、税收债权与担保物权受偿顺序相矛盾等问题。本文基于公私法融合理论,认为税收优先权的适用应确立"课税禁区"原则、担保物权特别优先原则、税收债权公告优先原则、物权变动中特定税种优先扣划原则,通过优化并改进税收征管程序欠税公告机制、完善民事执行程序中税收债权的参与分配机制、确立企业破产程序中限制税收优先权机制等方式规制税收优先权的适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胜 向书坚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于政府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问题亟待突破解决,核算主体范围是首要问题。笔者围绕政府范围的规范统一问题开展探索性分析。笔者分析认为:编制目的是确定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理论基础的重要依据,政府活动属性决定了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论基础,将SNA体系、GFS体系与IPSAS准则结合起来,有利于政府范围的规范统一。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核算体系中的政府范围,发现GFS体系多层次政府范围划分有助于政府范围界定的规范化。结合中国组织机构的活动属性和功能,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胜 向书坚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于政府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问题亟待突破解决,核算主体范围是首要问题。笔者围绕政府范围的规范统一问题开展探索性分析。笔者分析认为:编制目的是确定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理论基础的重要依据,政府活动属性决定了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论基础,将SNA体系、GFS体系与IPSAS准则结合起来,有利于政府范围的规范统一。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核算体系中的政府范围,发现GFS体系多层次政府范围划分有助于政府范围界定的规范化。结合中国组织机构的活动属性和功能,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主体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能够实现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月蓉
公司正常退出市场,有利于债权人利益保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清算义务人制度是从司法实践中发展而来,目前关于清算义务人职责与主体范围主要规定于《公司法解释(二)》和《民法典》中,但规定中存在对清算义务人职责缺乏明确的界定,主体范围不明确的问题,立法上的模糊混乱也自然传导到司法实践中。针对目前我国公司退出市场现状,构建独立的清算义务人制度对促进我国公司正常退出市场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法条以及实践中清算义务人实施的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分析,探究清算义务人应履行的职责;通过对实务中股东违法行为的分析证明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的弊端以及将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的合理性。
关键词:
清算义务人 主体范围 职责界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岚君
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内容予以关注,但是却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问题。我们可以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道德满足和人类进步而进一步展望,企业社会责任是每一个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乃至于个人都应当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从财富实力、经营规模、社会影响力、公众认知度等方面看,跨国公司和个体工商户恰居"大""小"两端,它们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愿以及法律规制上并不一致。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主体的地位是相同的。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主体 跨国公司 个体工商户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周德金
法人犯罪本质上仅是一种观念上的犯罪。法人犯罪成立与否,在于对法人失范行为的管理与惩治模式的选择。比较域外法人犯罪制度,可发现我国单位犯罪制度在惩罚依据、罪责模式、归责原则等基础性问题上存在诸多相互抵牾之处。我国单位犯罪制度在矛盾和混乱之中走上主体扩张道路,但其表面的扩张带来了更多司法失衡问题。我们应在符合刑法体系结构及满足刑法自身逻辑的前提下,以理性主义为思想基调,以法人人格为归责依据,坚持单位与其成员刑事责任相对独立,使得两元主体分别回归本体责任。
关键词:
单位犯罪 部门意志 法人人格 惩罚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先登 王康平
一、"平稳再生"破产模式的主要内容和不足青岛市是较早实行国有企业破产试点的城市之一,自1993年12月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青岛毛纺厂破产还债后.到1995年上半年青岛大飞轮厂破产,共有2户国有企业正式破产。这2户国有企业破产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震动,但实际上是一种"平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纯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加强对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破产重整法律制度,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具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破产重整 债权人 利益保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娅琴 李洁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是指违反证券法上的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民事责任。本文从阐述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基础入手,分析归纳其责任主体,并对现行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主体的司法解释进行评析,对其中的不妥当之处,提出修正建议。
关键词: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信息披露制度 责任主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勤 盛巧燕
破产成本是指企业支付财务危机的成本。它在负债率较高的企业经常发生。负债率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负债率过高导致公司破产,需要支付庞大的法律诉讼和清算费用;即使企业尚未破产,负债过多也会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使企业在融资信誉度、原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季景玉
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工交信贷部季景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100户企业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和对18个城市进行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从试点的情况看,难度大、秩序乱、问题多的是国有企业破产试点。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毓 蒙肖莲 蔡淑琴
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由于与错误决策相关的高水平风险,信用风险评估和识别的决策制定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加、更有竞争力的贷款差价的扩大,以及为了控制这些风险而产生的不断增加的成本,因此,银行业正积极开发更精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