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2)
2023(8213)
2022(6556)
2021(5756)
2020(4958)
2019(11085)
2018(10876)
2017(20834)
2016(11047)
2015(12431)
2014(12235)
2013(12170)
2012(10836)
2011(9360)
2010(9831)
2009(9495)
2008(10048)
2007(9052)
2006(8027)
2005(7568)
作者
(31635)
(26405)
(26238)
(24730)
(16960)
(12569)
(11858)
(10257)
(9902)
(9557)
(8901)
(8861)
(8678)
(8223)
(8201)
(7985)
(7903)
(7607)
(7591)
(7452)
(6509)
(6430)
(6397)
(6118)
(5986)
(5879)
(5827)
(5821)
(5302)
(5127)
学科
(72058)
(69884)
企业(69884)
(56577)
经济(56504)
管理(53417)
业经(25520)
方法(25410)
(21559)
(18694)
(18271)
财务(18250)
财务管理(18242)
企业财务(17272)
数学(16935)
数学方法(16633)
技术(15729)
农业(14504)
理论(13875)
(13235)
企业经济(12326)
(12197)
(12022)
经营(11397)
(11315)
中国(11012)
技术管理(10487)
(9765)
决策(9491)
体制(8689)
机构
学院(172295)
大学(165870)
(75590)
管理(74605)
经济(74290)
理学(64093)
理学院(63588)
管理学(62739)
管理学院(62446)
研究(48018)
中国(40303)
(36557)
(34146)
财经(29097)
科学(27100)
(26532)
(26299)
(25624)
(23147)
经济学(22440)
业大(22275)
商学(22163)
商学院(21975)
中心(21951)
北京(21296)
财经大学(21192)
(20810)
研究所(20488)
经济学院(20221)
经济管理(20207)
基金
项目(106890)
科学(87612)
研究(81253)
基金(79398)
(66770)
国家(66098)
科学基金(60414)
社会(54161)
社会科(51430)
社会科学(51417)
(43099)
基金项目(41284)
自然(38127)
自然科(37369)
自然科学(37362)
教育(36768)
自然科学基金(36763)
(33997)
编号(32366)
资助(32132)
(29286)
(26296)
成果(25100)
(23678)
创新(23504)
重点(23419)
(22832)
国家社会(22496)
(22009)
课题(21753)
期刊
(87813)
经济(87813)
研究(49893)
管理(34017)
(33154)
中国(30872)
(24451)
科学(20694)
学报(18791)
技术(18658)
农业(17069)
业经(16451)
教育(15739)
大学(15619)
财经(15096)
学学(15010)
(13956)
金融(13956)
经济研究(13451)
(13150)
技术经济(12381)
(11511)
财会(11112)
问题(11035)
统计(10003)
(9812)
现代(9657)
商业(9131)
会计(9013)
世界(8709)
共检索到25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益民  宋琰纹  
一、企业核心能力测度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是指以企业战略与企业能力理论为基础,运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性质、内容、要素及其变化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华平  张洪慧  
企业年金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其既不同于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也与纯市场行为的商业寿险有本质的区别,是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新生事物,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我国企业年金的本质属性作深入探讨,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锋  
商业模式由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和客户模式三个关键环节构成,由此可以建立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框架模型。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包括静态和动态方面的含义。注意力经济、经验产品、锁定效应、网络效应和微创新,构成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和"钥匙"。经营模式环节的创新方法包括产业链方法、效率方法和版本划分方法等。收入模式包括收费模式和支付方法,收费模式创新方法包括免费法、锁定效应法、版本划分VIP用户法、注意力出售法等。顾客定位、注册表、网上行为观察则是客户模式创新的一些方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智勇  
在企业购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购并理论,这些理论均从某个方面论述了企业购并的动因。我国企业购并的历史虽短,但也形成了一些购并理论,如“企业买卖论”、“准兼并理论”、“企业商品论”等。“企业买卖论”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仍然存在着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汉慧  罗玉娟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构成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企业激励监督的成本;可以改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监督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可以缓解员工权益受损、劳资关系紧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小玄  
在转轨过程中,企业产权合约如何在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之间重新配置,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控制权的再配置实际上是根据企业的投入资源依赖性、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企业发展需要来确定的。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转轨实际上都是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资源依赖型向市场经济下的个人资源依赖型进行转化。在竞争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本对于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个人资本掌握企业控股权通常是更有效率的。在具有政府控制力量的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企业对于国有资源和个人资源的双重依赖性,选择国有与民有的合资或合作的产权契约,通过产权权益的合理配置,能够保证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具有必要的个人股权约束,同时又激励企业家更多的创新投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阳银娟  
基于知识基础观、开放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等理论,提出了知识伙伴概念。根据企业与知识伙伴间合作方式的不同,将知识伙伴分为探索型知识伙伴和利用型知识伙伴,并探索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对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国华  乔洪武  
在战略制定中,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各有其长处,忽略任何一方的战略制定都是不完全的。中间企业理论以交易成本学说为出发点,为这两种方法的融合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在管理战略方面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全军  
目前 ,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混乱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仍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解释企业竞争力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本文浅述了劳动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企业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资源理论、企业知识理论、企业战略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对竞争力的解释做出的贡献和不足 ,认为 ,只有当经济学和管理学进一步发展与融合 ,一种比较完整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基础才可能建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伟鸿  王会龙  
企业迁移作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实施。企业迁移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新古典区位理论、决策行为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等。综观国外的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经历了从企业迁移的的动机、影响因素、决策过程,到对区域政策的影响、迁移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演变过程。而我国学者对企业迁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今后,关于企业迁移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迁移到新的发展区域后,如何根植于当地的社会和创新网络之中以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将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盛锦春  
债权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度负债和最优融资结构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问题出发,以西方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剖析成因、把握现状的前提下,基于微观的视角提出了公司应采取的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翔  宋瑞敏  蒋志兵  
本文在微型企业概念界定基础上,对微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微型企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曼慧  
本文以权变理论、生产理论、补充理论为理论基础,说明IT投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条件,从而为“生产率悖论”,以及相关学者对IT贡献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提供一个解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志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保持,既离不开企业生态位的合理构建,更需要企业生态位的能动优化。企业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生态位优化,并且要科学选择企业生态位优化的策略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态位优化的预期管理绩效,切实推进企业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