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6)
- 2023(12472)
- 2022(10441)
- 2021(9460)
- 2020(8382)
- 2019(19124)
- 2018(19066)
- 2017(37388)
- 2016(20441)
- 2015(23128)
- 2014(23366)
- 2013(23314)
- 2012(21410)
- 2011(19254)
- 2010(19570)
- 2009(18808)
- 2008(19308)
- 2007(17760)
- 2006(15501)
- 2005(14352)
- 学科
- 业(93011)
- 济(91063)
- 经济(90920)
- 企(85017)
- 企业(85017)
- 管理(81425)
- 方法(41812)
- 财(35368)
- 数学(33084)
- 数学方法(32788)
- 业经(29910)
- 农(29410)
- 务(26156)
- 财务(26125)
- 财务管理(26085)
- 企业财务(24825)
- 制(23803)
- 农业(20547)
- 中国(20125)
- 技术(18391)
- 体(17212)
- 和(16585)
- 划(16407)
- 策(16002)
- 贸(15603)
- 贸易(15597)
- 理论(15458)
- 易(15148)
- 体制(14796)
- 地方(14389)
- 机构
- 学院(303980)
- 大学(299310)
- 济(129251)
- 经济(126687)
- 管理(122775)
- 理学(104978)
- 理学院(103970)
- 管理学(102557)
- 管理学院(101991)
- 研究(95102)
- 中国(76980)
- 财(65445)
- 京(61977)
- 科学(55626)
- 农(52784)
- 财经(50768)
- 所(48333)
- 江(48122)
- 经(45849)
- 中心(44771)
- 业大(43703)
- 研究所(42882)
- 农业(41450)
- 北京(38860)
- 经济学(38682)
- 州(37349)
- 财经大学(37167)
- 经济学院(35049)
- 商学(34510)
- 范(34303)
- 基金
- 项目(191096)
- 科学(151625)
- 研究(141070)
- 基金(139842)
- 家(119930)
- 国家(118834)
- 科学基金(103637)
- 社会(90574)
- 社会科(85826)
- 社会科学(85801)
- 省(75828)
- 基金项目(74461)
- 自然(66790)
- 自然科(65225)
- 自然科学(65204)
- 教育(64493)
- 自然科学基金(64125)
- 划(62137)
- 编号(57307)
- 资助(56911)
- 成果(46373)
- 部(43159)
- 重点(42593)
- 创(42488)
- 业(41566)
- 发(40425)
- 制(40272)
- 创新(38976)
- 课题(38827)
- 教育部(37280)
- 期刊
- 济(149511)
- 经济(149511)
- 研究(88579)
- 中国(58922)
- 财(57843)
- 农(49449)
- 管理(49449)
- 学报(42267)
- 科学(40709)
- 农业(33077)
- 大学(32863)
- 学学(31403)
- 融(30418)
- 金融(30418)
- 技术(27837)
- 业经(26244)
- 财经(26180)
- 教育(25224)
- 经济研究(22931)
- 经(22408)
- 业(19907)
- 问题(19733)
- 财会(17775)
- 技术经济(17702)
- 贸(15372)
- 会计(15148)
- 现代(14930)
- 商业(14799)
- 版(14279)
- 世界(14240)
共检索到459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雪君 李连华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十几年来欺诈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所获取的利益和受到的处罚,并以此为基础对现行处罚制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处罚力度不足和处罚制度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置欺诈上市企业及中介机构的制度安排,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欺诈上市 制度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晓宁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股票市场频发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股市受挫。这导致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蒙受损失,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大跌,一批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折戟。笔者经研究得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这颗毒瘤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股市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暧昧,注册会计师的收入不是直接来自于雇主-公众投资者,相反,而是来自于被审计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作为负责向公众披露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注册会计师,其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笔者就此提出了改变注册会计师收入来源渠道、提高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成本等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欺诈 原因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庆
本文以因财务欺诈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代理冲突的来源,划分了两类财务欺诈行为,并实证考察了政治关联与财务欺诈查处周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查处周期显著长于非政治关联上市公司;相对于证券交易所的处罚,证监会的处罚效率更容易受政治关联的影响;管理层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一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大股东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二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代理冲突 财务欺诈 处罚周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庆
本文以因财务欺诈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代理冲突的来源,划分了两类财务欺诈行为,并实证考察了政治关联与财务欺诈查处周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查处周期显著长于非政治关联上市公司;相对于证券交易所的处罚,证监会的处罚效率更容易受政治关联的影响;管理层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一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大股东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二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代理冲突 财务欺诈 处罚周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锦萍 钟伟强
本文采用标准事件研究法,对样本公司的虚假财务报告公布前后,股价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和日换手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推动股价上涨以达到操纵股价的动机;另外利用虚假的表内数字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股价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仅以表外信息欺诈的公司中未发现股价操纵的痕迹。以上结果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尤其需要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以减少利用虚假表内信息操纵股价的机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进日 武丽
在自愿信息披露制度下,资质优良、业绩不俗的公司有动力通过自愿信息披露突出自身竞争优势。本文具体分析了自愿信息披露行为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必须满足的三个假设,即理性的管理者、知情投资者和真实信息披露;在自愿信息披露弱化的三种情况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成为提升信息披露的必然手段,信息披露制度也由自愿向强制转变,但同时伴随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产生了新的联合欺诈行为;因此,信息欺诈贯穿整个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过程,无论强制披露制度还是自愿披露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对信息欺诈的禁止,但欺诈并没有因制度的变迁而消失,所以解决信息欺诈的关键在于建立反欺诈管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止信息欺诈的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三角理论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本文认为,当前财务报告制度对公司网络化的经营活动、义务、无形资产、异常风险等不予披露。审计师独立性缺失造成审计功能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审计师的选聘、禁止咨询等非审计业务、回避制度和审计报告范围的扩大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
关键词:
财务欺诈 无形资产 审计 公司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素芬 李青竹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基金积累日渐增多,但社会保险欺诈现象也随之发生。我国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上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但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理论研究仍显不足。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虽然从研究成果上呈增多之势,研究范围日益拓宽,法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既有宏观的关照,也有微观的分析,但社会保险反欺诈的法学研究仍需强化理论性、规范性及借鉴的深入性。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反欺诈 法律责任 研究趋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齐飞
为保护欺诈发行受害投资者利益,2013年我国建立了承诺回购制度。在借鉴境外资本市场经验以及总结我国承诺回购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证券法》正式推出了具有中国资本市场特色的责令回购制度,证券监管部门于2023年2月17日发布了实施办法。这项制度无疑将改善投资者在证券欺诈发行中的民事权利保护现状。但理论上,对于该制度的法理基础、价值目标和法律形式仍有争议;实践中,存在案件时间跨度长、配套保障措施不足、回购资金少等多方面问题,国内尚无成功实施案例。在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制定出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市情的规则。如此,该制度才能肩负起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任。
关键词:
欺诈发行 证券回购 投资者保护 利益平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瑞成 左爱玲 斯琴图雅
欺诈信息的嵌入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出现失真现象,如何辨析欺诈信息、还原企业信用违约真实水平是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孤立点挖掘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了引发企业信用失真的欺诈信息的辨析技术:非线性滤波技术、聚类技术、分类技术、统计技术、信息论技术、近邻技术与混合技术,并基于研究企业信用失真这一目的,针对欺诈信息辨析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
信用失真 欺诈信息 孤立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瑶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上的普遍现象,财务欺诈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还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和常见手段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审计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欺诈 审计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周倩
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深交所共有544家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3875.91亿元,总市值占当年GDP的6.84%,截至2006年3月,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833家,总流通市值7430亿元,总市值24234亿元。在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利梅
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而且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已有研究中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前因后果,较少地分析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应对之策,在理论上,对CEO进行降薪惩罚比解聘CEO更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对CEO薪酬惩罚效应的存在性,并且进一步检验在不同的公司所有制、董事会结构以及外部市场制度环境条件下,惩罚效应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惩罚效应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同时,惩罚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董事会分离的结构以及良好的市场制度环境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欺诈行为 CEO薪酬 内部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利梅
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而且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已有研究中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前因后果,较少地分析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应对之策,在理论上,对CEO进行降薪惩罚比解聘CEO更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对CEO薪酬惩罚效应的存在性,并且进一步检验在不同的公司所有制、董事会结构以及外部市场制度环境条件下,惩罚效应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惩罚效应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同时,惩罚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董事会分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欺诈行为 CEO薪酬 内部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