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3)
2023(12421)
2022(10224)
2021(9404)
2020(8298)
2019(18907)
2018(18520)
2017(36153)
2016(19970)
2015(22489)
2014(22577)
2013(22739)
2012(20985)
2011(18511)
2010(18987)
2009(18008)
2008(18849)
2007(17406)
2006(15107)
2005(14157)
作者
(59042)
(49349)
(49252)
(46958)
(31830)
(23625)
(22528)
(19241)
(18326)
(17945)
(16723)
(16586)
(16071)
(15652)
(15536)
(15202)
(15169)
(14642)
(14445)
(14159)
(12396)
(12211)
(12099)
(11225)
(11225)
(11183)
(11074)
(11047)
(10008)
(9951)
学科
(90809)
(88564)
经济(88461)
(83403)
企业(83403)
管理(80513)
方法(41825)
数学(32793)
数学方法(32542)
(32138)
业经(28873)
(27699)
(24588)
财务(24551)
财务管理(24510)
企业财务(23292)
农业(19923)
(19863)
中国(19561)
技术(18482)
(16481)
(16396)
(16329)
理论(16145)
(15088)
(14662)
贸易(14658)
(14230)
(14087)
(14084)
机构
学院(295406)
大学(291252)
(123854)
经济(121278)
管理(120260)
理学(101575)
理学院(100515)
管理学(99157)
管理学院(98563)
研究(92763)
中国(75663)
(61351)
(61344)
科学(56168)
(53382)
(47932)
财经(47691)
(47042)
中心(44046)
业大(43791)
(43217)
研究所(42960)
农业(42234)
北京(38331)
经济学(37322)
(37140)
财经大学(35118)
(34116)
经济学院(33899)
师范(33765)
基金
项目(186400)
科学(147613)
基金(136371)
研究(135438)
(118057)
国家(116983)
科学基金(101668)
社会(86431)
社会科(81950)
社会科学(81924)
(73929)
基金项目(72494)
自然(66653)
自然科(65134)
自然科学(65114)
自然科学基金(64066)
教育(61982)
(60787)
资助(55880)
编号(54274)
成果(43270)
(41729)
重点(41584)
(41426)
(41103)
(39291)
创新(37941)
课题(36814)
科研(36126)
(36018)
期刊
(142693)
经济(142693)
研究(84546)
中国(57529)
(54635)
管理(49982)
(48820)
学报(43512)
科学(41736)
大学(33112)
农业(32798)
学学(31548)
(29631)
金融(29631)
技术(27670)
教育(25264)
财经(24827)
业经(24361)
(21880)
经济研究(21833)
(21422)
问题(18570)
技术经济(17896)
财会(16997)
现代(14929)
会计(14555)
商业(14498)
(14242)
(14229)
世界(13831)
共检索到447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绵陛  陈欣慰  
在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流动性却表现出了极端的两极分化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国企和上市公司等却以资金谋利。通过研究流动性异象的成因,本文发现产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房地产和金融借贷高收益预期的形成,是企业流动性异象的重要成因。因此,加强对房地产、金融业等大众化投资领域的预期管理,稳定投资收益预期是改善当前市场流动性异常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秉德  庞晓波  李文  
文章在应用"双重目标,双重工具"货币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流动性对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影响机制。选择Copula方法测度了二者的相依结构:国内方面,M2/GDP同SHIBOR之间具有Clayton Copula的相依结构,即银行系统不能适应"收缩"的货币政策;国际方面,外汇占款同SHIBOR之间具有t Copula相依结构,即外汇占款对银行流动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央行研究与施行宏观审慎监管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崎  熊婷慧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重点关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这类近期快速发展的影子银行活动,基于2007-2018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从社会总体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两个层次,研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促进我国社会总体流动性,增加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的增加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扩大。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对货币流动性影响不大,略有挤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维安  周恩源  
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货币与产出、物价的相关性下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宏观流动性理论,将货币与金融资产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为其管理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由于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流量与产出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宏观流动性的内涵在于信用扩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界定了宏观流动性。之后,本文通过对比宏观流动性分析和货币分析框架指出,货币分析是特殊的宏观流动性分析。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流动性分析更具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建潮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开始凸显。从宏观行业的角度,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外汇占款的增长迅猛、银行间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不良贷款的剥离、现金需求比率的下降以及证券市场的长期低迷是引发我国银行业存贷差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艳   易伟  
面对逐渐升高的经济不确定性和预期转弱压力,通过强化预期管理来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变得更加重要,同时考虑到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角度探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兼顾考察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SVAR模型的经验证据表明,货币政策预期冲击表现为正向需求冲击,刺激宏观经济的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扩张性响应,流动性监管冲击具有相似的效果。进一步构建NK-DS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预期和流动性监管,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贝叶斯方法估计该模型,研究发现:引入预期可以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未预期到的成分仍较多;流动性监管能较好地防范流动性风险,稳定宏观经济,但监管带来的流动性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本文的结论对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推动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监管协同发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在宏观调控层面判断流动性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流动性是否能保证通货膨胀维系在合理水平,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际通胀率以及可容忍的通胀率可能都存在差异。流动性的波动较大,甚至受心理预期、投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难以预测。从近年来的现实来看,我国的流动性管理和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调控思路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基本相符。我国逐步"试错"的渐进性宏观调控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科学性和中国式哲学的逻辑性,甚至在传统货币政策理论方面,也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丽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乃文  徐臻  
"流动性过剩"这一说法随着投资市场的火爆渐渐被人们熟知,其相关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和衡量进行了梳理。核心思路是:以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试图从其源头及货币供求关系找到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同时又通过经济表现来判断是否出现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巴曙松  姚飞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受到广大研究者和金融从业人士的高度关注。从宏观层面来看,债券市场分割、利率市场化程度、股票外汇等金融市场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对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有较大影响。一、债券市场分割对债券市场流动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峻慈  尹久  
本文基于总体流动性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认为其与总体流动性理论关注的两个环节(即流动性自身变化规律,以及流动性总量、结构、趋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相关,但存在片面性。宏观审慎监管应拓展其维度内涵,变金融分析为"货币-金融-经济"整体链条分析,以建立与总体流动性分析适应的调控新框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高新宇  
随着全球货币条件的持续宽松,加强流动性管理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从国内外两个背景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增加的原因,并从完善央行与公众沟通策略、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角度,提出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春涛  
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是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宏观审慎的监管原则着眼于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目的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的调控工具仍处于调研和摸索阶段。到目前为止,资本缓冲,尤其是逆周期资本缓冲已经定位为宏观审慎的新工具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监管的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新斌  曾令华  
文章厘清了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含义,运用Thorsten Polleit&Dieter Gerdesmeier提出的货币过剩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流动性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M1、M2两个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基本趋于同向波动;M2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波动幅度大于M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扩大之势;宏观流动性波动具有基本平衡(1978~1994年)、相对短缺(1995~1998年)、相对过剩(1999~2005年)、急剧短缺及逐步回复(2006~2010年)四个明显的阶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育贤  邹庆华  
本文以湖南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对其流动性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VAR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