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3)
- 2023(9722)
- 2022(7920)
- 2021(7339)
- 2020(6374)
- 2019(14463)
- 2018(14549)
- 2017(28069)
- 2016(15298)
- 2015(17205)
- 2014(16964)
- 2013(16514)
- 2012(14907)
- 2011(12976)
- 2010(13682)
- 2009(12957)
- 2008(13294)
- 2007(12030)
- 2006(10521)
- 2005(9708)
- 学科
- 业(78899)
- 企(74641)
- 企业(74641)
- 济(69864)
- 经济(69783)
- 管理(63033)
- 方法(34044)
- 业经(26780)
- 数学(26007)
- 数学方法(25437)
- 财(23344)
- 农(22277)
- 务(19226)
- 财务(19188)
- 财务管理(19172)
- 企业财务(18088)
- 技术(16911)
- 农业(16372)
- 理论(15314)
- 策(14207)
- 划(13833)
- 中国(13770)
- 制(13390)
- 和(13269)
- 经营(12450)
- 企业经济(12379)
- 技术管理(10914)
- 体(10905)
- 贸(10621)
- 贸易(10614)
- 机构
- 学院(226896)
- 大学(219285)
- 管理(93778)
- 济(91842)
- 经济(90157)
- 理学(80932)
- 理学院(80153)
- 管理学(78506)
- 管理学院(78109)
- 研究(67381)
- 中国(54047)
- 京(46234)
- 财(42859)
- 科学(42335)
- 农(40016)
- 江(35498)
- 所(34490)
- 业大(34192)
- 财经(34148)
- 农业(31726)
- 研究所(31170)
- 经(30907)
- 中心(30843)
- 北京(28608)
- 州(27862)
- 经济学(26673)
- 商学(26362)
- 商学院(26127)
- 范(25409)
- 经济管理(25156)
- 基金
- 项目(147185)
- 科学(117665)
- 基金(107665)
- 研究(106025)
- 家(93495)
- 国家(92653)
- 科学基金(81894)
- 社会(67064)
- 社会科(63684)
- 社会科学(63664)
- 省(60182)
- 基金项目(56495)
- 自然(55077)
- 自然科(53969)
- 自然科学(53956)
- 自然科学基金(53047)
- 教育(49291)
- 划(48798)
- 资助(44862)
- 编号(42515)
- 业(35111)
- 创(34180)
- 重点(33071)
- 成果(32674)
- 部(31697)
- 发(31163)
- 创新(31025)
- 课题(29177)
- 科研(28088)
- 制(27384)
- 期刊
- 济(104266)
- 经济(104266)
- 研究(60467)
- 中国(41847)
- 管理(40831)
- 财(37675)
- 农(37471)
- 科学(32188)
- 学报(32155)
- 农业(26171)
- 大学(25056)
- 技术(24658)
- 学学(24067)
- 教育(21013)
- 业经(19711)
- 融(17986)
- 金融(17986)
- 财经(17153)
- 业(16826)
- 经济研究(15862)
- 经(14856)
- 技术经济(14671)
- 问题(12952)
- 统计(12707)
- 财会(12658)
- 策(12161)
- 现代(11741)
- 商业(11435)
- 版(10670)
- 科技(10555)
共检索到33191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国林
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获取与稳定则有赖于金融企业高效运作的激励体系。本文从金融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角度出发,运用组织承诺模型为现代金融企业构建激励体系,以期为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框架和思路。
关键词:
组织承诺 金融企业 激励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如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讨论企业集团总部CEO与分部经理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文章建立了信息非对称下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总部与分部间投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点,同时得出一些对实践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子慧
信息经济时代,数据挖掘已成制造性企业发现客户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客户资源实施数据挖掘,促进企业与客户的知识共享与激励,才能实现客户知识转化,促成"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转化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客户信息的关联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模型法确定客户知识权重,进而构建企业客户效益模型,实现企业客户布局最优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静 王俊霞
知识型员工掌握企业核心技术,与一般员工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为有效评价和识别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能力,本文建立了一套包括环境激励、待遇激励、制度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一个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激励 指标体系 模糊评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车明明
激励是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管理,迫切需要根据对员工激励有效的因素,优化企业激励制度。应根据结构性激励方法的内涵,建立企业结构性激励方法的设计模型,为企业建立有效的结构性激励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激励 结构性激励 有效激励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玉梅 高鹏 刘素霞
为解决企业风险规避特性可能引起的企业和员工效用损失的问题,文章采用动态博弈理论建立并求解了分散决策和联合决策下考虑企业风险规避的二阶段员工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协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激励力度、员工努力程度、员工效用以及企业员工总效用与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和员工产出不确定性均正相关,企业效用则与以上两因素均负相关;当成本分担比例适中,且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员工努力成本分担法可以实现企业效用及员工效用的"双赢"。
关键词:
风险规避 员工激励 协调模式 成本分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如
文章运用激励契约模型分析了企业集团总部和分部在信息不对称和线性契约下的最优努力水平,研究结果对设计报酬契约、提高激励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配置 激励契约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征 王进富 李勃 杨小红
在制造企业的业务外包过程中,制造企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维护制造企业和承包商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考虑制造企业和承包商收益的贴现因子、承包商的声誉和能力、双方企业间的信任程度等因素,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建立了关系契约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数值仿真。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承包商的声誉系数、能力系数、双方企业间的信任程度系数与双方企业收益的贴现因子正相关,承包商的努力成本系数与双方企业收益的贴现因子负相关;制造企业和承包商之间的对称性关系契约与承包商绩效的波
关键词:
业务外包 制造业创新 激励机制 绩效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科
文章运用博弈论中的重复博弈方法与触发策略,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博弈双方制定某种针对整个博弈过程的协议,使博弈的结果达到帕累托改进。讨论了当贴现因子δ的取值落在哪一范围时所有者与企业家双方会达成的合作策略;并利用Matlab工具来仿真分析物质激励强度h对企业家和所有者的影响。对于企业家离职前夕这一特殊阶段还提出采取延期报酬与股票期权的措施,来避免离职前容易触发的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海灵 孙雪莲
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核心动力,动态生态税税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论需要。建立动态生态税量化模型有利于激励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构建了动态生态税方程,动态生态税税率模型,企业本期应交生态税总额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平 李秀芬
本文利用构造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企业纵向和横向合作技术创新中的激励问题。认为企业合作目标的不确定性与业绩考核指标是影响企业纵向合作创新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企业横向合作创新的激励问题,应当根据合作双方的技术力量对合作报酬的给付方式进行选择。
关键词:
激励问题 纵向合作创新 横向合作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如
企业集团资金配置问题一直是倍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基于公平理论视角论证了企业资金配置的边际效益均衡,从完全激励以及非完全激励两种情况建立模型,将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在其不同分部以及不同分部的项目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在总体上得到最优或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公平 企业集团 资金配置 激励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六亿
激励和监督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两种方式,但是它们之间是替代关系。"激励公式法"融激励与监督为一体,变替代关系为互补关系,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激励公式法"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信息经济学,尤其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而且为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激励公式 企业管理 信息经济学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