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6)
2023(15962)
2022(13088)
2021(12088)
2020(10261)
2019(23170)
2018(22765)
2017(43583)
2016(23451)
2015(25780)
2014(25300)
2013(24936)
2012(22663)
2011(20241)
2010(19971)
2009(18201)
2008(18165)
2007(16228)
2006(13931)
2005(12211)
作者
(66937)
(56014)
(55908)
(52874)
(35531)
(26904)
(25213)
(21797)
(21374)
(20119)
(19105)
(19086)
(17872)
(17743)
(17544)
(17219)
(16654)
(16550)
(16230)
(16096)
(13983)
(13718)
(13601)
(13080)
(12591)
(12508)
(12508)
(12309)
(11310)
(11195)
学科
(97625)
经济(97519)
(92642)
管理(84535)
(84195)
企业(84195)
方法(45099)
数学(36092)
数学方法(35658)
业经(31475)
(31204)
(30965)
中国(23615)
(23330)
财务(23281)
财务管理(23253)
农业(22170)
企业财务(22113)
技术(20061)
(18899)
(18710)
(18152)
理论(18058)
(17983)
环境(17625)
地方(17248)
(16782)
(15009)
贸易(15002)
(14598)
机构
学院(330633)
大学(325316)
管理(134153)
(133979)
经济(131410)
理学(115945)
理学院(114805)
管理学(112910)
管理学院(112326)
研究(105439)
中国(81811)
(68138)
科学(66385)
(62225)
(60372)
(52443)
业大(51723)
(50532)
财经(49831)
中心(49553)
研究所(47755)
农业(47576)
(45484)
北京(41698)
经济学(40197)
(39762)
(39321)
(38911)
师范(38805)
财经大学(37107)
基金
项目(229205)
科学(182607)
基金(168876)
研究(164361)
(148574)
国家(147299)
科学基金(128289)
社会(105844)
社会科(100357)
社会科学(100331)
(90672)
基金项目(89640)
自然(85313)
自然科(83266)
自然科学(83234)
自然科学基金(81818)
(75628)
教育(75118)
资助(68173)
编号(64993)
重点(51884)
(50491)
(50294)
成果(50074)
(49362)
创新(46373)
(46171)
科研(44442)
国家社会(44439)
课题(44119)
期刊
(147492)
经济(147492)
研究(87810)
中国(63781)
(54762)
管理(53927)
学报(52945)
(52038)
科学(49833)
大学(40419)
学学(38450)
农业(37869)
技术(31322)
教育(30551)
(26983)
金融(26983)
业经(26699)
财经(25034)
(22641)
经济研究(22276)
(21644)
问题(19266)
技术经济(17768)
资源(16478)
(16224)
财会(15720)
现代(15641)
科技(15571)
商业(14716)
图书(14256)
共检索到481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玉宽  刘强  张晓芬  
文章在诺莫网络、法则关系、因果关系网络的基础上,融合计划行为理论,集成人理-物理-事理的逻辑脉络确定相关调节变量,提出相应的法则关系,构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剖析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形成机理,概念模型显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意向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均是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向的前置前因变量,调节变量在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意向与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为关系间发挥重要的缓冲效应、调节效应、缓释强化效应和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爱华  吴国庆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理念,提出企业的生态文明成本,在建立企业、员工、自然、社会"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与员工、自然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成本体系,通过该成本体系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生态化、企业与自然关系生态化、企业与社会关系生态化。该套成本体系从员工、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识别,弥补环境成本仅重点关注企业与自然之间成本、费用的不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晓娟  张波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对北京市中小企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企业生态文明实施意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因素如企业性质、企业负责人年龄和学历等对企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大,说明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并不直接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和行为,企业生态文明行为的被动性大,因而需要政府部门从资金支持、法规建设和大力宣传等方面着手,以外部因素来推动企业内部动因,促进企业强化生态文明实施意愿和生态文明建设行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代沁雯  徐伟航  
高铁开通的微观资本市场效应是其对经济驱动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开通高铁为外生冲击,考察企业的市场可达性变化对其杠杆率的影响,探讨高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途径。理论上,高铁开通提升了市场可达性,一方面增加企业外部竞争,扩大经营风险,降低融资能力,表现为杠杆率下降;另一方面促进要素、资源流通并提高融资便利度,表现为杠杆率上升。实证上,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后,企业杠杆率明显提升,而且杠杆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对企业杠杆率的提升效应在市场化进程慢(政府干预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和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更为显著,表明企业杠杆率提升确实是由于融资便利程度的改善。最后,研究发现企业杠杆率高企的背后是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本文认为,高铁开通引发资本结构变动的事实能够对企业起到风险提示作用,指导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更有效地"稳杠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芦雅婷  刘春玲  
积极稳妥地对非金融企业实施去杠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但非金融企业客观存在的表外融资行为利用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缺口",隐藏负债,无形中抬高了杠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宏观经济调控及政策制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准则制定机构应不断弥补企业会计准则的"缺口",使得表外融资表内化并加大其信息披露力度;监管部门应疏导非金融企业表外融资行为,同时,明确表外融资的监管权力并加大处罚力度。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丽凤  
财务杠杆是现代财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被形象地称为财务管理理论的一把“双刃剑”。本文从财务杠杆作用的支点、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条件以及利息对税收的屏蔽效应三个方面的分析 ,拟对财务杠杆的产生机理略陈管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志华  李同辉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不少企业杠杆率偏高导致到期难以还本付息,国家提出要控制企业负债、降低杠杆率,也就是去杠杆。而负债本身就是相对于资本筹资的一种筹资形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负债筹资和资本筹资各自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不同条件,当经营状况趋好时扩大负债会加速企业的发展,当经营状况趋坏时适时调整负债规模就能降低经营风险。负债筹资并不只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一国居民的储蓄率,居民储蓄率高企业就会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居民储蓄率低企业就会降低负债筹资的比重。负债风险实质上在于使用负债所购买的资产在未来是否能够充足地变现,所以加强资产变现能力的管理比之于负债的管理更为重要,杠杆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整,即调杠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彭爽  
运用杠杆获取外部资金是企业筹集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基本途径,但并非杠杆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如果人为降低账面杠杆率,导致企业实际杠杆率提高,可能既难以实现融资目标,又因为实际杠杆率过高而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带来更大的债务风险,从而最终不利于其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本文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实际杠杆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过高的实际杠杆率通过提高债务风险、增加债务负担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涉及创新投入,也影响创新产出。同时发现,隐性杠杆率高的企业、大规模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数字经济行业企业、强市场竞争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所遭受的负面影响更大。从杠杆行为看,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明股实债和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对此,应严格监管无助于技术创新的高杠杆率,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企业提升实际杠杆率的行为,有效控制企业实际杠杆率;另一方面,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地推进结构性控杠杆和结构性稳杠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张文婧  
基于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平均而言当地企业杠杆率水平越低。财政分权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在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造成国企和民企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企业与地方政府政治联系越密切或者信贷约束程度越低,财政分权对其杠杆率的挤出效应就会越小。本文认为,企业杠杆率的结构性失衡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微观表现,应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分类施策,同时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强化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赫晓霞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连锁股东对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降低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影响机制是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同时,民营企业、非财务困境企业、企业数字转型程度高企业的连锁股东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帅  朱坦  王军  田丽丽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企业为促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而进行的信息披露行为。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分析了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的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章立东  张涛  吕指臣  
破解传统路径依赖形成的锁定状态,加快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依赖的运行机理,分析了不同阶段路径依赖所形成的锁定状态。研究认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创造。为保障路径创造的有效推进,在立足顶层设计,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提高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绿色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