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9)
2023(9089)
2022(7199)
2021(6617)
2020(5447)
2019(11813)
2018(11559)
2017(22167)
2016(11837)
2015(13026)
2014(12754)
2013(12580)
2012(11195)
2011(9695)
2010(9997)
2009(9794)
2008(10090)
2007(9367)
2006(8527)
2005(7825)
作者
(32920)
(27616)
(27547)
(26037)
(17619)
(13098)
(12394)
(10553)
(10385)
(9954)
(9358)
(9240)
(8960)
(8733)
(8557)
(8297)
(8209)
(7972)
(7799)
(7732)
(6923)
(6667)
(6583)
(6399)
(6184)
(6152)
(6127)
(6031)
(5549)
(5341)
学科
(72979)
(69926)
企业(69926)
管理(58636)
(54526)
经济(54346)
业经(25958)
(22205)
(21648)
方法(21445)
(18439)
财务(18425)
财务管理(18413)
企业财务(17411)
农业(15738)
技术(15261)
(14604)
(13414)
数学(13276)
数学方法(13195)
(13030)
(12683)
中国(12543)
环境(12479)
企业经济(12420)
理论(12175)
经营(11191)
(10851)
技术管理(10177)
体制(9531)
机构
学院(177267)
大学(169378)
管理(75776)
(73997)
经济(72676)
理学(64769)
理学院(64212)
管理学(63512)
管理学院(63188)
研究(51871)
中国(42850)
(36676)
(35370)
科学(29604)
财经(28856)
(28402)
(28027)
(26039)
(24859)
中心(24010)
业大(23908)
(22027)
北京(21988)
研究所(21933)
商学(21834)
商学院(21649)
农业(21515)
经济学(21073)
财经大学(20996)
经济管理(20329)
基金
项目(113089)
科学(92062)
研究(86788)
基金(83580)
(70665)
国家(69935)
科学基金(62941)
社会(59242)
社会科(55116)
社会科学(55092)
(45885)
基金项目(44506)
自然(38948)
教育(38135)
自然科(37970)
自然科学(37963)
自然科学基金(37369)
(36324)
编号(34761)
资助(31902)
(29572)
(27085)
成果(26733)
重点(25053)
(24672)
(24608)
(24562)
创新(24254)
国家社会(24160)
课题(23303)
期刊
(92717)
经济(92717)
研究(49860)
中国(34952)
管理(33859)
(33364)
(27931)
科学(23126)
学报(21303)
农业(19426)
业经(18279)
技术(17968)
大学(17659)
学学(16949)
财经(14916)
教育(14591)
(14494)
金融(14494)
经济研究(13066)
(12983)
(12182)
问题(11411)
技术经济(11329)
财会(11073)
现代(10169)
商业(9016)
会计(8960)
世界(8827)
经济管理(8768)
(8494)
共检索到26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杰  
经济全球化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生态系统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紧密的理论契合,"单边""单向度"的社会责任模式需要向互动的、协同的、共生的社会责任模式变迁。本文对基于互动观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与企业个体组织的单边社会责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的内涵,构建基于正式制度契约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治理机制,指出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认知的内化路径包括社会责任互动的交往实践、角色融入、知识扩散、类别化整合与情感融通,提出主要生态位成员和扩展生态位成员的社会责任互动定位与实现策略。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领域和层面,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摆脱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杰  李丹丹  
传统的单向度、一元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范式需要向多向度、多元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范式演进和发展。文章在企业生态系统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契合的基础上,提出和探究了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的涵蕴与合理性表征,并提出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的管理变革思路。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的合理性表征为系统关联、复杂非线性、超系统的构建,其影响效应体现在缓解共生伙伴间的个体差异性冲突、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共创系统价值。互动视角下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研究会带来一场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变革,主要体现在生态共生、交互控制、价值拓展、互惠共赢、价值合一这五个方面。文章研究了拓展企业社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杰  
文章在介绍企业社会责任、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归纳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指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蕴含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生命体的社会责任目标函数应包括影响企业行为和受企业行为影响的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并融入其商业目标与行为中。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杰  张兰燕  
自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共同体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在诠释大数据与企业生态系统含蕴的基础上,阐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演化的内在机理与外部机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化"倾向的理论解释。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理念的变迁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化推动了企业间的非零和博弈;社会责任数据的全面共享催生了企业的跨界整合,创造了共享价值;产业生态链的社会责任资源整合推动了多个群体的共生演进;社会责任互动的多元化令主体责任数量迭代增加;社会责任主体的交叉换位使得社会责任协同能力大大提高。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演进策略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非线性网络化运作;企业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跨界塑造;大数据成为内生性驱动因素;搭建社会责任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系统嵌入以及打造彼此互惠互动的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凌  
本文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系统的合理性、环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其所处的环境、社会、商业系统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协调的关系。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既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企业应有意识地加强同所处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紧密程度,自觉增强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文章提出,从企业方面来讲,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自我意识的转变,关注与保障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利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商业生态系统方面考虑,就是要通过核心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消费者的口碑及货币投票、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民超  蒋玉石  金佳敏  高增安  
本文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聚焦数字创新的组织属性,重构了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1)基于国内外文献,对跨行业、跨层级、跨职能的51名企业管理者进行访谈并编码;(2)探索性因子分析(N=226)净化量表,确定“数字技术基础能力、数字技术融合能力、创新需求捕捉能力、创新系统协同能力”4个子能力维度共22个题项;(3)验证性因子分析(N=245)等方法检验量表,验证了数字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来衡量数字创新能力,为后续数字化情景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测量工具,也为指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大宁  
企业可以通过履行其社会责任行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整合。打造长期赢利能力,是以企业与社会效益双赢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从这一目标价值出发,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又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谋求更大的企业效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明明  叶云  
在大智移云时代,平台经济模式兴起,平台企业成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但是随着平台企业的蓬勃发展,社会责任异化行为不断涌现,目前多位学者对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展开了研究,多聚焦于对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动因、边界以及机制等话题,但相关话题内容比较分散。因此,本文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内涵、动因与治理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以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边界的三个层次为依据,可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内涵划分为独立运营平台、商业运作平台以及社会资源配置平台的社会责任治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驱动因素主要由法律、行业、企业与消费者四个层面的因素组成;基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主体,可将其治理模式分为个体自治、政府治理、多中心网络化治理以及生态化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勤敏  刘海凤  
团队间关系、不同团队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对现代企业的高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借鉴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企业的团队生态系统。通过界定企业团队生态系统的主体与目标、资源与环境等构成要素,对不同要素、要素间关系与结构进行分析;在提出团队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分解与还原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结构与功能协调的角度探讨了系统的动态平衡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建煊  杨建梅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集群与生态系统的相似特征 ,提出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来研究企业集群 ,运用生态学科中成熟的理论来分析企业集群以便得到有益的启示 ,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并且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原则进行探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广华  毕新华  陈立军  
[目的/意义]探索企业外部知识治理与知识整合间关系可以为企业实现内外部知识互补、开放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从社会资本视角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外部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构成,建立了其与外部知识整合及其子维度间的概念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性地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和显著性。[结果/结论]非正式知识治理中的定位机制通过社会化、协作化整合促进外部知识整合;共生机制通过社会化、协作化、系统化整合促进外部知识整合;信任机制通过协作化整合促进外部知识整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素平   胡保亮   项益鸣  
受数字技术变革与应用影响,企业价值创造边界不断外扩,进而导致商业生态系统取代双边伙伴合作成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情境。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研究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如何适应商业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从非核心企业视角出发,主要探讨了商业生态系统治理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进而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开放性、企业生态位重叠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商业生态系统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外部社会资本在商业生态系统治理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多样的中介作用;(3)商业生态系统开放性、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均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且均负向调节了高管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潘国英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对它的内容与范围,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与划分,本文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保护责任、道德伦理责任和慈善公益责任。上述各种责任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实质上是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博弈过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受多重因素的制约与决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效应至关重要,意义非凡。为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更好地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彦宁  
企业的商业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社会则有多方面的需求,两者间存在着矛盾,有时是紧张的关系。20世纪初开始,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迅速发展,在欧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逐步扩展到企业治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商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重大影响。如商品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职工工作条件,对顾客、供应商的诚信。企业除对股东负责外,还要和利益相关群体形成互相信任,凝聚共同目标及形成互惠合作的关系。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成功,必须靠所有利益相关群体的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艺璇   成琼文  
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深度融合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源基础,企业如何实现两类异质性资源的有效融合成为亟待回应的关键问题。对此,除了亟需突破数字与实体资源结合的技术瓶颈外,企业更面临着既有资源独占者“融合抵触”的现实困境。因此,推进“数实”新质生产资源融合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资源配置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生态系统的“主导者-参与者”互动视角出发,通过三一重工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可沿着“产品—平台—生态”的演进路径,依次采取“由虚向实”的组件集成机制、“由实向虚”的模块联动机制、“虚实联动”的生态耦合协同机制实现“数实”资源融合。首先,参与者集成资源需求,通过数字模型嵌入实体资源,在产品智能化中实现数实融合;其次,主导者搭建数字平台,重组实体资源功能并将多元应用场景融入平台,在平台智能化中实现数实融合;最后,“主导者-参与者”互补协同,通过利基市场的分布式资源迭代构建嵌套式的二级子生态,在生态体系智能化中推进数实资源融合继而衍生迭代。本文解析“数实”资源融合的全过程机理,贡献于数字化情境下生态系统的多主体互动研究,为制造企业资源颠覆式升级提供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