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2)
- 2023(9897)
- 2022(7898)
- 2021(7267)
- 2020(6242)
- 2019(14419)
- 2018(14298)
- 2017(28185)
- 2016(14915)
- 2015(16795)
- 2014(16438)
- 2013(16279)
- 2012(14512)
- 2011(12749)
- 2010(13129)
- 2009(12448)
- 2008(12475)
- 2007(11262)
- 2006(9962)
- 2005(9354)
- 学科
- 业(79189)
- 济(74448)
- 经济(74373)
- 企(74328)
- 企业(74328)
- 管理(61466)
- 方法(36871)
- 数学(29197)
- 数学方法(28694)
- 业经(27013)
- 财(24798)
- 农(23276)
- 务(18890)
- 财务(18855)
- 财务管理(18840)
- 企业财务(17778)
- 技术(17158)
- 农业(16885)
- 贸(16457)
- 贸易(16451)
- 易(16123)
- 中国(14984)
- 策(14105)
- 理论(14013)
- 制(13768)
- 划(13534)
- 和(13018)
- 企业经济(12231)
- 出(12038)
- 经营(12017)
- 机构
- 学院(221262)
- 大学(213491)
- 济(99397)
- 经济(97837)
- 管理(95005)
- 理学(82169)
- 理学院(81529)
- 管理学(80274)
- 管理学院(79892)
- 研究(63332)
- 中国(52779)
- 财(45714)
- 京(43545)
- 财经(36475)
- 科学(35763)
- 农(34743)
- 江(33629)
- 经(33150)
- 所(30868)
- 业大(30507)
- 经济学(30025)
- 中心(29303)
- 研究所(27553)
- 商学(27339)
- 农业(27277)
- 经济学院(27262)
- 商学院(27105)
- 北京(26872)
- 财经大学(26851)
- 经济管理(26427)
- 基金
- 项目(142472)
- 科学(115163)
- 基金(106118)
- 研究(105278)
- 家(90599)
- 国家(89799)
- 科学基金(80575)
- 社会(69717)
- 社会科(66480)
- 社会科学(66463)
- 省(56736)
- 基金项目(55109)
- 自然(51929)
- 自然科(50901)
- 自然科学(50893)
- 自然科学基金(50093)
- 教育(48175)
- 划(45423)
- 资助(44756)
- 编号(41683)
- 业(34433)
- 创(33194)
- 部(31850)
- 重点(31216)
- 成果(31146)
- 发(30203)
- 创新(30094)
- 国家社会(29161)
- 人文(28085)
- 制(27998)
- 期刊
- 济(109651)
- 经济(109651)
- 研究(62462)
- 管理(41367)
- 财(39225)
- 中国(38689)
- 农(32571)
- 科学(27693)
- 学报(25727)
- 技术(24250)
- 农业(22842)
- 大学(21447)
- 业经(20710)
- 学学(20658)
- 融(19002)
- 金融(19002)
- 财经(18479)
- 经济研究(18169)
- 教育(16720)
- 经(16023)
- 技术经济(15321)
- 业(15311)
- 问题(14370)
- 统计(13262)
- 贸(13210)
- 策(12616)
- 商业(12179)
- 财会(11989)
- 现代(11698)
- 世界(11645)
共检索到325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增加间接出口为主乃至直接出口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分阶段研究后发现,在内销和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内销而增加出口;在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而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结果表明,中间商在我国企业出口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水平与零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呈现同向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林梅
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2013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两种方法,研究了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四种企业规模与间接出口、混合出口和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提高,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和混合出口模式,相应地增加对直接出口模式的选择。这意味着,由于运用直接出口模式进入国外市场时支付的固定成本较高,不同的企业能够根据其规模特征在间接出口、混合出口和直接出口三种模式中作出理性的选择。因此,我国在制定出口促进政策时应该将企业规模和三种出口模式予以充分考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羽 沈玉良 刘向昆
将贸易中间商因素纳入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选择直接出口模式还是间接出口模式的议题已成为学界研究热点。该文利用中国海关企业出口层面的面板数据,就产品出口复杂度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产品出口复杂度与企业出口模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与现有文献认为生产低复杂度产品的中小企业倾向于利用中间商间接出口的结论基本相符;进一步进行面板分位数回归后发现,出口复杂度较高和较低的那部分产品都倾向间接出口,这一方面从产品层面上证实了贸易中间商帮助中小企业出口的已有文献的结论,同时表明贸易中间商亦显著促进了高复杂度产品的出口,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出口模式 贸易中间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李晶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关键词:
生产率 出口强度 吸收能力 出口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晨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关键词:
服务业 生产率 自我选择 出口中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菊蓉 黄云湖 王胜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出口溢价;具备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主动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而进入出口市场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出口学习效应)。结论为我们理解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浩 吕锦莎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出口溢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杰 金岳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运用2002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及出口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且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强;控制了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后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来源地进口中间产品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目的地的增加,且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的影响作用更大;进口中间产品通过互补效应和技术/质量转移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低价机制和技术/质量机制是中间产品进口影响企业出口多样性的两种机制。我国应积极实施中间产品贸易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出口的多样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伟 李淑贞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最新论题,这原本是个实证论题,后来被提升到理论层面。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集中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两个命题。理论层面的拓展以对传统理论之企业无差异假定条件的打破为基点。文章在对1995-2006年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余弋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研究发现,2000~2005年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且,从样本均值意义上,中国制造业企业处于U型曲线的左边,即出口市场多元化抑制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这可以解释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的事实以及企业没有足够的激励去进行新市场的开拓和在新市场存在较高失败风险的现象。本文的结论在改变变量定义、样本范围以及计量方法时,均较为稳健。其政策含义在于,宏观贸易政策更应注重微观基础。
关键词:
出口市场多元化 扩展的贸易边际 贸易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之谜 国内市场分割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