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5)
2023(12504)
2022(10246)
2021(9353)
2020(7931)
2019(17762)
2018(17502)
2017(33231)
2016(18455)
2015(20801)
2014(20088)
2013(19120)
2012(16866)
2011(14894)
2010(15385)
2009(14187)
2008(13849)
2007(12374)
2006(10702)
2005(9870)
作者
(48671)
(40595)
(40401)
(38437)
(25933)
(19272)
(18327)
(15746)
(15325)
(14610)
(13719)
(13583)
(13092)
(12714)
(12446)
(12285)
(12261)
(12089)
(11979)
(11392)
(10101)
(10054)
(9929)
(9341)
(9303)
(9076)
(9066)
(9060)
(8114)
(8006)
学科
(83674)
(77946)
企业(77946)
(74962)
经济(74871)
管理(68589)
方法(35344)
业经(28715)
数学(27218)
数学方法(26639)
(25982)
(23948)
中国(19931)
技术(19808)
(19280)
财务(19233)
财务管理(19219)
理论(18738)
农业(18573)
企业财务(18142)
(15004)
(14604)
(14290)
(13881)
经营(12807)
企业经济(12700)
(12117)
贸易(12107)
(12011)
(11774)
机构
学院(255389)
大学(242912)
管理(103826)
(101299)
经济(99295)
理学(89663)
理学院(88874)
管理学(87222)
管理学院(86776)
研究(73848)
中国(57280)
(49868)
(46605)
科学(43575)
(40516)
(39969)
财经(37037)
(36104)
业大(35857)
中心(34222)
(33562)
研究所(32400)
技术(32387)
农业(31775)
(31690)
师范(31385)
(31287)
北京(30757)
经济学(29294)
商学(28817)
基金
项目(166300)
科学(133959)
研究(127790)
基金(118832)
(101257)
国家(100273)
科学基金(89133)
社会(80114)
社会科(75981)
社会科学(75965)
(69694)
教育(63287)
基金项目(61846)
自然(57079)
(56651)
自然科(55911)
自然科学(55902)
自然科学基金(54931)
编号(54506)
资助(48636)
成果(41577)
(38928)
课题(38493)
重点(37586)
(37415)
(36611)
(36271)
创新(35401)
项目编号(33314)
(32704)
期刊
(115052)
经济(115052)
研究(69455)
中国(53196)
管理(45206)
(40018)
教育(38988)
(38967)
技术(33076)
科学(31993)
学报(30971)
农业(27443)
大学(25059)
学学(23748)
业经(23229)
(19144)
金融(19144)
财经(18338)
经济研究(18156)
职业(17616)
(17530)
(15961)
技术经济(15655)
问题(13989)
财会(13079)
商业(12927)
现代(12919)
统计(12818)
(12724)
技术教育(12033)
共检索到37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弛  
研究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尊重企业的话语权。文章从企业的利益诉求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嬗变,剖析了企业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趋化规律,指出了这一规律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诉求——水平和垂直分工的弱化需要职业能力超越岗位定向并应对职业流变,探知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外的职业迁移,进而设计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确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体是校企共同体;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层级的纵向高移;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横向校企合作化路径,推进校企合作化形态的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路向进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莹  吴娟  金轶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电力企业已进入高度需要人才、高度依赖人才的发展阶段,一线技能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本文以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将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理论的在职技能人员与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经验的青年员工结成团队共同培养的"互师互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SN供电公司的实践,进一步阐释了"互师互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和优越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开勤  
作为一所由电网企业主办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电网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紧跟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捕捉电网企业需求,依托开放的"校企一体"办学平台,努力创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黎璞琛  
培养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需要完善的培训模式作支撑。本文基于对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分析和梳理,就如何优化和创新我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了建设性思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小其  
高技能人才凭借掌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解决操作性的问题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专业人员。本文从理论构建的视角出发,考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构建的前提、核心和基础。针对理论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地提出,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凸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等的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建武  
半工半读是当代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行工学交替、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半工半读的发展历史、职教思想、教学方法、就业教育及其实施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樱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正日益加大,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实现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修炎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校企协同、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四项基本原则,采取争取政府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搭建校企间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主动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建立校企间有效的保障机制等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慧  韩忠培  陈瑶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利器"。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因地制宜地从构建产学研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四方面入手,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伟杰  
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利益双赢性、信息及时性、内容针对性、互补性、评价客观性等对接原则,并探讨了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改革、供求人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对接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可安  
本文通过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的改革实践,阐释了"校企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色,介绍了在"校企合一"的运作载体建设方面的经验,力图为职业院校尤其是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栋  王海军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渗透和改造,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接新经济形态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观念,通过交互式教学、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手段优化教育供给,逐步构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恰恰  
培养组织体系化、成长方式多元化、技能提升模块化、激励导向正向化、人才管理网络化。高技能人才是员工队伍的核心与骨干,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通过高技能人才"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