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7)
2023(8211)
2022(6552)
2021(5940)
2020(5083)
2019(11391)
2018(11191)
2017(21504)
2016(11633)
2015(13031)
2014(13109)
2013(12889)
2012(11604)
2011(10155)
2010(10414)
2009(9769)
2008(10222)
2007(9486)
2006(8459)
2005(7927)
作者
(31918)
(26727)
(26502)
(24864)
(17178)
(12640)
(12202)
(10241)
(9889)
(9809)
(8938)
(8905)
(8748)
(8415)
(8200)
(7926)
(7863)
(7849)
(7782)
(7502)
(6621)
(6558)
(6424)
(6309)
(6295)
(5995)
(5895)
(5758)
(5380)
(5212)
学科
(74481)
(71338)
企业(71338)
管理(56776)
(53244)
经济(53173)
业经(25451)
(24111)
方法(21832)
(20179)
(19534)
财务(19521)
财务管理(19498)
企业财务(18497)
技术(16401)
农业(15509)
数学(13930)
数学方法(13831)
理论(13144)
(13000)
(12485)
(12357)
企业经济(12274)
(12042)
经营(11593)
中国(11420)
技术管理(11262)
(10268)
决策(9316)
体制(8991)
机构
学院(173945)
大学(165057)
管理(74474)
(73816)
经济(72444)
理学(62959)
理学院(62497)
管理学(61916)
管理学院(61602)
研究(46445)
中国(40406)
(37287)
(33744)
财经(28983)
(28789)
(26090)
(25378)
科学(25159)
(22740)
(22427)
中心(22082)
商学(22048)
商学院(21854)
业大(21507)
经济学(21495)
财经大学(20959)
北京(20921)
经济管理(19849)
农业(19630)
经济学院(19497)
基金
项目(103458)
科学(83668)
研究(82048)
基金(75224)
(62379)
国家(61682)
科学基金(56131)
社会(53356)
社会科(50490)
社会科学(50479)
(42510)
基金项目(39954)
教育(37014)
编号(34951)
自然(34400)
自然科(33634)
自然科学(33627)
自然科学基金(33132)
(32845)
资助(29586)
(28993)
成果(27650)
(25886)
创新(23021)
(22653)
课题(22642)
(22472)
项目编号(22402)
(22064)
重点(22024)
期刊
(91029)
经济(91029)
研究(51005)
(35194)
中国(34019)
管理(33624)
(24963)
科学(19524)
技术(18892)
业经(18067)
学报(17561)
教育(17305)
农业(17055)
(16652)
金融(16652)
财经(15133)
大学(14682)
学学(13816)
经济研究(13377)
(13134)
财会(12543)
技术经济(11815)
(11518)
问题(11293)
现代(10308)
商业(9708)
会计(9663)
世界(8774)
通讯(8766)
会通(8739)
共检索到267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恒生  
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前提是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即知识资本贡献能力。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一是将知识产权资本量化为产权,二是采取人力资本证券化的模式。知识资本贡献能力指标体系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进  李萍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 ,提出和解释了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 ,探讨了人力资本类型与企业剩余分配方式的关系 ,对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传联  王春芝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静杰  杨刚  徐晓梅  
高科技企业的剩余是企业的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创造的,知识资本的存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正是由于存在企业剩余,才可能产生资本经营的动力。为了有效地激励知识资本所有者,本文设计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刚  赵静杰  
高科技企业的员工一般都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即知识型员工。而我国目前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员流动比率非常大。因此,有效地激励高科技企业的知识资本所有者,成为高科技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高科技企业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刚  赵静杰  
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R&D的投入,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使用。高科技企业,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色彩,其研发人员的比重较高,技术人才在报酬和产权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员工流动性强;如何挽留核心人才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可以稳定研发队伍、吸引高技术人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苇  
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入手,分析和界定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构成,并对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分配方式与模式进行研究和构建。其中,在收益构成方面,提出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人力资本完整产权对应的收益,另一部分是与物质资本剩余控制权对应的收益;在收益分配方面,提出以契约底薪和法定保险为基础,以税后收益分配为调节,同时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本产权基金制度的分配方式与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斌龙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潮流,由于对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条件和方式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存在“一哄而上”、“一股就灵”、全员参与、强制实施、年薪设限等误区。对这些误区的批判,有助于正确引导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实践的走向,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效结合,促进我国分配制度改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现杰  毓帼  
近年来,日益彰显出的技术资本在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略中的作用使得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科学地界定技术资本及其影响因素,使技术资本合理地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汉通  
目前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内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其收入分配,目的是要激励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难点是如何选择这种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制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从企业中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入手,通过解决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问题,分析和研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剩余产权的配置,以及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实现方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丹  杨若邻  
考量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关系发现,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贡献大小无差异时,人力资本承担了主要风险;在二者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创造利润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鉴此,设置环境参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衡量人力资本贡献、模糊评估产品市场等人力资本风险;建立人力资本参与创新型企业收益分配模型,确定人力资本在创新型企业收益中的分享数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什么企业适合于实施,如何选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著名经济学家、山西财经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冯子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2BJY057)《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该书的理论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弥补了当前理论界只注重对人力资本为什么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研究,对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以及如何选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研究不足的缺陷,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时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在企业利润创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家作为企企业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对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轻视与低估,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分享企业收益时其产权没有得到承认,"剩余索取权"被剥夺,企业家的激励不足。本文对我国现了行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收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华  虞洁  
特殊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剩余分配正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殊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均衡工资模型 ,为企业如何进行特殊人力资本投资作出了理论指导 ,利用该模型的结果为我国出现的其他相关问题找到了一个理论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宏  段兴民  
本文认为静态地、抽象地分析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和物质资本所有权谁占支配地位抑或平等是没有意义的。在企业中 ,人力资本个人收益与企业的总体收益有不同的取向 ,而非简单地转换。人力资本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价” ,即靠自身的才干、贡献大小通过有效的机制确定自己从企业收益和剩余收益中分割的多少。因此 ,设计能够释放人力资本能动性的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 ,是中国企业缩小与国外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提高竞争力、加快创新的必然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