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8)
- 2023(15306)
- 2022(12823)
- 2021(12096)
- 2020(10351)
- 2019(23966)
- 2018(23897)
- 2017(46328)
- 2016(25177)
- 2015(28521)
- 2014(28294)
- 2013(28147)
- 2012(25319)
- 2011(22462)
- 2010(22615)
- 2009(21135)
- 2008(21135)
- 2007(18852)
- 2006(16713)
- 2005(15017)
- 学科
- 济(105260)
- 经济(105142)
- 业(100397)
- 管理(94171)
- 企(91989)
- 企业(91989)
- 方法(50560)
- 数学(40665)
- 数学方法(39984)
- 财(33109)
- 业经(32676)
- 农(30763)
- 务(25056)
- 财务(24971)
- 财务管理(24937)
- 中国(24085)
- 企业财务(23643)
- 农业(21634)
- 技术(21540)
- 理论(21351)
- 制(20971)
- 和(19638)
- 学(19060)
- 划(18662)
- 策(18173)
- 地方(17898)
- 贸(16958)
- 贸易(16949)
- 易(16456)
- 体(15172)
- 机构
- 学院(359862)
- 大学(356679)
- 管理(153198)
- 济(142420)
- 经济(139276)
- 理学(131083)
- 理学院(129786)
- 管理学(127616)
- 管理学院(126939)
- 研究(109095)
- 中国(86257)
- 京(76373)
- 财(68013)
- 科学(67288)
- 农(55688)
- 江(54141)
- 所(54020)
- 财经(53661)
- 业大(52174)
- 中心(50513)
- 研究所(48763)
- 经(48723)
- 北京(48067)
- 州(43946)
- 范(43929)
- 师范(43565)
- 农业(43521)
- 经济学(40890)
- 商学(40444)
- 商学院(40039)
- 基金
- 项目(238807)
- 科学(189054)
- 研究(176743)
- 基金(173463)
- 家(149325)
- 国家(148002)
- 科学基金(129860)
- 社会(110455)
- 社会科(104781)
- 社会科学(104749)
- 省(94347)
- 基金项目(91821)
- 自然(85344)
- 自然科(83441)
- 自然科学(83424)
- 自然科学基金(81953)
- 教育(81213)
- 划(77662)
- 编号(73169)
- 资助(72365)
- 成果(58280)
- 重点(52270)
- 部(52116)
- 创(51724)
- 发(49716)
- 课题(49199)
- 创新(47571)
- 项目编号(45894)
- 科研(45253)
- 教育部(45103)
- 期刊
- 济(160708)
- 经济(160708)
- 研究(103938)
- 中国(67332)
- 管理(62689)
- 财(56394)
- 农(50846)
- 学报(50482)
- 科学(49062)
- 大学(39321)
- 教育(38470)
- 学学(36979)
- 农业(35370)
- 技术(35290)
- 融(30588)
- 金融(30588)
- 业经(28435)
- 财经(26295)
- 经济研究(24252)
- 经(22515)
- 业(21944)
- 技术经济(20512)
- 问题(20277)
- 图书(18840)
- 现代(18051)
- 财会(17651)
- 理论(17311)
- 科技(17244)
- 商业(16863)
- 统计(16476)
共检索到53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永波
本文从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五大障碍入手,论证了国内企业在知识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得出知识管理起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正确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本文首先从与企业知识管理高度相关的顾客、产品差异程度、企业知识构成和产品生命周期四个因素分析,提出了CDKL分析模型,以帮助国内企业做出知识管理模式的选择。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模式 CDKL分析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鸿勇
本文从把握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出发,提出知识管理有编码化战略、个人化战略和两者的混合型三种,并分析它们的特征与选择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家族企业的培育期、成长期与转型期等不同成长阶段影响企业知识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型及实施战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苏
哈佛大学汉森、罗利亚教授等人对西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予以了开创性的研究。本文结合众多的案例,对他们总结出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也就是编码知识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予以进一步的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这两种管理模式在投入产出、创造价值方面泾渭分明的区别,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应该如何在这两种模式中作出正确选择。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编码 人物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家斌 邵慰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密集型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建立,研究适合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模式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企业 模式 知识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桂重 蒋明青
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很多企业将企业流程再造、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首位,以求得更长远的发展。本文将知识管理的内容切入企业管理,着重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明企业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企业 信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家斌 邵慰 陶晓丽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中小知识型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于中小知识型企业而言,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知识型企业的建立,找到适合中小知识型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模式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小知识型企业 管理模式 策略选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自愿储蓄“三根支柱”构成的多层次的老年经济保障制度,融再分配、储蓄和保险功能于一体,达到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中,企业年金改革作为社保基金改革的重要一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未来多主体参与的企业年金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另外,文章对商业银行开拓企业年金市场也提出了包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积极研发企业年金业务管理核心系统;交叉发展企业年金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拓展服务空间等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民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通过开发、交流和利用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目的、分类及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开发 交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业政 张婷
信息技术为现代企业掌握和利用客户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使企业真正具备运用客户知识的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现代企业进行客户知识管理的模式,籍助于该模式,企业可以高效地执行CRM系统,及时获取客户信息,实时制定企业战略,从而使企业平稳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兴 许媛媛
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核心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知识的相互关系,阐释了知识转化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作用。认为技术核心能力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有效应用、管理与创新,并从宏观角度构建技术核心能力管理模式,培育高效的学习机制,通过知识创新达到提升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知识 技术核心能力 管理模式 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京民
知识经济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新的管理方法。在知识型企业中,管理者必须解决好如何对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进行管理,如何对知识的生产者和持有者——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如何对知识的交流和使用场所——企业组织进行管理等几个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蕾 胡宏力
20世纪初以来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型企业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知识型企业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石。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具有快速创新和发展的特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商业风险。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型企业的特点,然后研究了知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以及它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对知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
项目 项目管理 知识型企业 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默顿·米勒 程定华
在我看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由于微观经济效益的原因,而且也是出于对宏观经济稳定因素的考虑。很大一部分净现金投放,都是由无法盈利的国有企业引致的,它部分地说明了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的原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银行的贷款要么用来弥补赤字,要么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其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更高的价格和通货膨胀。 当然,在可用于中央政府筹措收入的几种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