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0)
2023(15726)
2022(13331)
2021(12252)
2020(10415)
2019(23615)
2018(23500)
2017(45456)
2016(24653)
2015(27717)
2014(27540)
2013(27366)
2012(24855)
2011(22207)
2010(22175)
2009(20954)
2008(20906)
2007(18456)
2006(16478)
2005(15011)
作者
(70750)
(58864)
(58519)
(55679)
(37568)
(28045)
(26466)
(22840)
(22251)
(21071)
(20035)
(19925)
(18805)
(18618)
(18178)
(17815)
(17495)
(17280)
(16750)
(16714)
(14537)
(14453)
(14197)
(13500)
(13191)
(13097)
(13025)
(13022)
(11693)
(11507)
学科
(103766)
经济(103612)
(98880)
管理(90729)
(88652)
企业(88652)
方法(45704)
数学(36065)
数学方法(35709)
(33952)
(33195)
业经(33066)
中国(25181)
(24319)
财务(24250)
财务管理(24220)
(24149)
农业(23501)
企业财务(22980)
技术(20643)
理论(19119)
(19064)
地方(18805)
(18403)
(17905)
(17805)
(17175)
贸易(17167)
(16991)
(16673)
机构
学院(357211)
大学(354528)
管理(147781)
(145940)
经济(142938)
理学(127243)
理学院(125978)
管理学(124188)
管理学院(123536)
研究(113530)
中国(88125)
(75430)
(70192)
科学(68004)
(58025)
(56067)
财经(55444)
(53302)
业大(52185)
中心(51315)
研究所(50386)
(50330)
北京(47313)
农业(45355)
(43177)
经济学(42938)
师范(42825)
(42583)
(41127)
财经大学(40968)
基金
项目(237903)
科学(188863)
研究(177528)
基金(173868)
(149589)
国家(148274)
科学基金(129543)
社会(113083)
社会科(107190)
社会科学(107165)
(93089)
基金项目(92431)
自然(83298)
自然科(81364)
自然科学(81347)
教育(80010)
自然科学基金(79926)
(76803)
编号(72568)
资助(70714)
成果(58251)
(52527)
重点(52187)
(51691)
(50163)
课题(48966)
(47793)
创新(47645)
国家社会(46342)
教育部(45448)
期刊
(166458)
经济(166458)
研究(106154)
中国(68146)
管理(59209)
(57232)
(54707)
学报(50807)
科学(48974)
大学(39717)
农业(38054)
学学(37595)
教育(35572)
技术(32793)
(30835)
金融(30835)
业经(29105)
财经(27684)
经济研究(24990)
(23681)
(21687)
问题(21650)
技术经济(19481)
现代(17982)
理论(17328)
科技(17081)
财会(16776)
商业(16083)
(16040)
实践(15594)
共检索到529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爽英  吴超  
文章针对企业生产系统的非线性非平衡的特性,利用熵理论对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通过从外部环境引入负熵流即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形成协同发展的主动力和从动力,增强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的内能流流动,预防企业安全事故的产生,提升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光伏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论证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依据协同学理论,以序参量为动力驱动机制,构建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对其演化动力、规律及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识别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有序的动力在于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竞争,我国光伏产业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水平整体偏低,处驱动力发展阶段的末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志颖  
文章构建了战略新兴产业管理多层次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模式,揭示了战略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诸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资源约束动力对技术创新种群的形成负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环境等三层级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光伏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论证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依据协同学理论,以序参量为动力驱动机制,构建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对其演化动力、规律及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识别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有序的动力在于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竞争,我国光伏产业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水平整体偏低,处驱动力发展阶段的末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曹新颖  
在对我国SI住宅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SI住宅的涵义及特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定位;根据角色职责及相互促进、制约关系,基于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多阶段、多参与主体、多目标和过程复杂的特征,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动力系统架构,明确影响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内外部动力,为制定促进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楚宏  林丹明  朱仁宏  
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相融合的视角探讨了企业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的协同演化问题。协同演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进行边界决策时需要对交易费用和知识整合成本进行综合的权衡,这直接体现在如何实现知识基础与产品范围的匹配上。总之,实现两者匹配的模式共有九种,相应的企业边界协同演化的表现形式也有九种。每一个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边界演化形式。柯达公司的案例对此提供了说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传宝  
近年来,企业集群使中小企业获取了规模经济的效益。虽然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已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集群的不稳定或脆弱性,影响企业集群的持续协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小企业集群必须形成有效的协同才能进一步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协同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研究中小企业集群协同管理形成的过程,分析集群协同形成的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协同的生成和发展进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振华  赵黎明  
协同和竞争的并存是企业之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是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企业之间协同竞争的概念及其系统复杂性的解释,研究了协同竞争机制的作用机理,认为协同和竞争是两种在逻辑上完全相反的关系,协同竞争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协同与竞争这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其稳定性则主要取决于这两种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针对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我国企业由传统战略向协同竞争转变需要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扩大竞争战略的制定空间,提高竞争战略的弹性程度并追求更加具有扩展性的战略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正  尹玲娜  蔡兵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内外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针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炜  
从行为导向的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剖析出企业网络组织协同的构成与特征,探讨了协同影响网络组织绩效的三重路径,即高质量信息传递、组织互动学习以及信任与嵌入,并基于此分析了三重路径作用发挥的机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丽艳  
运作过程视角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协同强调了知识产权开发管理、保护管理、运营管理的协同发展,其实现在宏观层面上需要政府、行业协会起到助推器作用,微观层面上需要企业加强对外联系,同时企业内部要实现部门协同、要素协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倩  曹兴  
本文从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着手,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知识主体进行策略选择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以及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协同的过程和网络化模式以及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