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7)
2023(15005)
2022(12639)
2021(11710)
2020(9762)
2019(22416)
2018(22046)
2017(43394)
2016(23130)
2015(25702)
2014(25393)
2013(25440)
2012(23081)
2011(20469)
2010(20289)
2009(18887)
2008(18901)
2007(16864)
2006(14818)
2005(13392)
作者
(66431)
(55429)
(55284)
(52267)
(35460)
(26457)
(24888)
(21658)
(21005)
(19811)
(18895)
(18694)
(17679)
(17363)
(16977)
(16852)
(16596)
(16230)
(15889)
(15774)
(13662)
(13446)
(13306)
(12726)
(12315)
(12315)
(12258)
(12175)
(11031)
(10860)
学科
(101841)
经济(101729)
(95921)
(87052)
企业(87052)
管理(84575)
方法(47176)
数学(37701)
数学方法(37380)
业经(32185)
(31529)
(30784)
(23998)
财务(23938)
财务管理(23916)
中国(23375)
企业财务(22737)
农业(21775)
技术(20097)
(19340)
理论(18498)
(18298)
(17662)
(17231)
地方(17130)
(16844)
贸易(16833)
(16304)
(16191)
环境(15718)
机构
学院(338101)
大学(335124)
管理(143598)
(141405)
经济(138678)
理学(124230)
理学院(123056)
管理学(121388)
管理学院(120779)
研究(104757)
中国(82078)
(70321)
(65701)
科学(62346)
(53835)
财经(53275)
(51256)
业大(49333)
(49066)
(48511)
中心(47661)
研究所(46306)
北京(44137)
经济学(42180)
农业(42170)
财经大学(39637)
(39553)
(39526)
商学(39422)
师范(39220)
基金
项目(227486)
科学(181458)
基金(168084)
研究(167685)
(144657)
国家(143396)
科学基金(126321)
社会(108040)
社会科(102548)
社会科学(102521)
基金项目(89827)
(88565)
自然(82308)
自然科(80462)
自然科学(80444)
自然科学基金(79071)
教育(75224)
(72883)
资助(68608)
编号(67719)
成果(52641)
(50242)
(49708)
重点(49611)
(47748)
创新(45664)
课题(44745)
国家社会(44510)
(44439)
教育部(43629)
期刊
(157060)
经济(157060)
研究(98988)
中国(58196)
管理(56813)
(52928)
(49429)
学报(48026)
科学(46649)
大学(37241)
学学(35492)
农业(34430)
(31164)
金融(31164)
技术(30020)
教育(29304)
业经(27956)
财经(27033)
经济研究(24309)
(23155)
问题(20288)
(20010)
技术经济(19205)
现代(17105)
理论(16854)
商业(16660)
科技(15908)
财会(15424)
实践(15113)
(15113)
共检索到490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郑若娟  马丹丹  
本文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旨在探讨市场对企业漂绿这类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以《南方周末》2011—2013年发布的"漂绿榜"上榜企业为样本,应用事件分析法,分析企业漂绿行为曝光后资本市场的反应。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漂绿行为曝光后,资本市场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惩戒效应,但并不十分显著;资本市场对"公然欺骗""空头支票""本末倒置"和"政策干扰"这类漂绿行为反应敏感,当这类行为曝光时,企业股价显著下降;而对"前松后紧""声东击西""故意隐瞒""模糊视线""适得其反""双重标准"这类漂绿行为,资本市场几乎没有反应。此外,当企业漂绿行为曝光所在地与企业上市所在地相同时,资本市场的惩戒效应显著;当两地不相同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红军  张俊生  曾亚敏  
本文以富士康公司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为案例,通过实证分析这一公司社会责任事件对富士康公司与控股公司、贷款银行以及客户企业的股票价格与交易量的影响,探讨了资本市场是否会因社会责任事件而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做出经济惩罚。研究结果表明:富士康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给予富士康公司贷款的中国大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与交易量均未受到富士康公司员工自杀事件的显著影响,这表明在新兴市场中,资本市场尚未发挥对公司社会责任事件的经济惩罚作用。相反,同样作为贷款银行并实施赤道原则的渣打银行以及富士康公司的客户企业苹果、戴尔、惠普等IT公司的股票对富士康公司员工自杀事件反应敏感。这意味着发达资本市场对公司社会责任事件的经济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培功  醋卫华  肖珉  
本文以2004~2009年发生的缺陷汽车召回事件为样本,首次实证检验了我国产品召回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对召回厂商实施了严厉的惩罚。在公告日前后,召回厂商的股价下跌1.98%,平均每家厂商损失3.07亿元。与此同时,非召回厂商也受到召回事件的不利影响,表明召回事件具有负的行业外部性。进一步,我们发现,召回厂商的损失不受召回事件特征的影响。换句话说,资本市场能够识别并惩罚提供缺陷产品的厂商,但却无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召回事件区别对待。以上证据证实,即使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力量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企业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但是,市场机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赖少娟  杜兴强  
本文关注中国上市公司IPO的过程中的寻租、市场分割与市场惩戒现象,检验了失去约束的权力与权责不对称情况下滋生的"恶之花"。使用2006-2010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IPO公司的手工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提高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2)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增加了关联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以及在IPO审计中的市场份额;(3)公司IPO后的累计超额回报与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负相关。上述研究发现联合支持了如下层层递进的逻辑与结论: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使得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了IPO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投票权"和权力,为此一些拟IPO公司通过将审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晓玉  晁钢令  
营销中的负面曝光事件是指企业营销过程中发生的关于产品、服务、企业整体或员工个人的具有极大破坏性且传播面非常广的事件。本文对有关企业营销中的负面曝光事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梳理了学者们从归因视角、印象理论视角、管理视角,以及溢出效应视角进行的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童铭  叶德珠  周海欧  
本文利用样本公司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500强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传统影响因子(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盈利能力、成长机会、实际所得税率、独立董事比例)之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自信程度越强,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还表明,作为过度自信替代指标,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比传统的管理者持股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秦璇  方军雄  
本文采用债务风险管理视角,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债务违约曝光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违约曝光前,债务违约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相较于未发生债务违约公司没有明显差异,但在违约曝光后,其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更大,而且这种倾向性会随着违约程度的增加而加剧。这表明公司在违约曝光期间会综合权衡盈余管理和债务违约的成本,并且预期到高昂的违约曝光事后成本,因此在违约曝光之前不轻举妄动,等到债务违约曝光之后,实施负向盈余管理,以降低违约曝光带来的声誉损失和法律风险,从而控制债务违约的成本和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田玲   刘春林   石睿  
企业上市后会采取何种环境行为应对同时存在的制度压力和市场压力,现有研究尚未有答案。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03—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和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对企业环境行为以及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上市前相比,企业上市后污染排放不降反增。究其原因,企业上市后会采取“边缘式”(增加末端治理设备)而非“嵌入式”(提高清洁生产技术)的策略性环境行为来协调制度和市场压力。并且,上述策略性环境行为在民营企业和非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高治理效率提供了更为微观的经验依据,有助于深入理解上市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以及内在动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沙振权  梁韵莹  谢雪银  
文章引入社会两难理论中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品牌关系质量进行模型构建,为企业应对道德型负面曝光事件下的消费者抵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研究证实消费者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的抵制意愿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亲社会价值取向能通过影响感知严重性这个中介变量对消费者的抵制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而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质量既能直接对抵制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也能通过感知严重性间接影响抵制意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伟萍  庄爱玲  
本文以产品、道德因素为标准,研究界定产品性能型、公司道德型,以及道德-性能复合型三类品牌负面曝光事件,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三类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对竞争品牌和行业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道德-性能复合型品牌负面事件溢出范围最广,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对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具有两面性,且负面溢出比例较大;公司道德型和道德-性能复合型事件对行业仅产生负面溢出,产品性能型负面事件对行业会产生正面和负面溢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子潇   梁尧   刘洪玉  
研究上市房企购地行为与其资本市场表现的关系,有助于上市房企进行市值管理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评价、选择上市企业。该文以中国A股上市房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房企在2009—2021年间购地数和进入城市数等购地行为对企业投资价值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间,上市房企投资价值与进入城市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一定范围内企业投资价值随着进入城市数的增多而提高;在2017年以来的市场下行期,进入城市数对房企投资价值的提高效果降低,同时对房企风险的提高效果增大,表明资本市场对房企区域扩张型购地的反应发生了变化;购地数对房企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不及进入城市数显著;非国有、小型或上市时长较短房企的资本市场表现受其购地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建议房企关注资本市场的反馈并及时调整购地策略;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区域深耕型房企;政府要重视市场结构变化,从关注房企投资需求向关注最终空间使用需求的方向转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曙霞  刘二斌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的原理,对中小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市场进行分析,指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激励的"金融抑制"、"路径依赖"和融资"跛行"等问题,揭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惩戒的"柠檬市场"、"道德风险"和"内在制约"等问题,并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制度性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冯丽霞  徐颖  
现代经济中,多样复杂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温床。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特点入手,分析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内部动机与外部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内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昌仁  
会计行为是会计人员有目的的活动,是企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会计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完成。资本市场的企业会计目标可以表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的会计行为要本着向股东完成受托负责任的精神,按照一定的准则要求,选用资本市场规定的会计方法与程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主要通过法律规范,会计准则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群华  陈金龙  
由于投资者保护不完善产生的金融市场的不完美性,从事"挑选胜者"的多元化企业发现,即使经济中有额外资本需求的高生产率项目,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稀缺资本配置给平庸项目也是最优的。即使多元化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这种内部资本配置偏见也会降低配置效率,因为多元化企业的存在可能使其他公司的融资更为困难。在金融发展处于中等程度的国家,与其多元化企业相联系的负外部性成本特别高,高度多元化会产生家族企业集团控制公司部门的情形,这可能降低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