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52)
- 2023(18847)
- 2022(16066)
- 2021(14878)
- 2020(12666)
- 2019(28821)
- 2018(28199)
- 2017(53551)
- 2016(29888)
- 2015(33522)
- 2014(33207)
- 2013(32919)
- 2012(30225)
- 2011(27140)
- 2010(27374)
- 2009(25374)
- 2008(25487)
- 2007(22589)
- 2006(20162)
- 2005(18154)
- 学科
- 济(116007)
- 经济(115827)
- 业(104959)
- 管理(99589)
- 企(93358)
- 企业(93358)
- 方法(51944)
- 数学(41669)
- 数学方法(41198)
- 财(37775)
- 农(36521)
- 业经(35092)
- 中国(29761)
- 制(28155)
- 务(25948)
- 财务(25876)
- 财务管理(25837)
- 农业(25127)
- 学(24937)
- 企业财务(24536)
- 理论(23352)
- 技术(22450)
- 和(20746)
- 地方(20690)
- 贸(20400)
- 贸易(20386)
- 划(19960)
- 易(19782)
- 体(19575)
- 策(18578)
- 机构
- 学院(429895)
- 大学(428697)
- 管理(167606)
- 济(166472)
- 经济(162733)
- 理学(144366)
- 理学院(142736)
- 研究(142627)
- 管理学(140276)
- 管理学院(139504)
- 中国(107203)
- 京(92110)
- 科学(91142)
- 农(81342)
- 财(80596)
- 所(73660)
- 业大(69458)
- 研究所(66944)
- 江(66453)
- 农业(64191)
- 中心(64136)
- 财经(63286)
- 北京(57620)
- 经(57499)
- 范(54841)
- 师范(54179)
- 州(52515)
- 院(51418)
- 经济学(49336)
- 技术(46824)
- 基金
- 项目(289763)
- 科学(226615)
- 基金(208829)
- 研究(208341)
- 家(184168)
- 国家(182560)
- 科学基金(155786)
- 社会(129860)
- 社会科(122868)
- 社会科学(122837)
- 省(115314)
- 基金项目(111116)
- 自然(103221)
- 自然科(100812)
- 自然科学(100777)
- 自然科学基金(99015)
- 划(96736)
- 教育(96546)
- 资助(85363)
- 编号(84267)
- 成果(68380)
- 重点(65580)
- 部(63250)
- 创(62200)
- 发(61067)
- 课题(59074)
- 创新(57612)
- 科研(55528)
- 业(54478)
- 制(53732)
- 期刊
- 济(188980)
- 经济(188980)
- 研究(124428)
- 中国(89590)
- 学报(75132)
- 农(74706)
- 科学(66390)
- 财(65288)
- 管理(64850)
- 大学(56327)
- 学学(53168)
- 农业(51068)
- 教育(50281)
- 技术(37750)
- 融(36322)
- 金融(36322)
- 业经(32224)
- 财经(31611)
- 业(28770)
- 经济研究(28487)
- 经(27097)
- 问题(24299)
- 版(22154)
- 科技(21672)
- 技术经济(21472)
- 图书(20153)
- 业大(19828)
- 现代(19805)
- 理论(19491)
- 财会(18682)
共检索到640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广华 陈万明 蔡瑞林 钱颖赟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变量组合动态共演进机制效应显示:高校整体知识对人才培养存在间接效应,呈现出工作站环境路径的依赖性,隐性知识内化是培养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诸多影响因素中,高校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并未因环境改变、企业导师参与而发生变化;高校导师及团队指导、企业导师研发指导、工作站环境等因素的单维度独立效应依次递减;多因素不同变量组合的人才培养绩效具有不同的动态共演进机制,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敖永胜
介绍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与管理,说明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优势及人才培养效应,分析了工作站运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广华 陈万明 蔡瑞林
指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特点是政府推动、结构平衡与制度融合,但其实践过程中存在规划缺失、投入乏力、资源平台融合较弱、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校企沟通不畅等现象,功利主义目标偏向、管理模式与经验差异、规划机制与组织结构弱化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坚持规划指导与项目驱动,促进稳定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与科技平台,重视企业与地方投入;增强势差吸引与互补契合,完善准入淘汰机制;强化导师沟通与职责分工,密切师生交流;注重考核引领与过程控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现实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智栋 潘剑波 赵希岳 韩国防
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在政府推动、企业和高校积极参与配合下已初具雏形,但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科研成果归属权,提高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水平,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
协作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金栋 王胜文 高俊青
产学研联盟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起来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利用多方主体的优质资源对驻站人员及其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联合培养。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工作站的构成体系、影响因素与管理制度,探究了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建设的环境条件与具体过程,对工作站运行机理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阐述了工作站演进动力与演化形式,提出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产学研联盟互利共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庞鑫培
对当前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由"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知行统一"的科研方式、"因材施教"的培养形式构成的三维"立体化"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蓉 魏永祥
世纪之交高校大幅扩招后,高等教育培养质量问题凸显出来。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等质量监控手段的落实,这种质量问题今后将更多地体现在"进门标准更灵活、培养方式更多样、评判标准更个性"的研究生阶段的高等教育中。为此,分析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就成为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要事。有关方面已组织过多次面上调查,例如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03年委托的调查、2004年北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钦
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推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存在对企业教师工作站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培养目标不明确、企业缺乏动力和热情、校企支持和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师资培养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教育教学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信息化联动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服务保障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企业教师工作站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建欢 张亚斌 尹筑嘉
对部分大中型企业中高层人才的需求特征以及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往往要求中高层人才同时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行业分析能力,并熟悉所在行业的技术和产品情况;企业对新聘毕业研究生的能力认可程度不高,期待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为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在完善现有研究生培养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如探索产业硕士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从招生阶段开始实行订单式培养、实施企业兼职讲师和兼职导师的公开聘任制度等。
关键词:
企业 人才需求 调查 产业硕士 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总结了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同时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理论研究滞后、主体性、导师是否应该出资培养研究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培养机制改革 理论研究 主体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饶武元 程样国
指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充分激发了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突出并强化了导师的育人作用,拓宽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育人平台的同时,高额奖学金的利益驱动也导致研究生德育活动的淡化和人际关系的异化,研究生思想意识功利化和研究生心理压力过大等倾向。为此,提出研究生德育要创新工作思路,实现研究生专业培养与德育工作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 德育工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倩
借鉴英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优点与特色,从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教育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促进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供需平衡。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优化教学过程,稳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本科人才培养 影响因素 比较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培养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工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应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目前状况,确定相应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企业竞争力 人才结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石岗 王紫璇
通过分析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现状,指出现代物流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高端、专业和复合趋势。然而,我国高校中的物流人才培养无法为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出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以此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机整合与联合;最后总结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校企共建人才双向培养共赢平台、筹办校办物流企业等构件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
物流人才 高校 企业 协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