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6)
2023(7928)
2022(6086)
2021(5493)
2020(4473)
2019(9826)
2018(9556)
2017(18372)
2016(9716)
2015(10650)
2014(10603)
2013(10548)
2012(9459)
2011(8116)
2010(8507)
2009(8347)
2008(8847)
2007(8039)
2006(7149)
2005(6785)
作者
(27392)
(23157)
(22888)
(21458)
(14917)
(10821)
(10126)
(8859)
(8586)
(8291)
(7770)
(7642)
(7556)
(7270)
(7201)
(6885)
(6881)
(6642)
(6481)
(6437)
(5659)
(5600)
(5572)
(5374)
(5110)
(5088)
(5080)
(5015)
(4549)
(4466)
学科
(70652)
(68765)
企业(68765)
管理(52272)
(50564)
经济(50492)
业经(25005)
(21268)
方法(20950)
(18603)
(17907)
财务(17902)
财务管理(17893)
企业财务(16967)
技术(14748)
农业(14280)
数学(12931)
(12912)
数学方法(12836)
理论(12442)
(12246)
企业经济(12188)
经营(11358)
(11338)
(11136)
技术管理(10082)
(9913)
中国(9891)
决策(9191)
体制(8946)
机构
学院(153576)
大学(147274)
(69108)
经济(68000)
管理(67336)
理学(57772)
理学院(57337)
管理学(56888)
管理学院(56602)
研究(42638)
中国(36084)
(34198)
(29830)
财经(26927)
(24400)
(24018)
(23273)
科学(22529)
商学(20573)
经济学(20560)
商学院(20402)
(20192)
财经大学(19700)
业大(19393)
中心(19162)
(18593)
经济学院(18508)
北京(18341)
经济管理(18263)
农业(18189)
基金
项目(93514)
科学(77037)
研究(72488)
基金(70144)
(58560)
国家(57927)
科学基金(53124)
社会(49242)
社会科(46709)
社会科学(46698)
(37452)
基金项目(36599)
自然(32629)
教育(32252)
自然科(31926)
自然科学(31920)
自然科学基金(31469)
(29247)
编号(28936)
(27932)
资助(27218)
(23636)
成果(22265)
(20946)
创新(20928)
(20926)
国家社会(20642)
重点(20348)
(20304)
(19178)
期刊
(83597)
经济(83597)
研究(45326)
(31942)
管理(31437)
中国(27325)
(23134)
科学(18482)
农业(16064)
业经(16021)
学报(15994)
技术(15811)
财经(14524)
大学(13633)
学学(13241)
(13069)
金融(13069)
(12654)
经济研究(12578)
教育(11975)
(10951)
技术经济(10836)
财会(10571)
问题(10401)
现代(9206)
商业(8673)
会计(8558)
世界(8458)
经济管理(7981)
(7679)
共检索到230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企业的激励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于鼓励代理人更努力地投入工作和诱导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期望的行为,还应该关注代理合约对员工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人员构成调整、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战略执行等方面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激励目标理论的合约逻辑和基本内容,进而对其合约特点与理论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评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芒  李吉祥  黄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国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 ,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 ,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 ,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孝光  贾苗  张琦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我国2009—201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致力于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的设计水平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比历史水准高时,会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而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中。研究率先检验了强制要求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较高的业绩目标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在设置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时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企业高管进行避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石子印  
合约理论表明,如果地区间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税收留成率,这种设置才是有效率的。有多种合约能够实现这种差异留成率,但需要在权衡合约成本与激励效应基础上按照净收益最大化进行选择。在实践中,我国有通过设定不同税收分享比例而直接实现地方税收留成率差异的合约,也有通过不同转移支付规模而间接实现留成率差异的合约。相比而言,税收分成制能够平衡税收划分的合约成本与激励效应,是实现地方税收差异留成率的恰当形式。目前我国的分成制合约存在缺陷,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政府间税收划分合约的净收益最大化目标:一是降低地方支出责任比重,以降低转移支付规模;二是增加地方政府固定税种,以降低增值税分享比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张彩玲  
作者认为,激励方法的选择应该依据企业目标的分析。本文在系统探讨企业目标及其实现障碍(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说明了企业对管理者激励的原因和目的,进而根据经济学理论及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原理系统分析了各种各类激励方法的优缺点,相信可以为各级各类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和平  
建立了技术工人利用企业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技术工人同时从事"生产任务"和"冗余创新"行动下的最优激励合同条件。一方面,企业可以按最优激励合同直接奖励技术工人的"冗余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技术工人的"生产任务"与"冗余创新"两行动的成本函数的相互依存性,通过优化对技术工人的"生产任务"的激励合同来间接激励技术工人的"冗余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小虎  
本文在回顾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不仅是企业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企业交易复杂性程度越高,社会资本治理存在的价值就越大。按照社会资本治理的逻辑,企业比市场更能有效地创造社会资本,更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的价值;与之相适应,本文分析了企业制度安排从资本为基础转向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清杰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演化经济学采取与众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的行为。本文探讨了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包括基本假设、理论要点),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对该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剑锋  吴京  徐万肖  
基于金融合约范式的微观分析框架,从交易属性、交易者特征和交易环境三个方面廓清"融资难"背后的理论逻辑,并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界定为金融机构无法以足够低的交易成本设计和运维相应的金融产品。在对当前政策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若干战略性议题的讨论,提出了以完善金融营商环境为核心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劲松  
任何企业的构成可以从里到外分为四个逻辑层次:产品层、商业模式层、管理层、经营层。解读企业要先读懂产品、再读懂商业模式、再读懂管理体系。企业的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抓住这个事物的基本矛盾。分析企业也要从企业的基本矛盾入手。如果把企业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与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只考虑企业本身,则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产品生产(按时按质按量)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任何企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是围绕上述两对矛盾来运作。
[期刊] 预测  [作者] 侯丽  钟田丽  李佳宁  
本文依据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多元回归方法相结合,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合约及其条款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合约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具有正向影响;合约设计的高标准行权条件、较长有效期、较强激励力度以及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等条款促进了资本结构趋向目标水平调整。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产权性质和外部治理机制影响股权激励合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合约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有效;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机制在股权激励合约优化资本结构决策方面存在"替代"和"互补"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杜国用  杜国功  
以中央企业重组为分析对象,提出包括分析前提、目标体系、对象要素和实现机制的分析框架,可由此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垄断与竞争、资本集聚集中与中央企业做强做大、地方与国际等应有的逻辑视角进行探讨,进而能较为全面地对中央企业重组进行系统地思考,以求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开展有所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涛  李亚青  
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并建立了基于Vroom激励逻辑的相对效用决策模型。该模型运用纳入参照标准的相对效用函数来确定决策者的主观效用,利用D-S理论来处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信息,更加精确的描述概率问题,并且借鉴前景理论的关于决策者在参照点周围的风险逆转行为,把客观概率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结合。最后,运用本理论对决策中的两个悖论进行了解释,证明了该模型的现实决策的应用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权  李凯  
针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许多理论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的现实,本文从企业本质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解构。本文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本质上就是基于其生产性履行与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各种契约,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交换关系所衍生的企业契约性与生产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和超规范责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内因与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三者互动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并据此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最后,基于利益相关者诉求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的缺口,文章提出了企业应该适度承担社会责任的履约要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