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9)
- 2023(12918)
- 2022(10504)
- 2021(9478)
- 2020(7984)
- 2019(17665)
- 2018(17187)
- 2017(33268)
- 2016(17602)
- 2015(18981)
- 2014(18149)
- 2013(17841)
- 2012(16067)
- 2011(14166)
- 2010(14050)
- 2009(13282)
- 2008(13296)
- 2007(11997)
- 2006(10218)
- 2005(9317)
- 学科
- 业(85243)
- 企(79948)
- 企业(79948)
- 济(75699)
- 经济(75620)
- 管理(69421)
- 方法(33372)
- 业经(29005)
- 财(27431)
- 数学(24879)
- 数学方法(24689)
- 农(24146)
- 务(21309)
- 财务(21297)
- 财务管理(21277)
- 技术(20644)
- 企业财务(20246)
- 中国(18323)
- 农业(17937)
- 制(16158)
- 理论(14806)
- 策(14705)
- 划(14672)
- 技术管理(13854)
- 和(13310)
- 体(12721)
- 企业经济(12540)
- 贸(12510)
- 贸易(12501)
- 经营(12226)
- 机构
- 学院(248100)
- 大学(241293)
- 济(107533)
- 经济(105734)
- 管理(102710)
- 理学(88905)
- 理学院(88096)
- 管理学(87013)
- 管理学院(86539)
- 研究(75035)
- 中国(60166)
- 财(51642)
- 京(48170)
- 科学(43991)
- 农(41366)
- 财经(41306)
- 经(37721)
- 江(37421)
- 所(36308)
- 业大(35110)
- 中心(34926)
- 经济学(33471)
- 农业(32673)
- 研究所(32670)
- 财经大学(30749)
- 商学(30694)
- 经济学院(30462)
- 商学院(30401)
- 州(29505)
- 北京(29184)
- 基金
- 项目(166198)
- 科学(134857)
- 基金(124184)
- 研究(121897)
- 家(107480)
- 国家(106523)
- 科学基金(94692)
- 社会(82209)
- 社会科(78288)
- 社会科学(78274)
- 省(66420)
- 基金项目(65831)
- 自然(60438)
- 自然科(59244)
- 自然科学(59228)
- 自然科学基金(58326)
- 教育(54605)
- 划(53815)
- 资助(48629)
- 编号(46421)
- 创(41686)
- 业(39172)
- 创新(37932)
- 部(36832)
- 重点(36766)
- 发(35670)
- 成果(35640)
- 国家社会(35122)
- 制(33479)
- 人文(32366)
- 期刊
- 济(118255)
- 经济(118255)
- 研究(70945)
- 中国(46461)
- 管理(44686)
- 财(44325)
- 农(39012)
- 学报(34851)
- 科学(34233)
- 大学(27265)
- 农业(26892)
- 学学(26134)
- 融(23894)
- 金融(23894)
- 技术(22744)
- 业经(21992)
- 财经(21250)
- 教育(20316)
- 经济研究(19722)
- 经(18506)
- 业(17380)
- 技术经济(15268)
- 问题(15067)
- 财会(13402)
- 商业(13092)
- 科技(12960)
- 现代(12947)
- 贸(11827)
- 策(11572)
- 世界(11306)
共检索到363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斯旸 何强 李华民
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综合创新指标,实证分析企业杠杆的创新驱动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总体呈现"倒U型"关系;与初创期企业相比,成熟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杠杆率水平提升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创新驱动效应;民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促进创新的效果比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强于西部地区。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并非所有类型企业都需要降低杠杆率水平,应区别对待不同类别企业,有针对性地降低部分企业的杠杆率水平,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第二,应推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产权属性、区域差别等异质性特征,结合创新驱动效应,审慎推行企业去杠杆政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小燕 张俊英 王醒男
借助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嵌入了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确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有着明显的技术创新驱动效果,而金融科技支持衰退期企业只能导致"创新泡沫"。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和金融杠杆来提高创新产出。但是在政府的强监管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难以发挥。对此,应提升金融科技供给质量、确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准确导向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葛蓉 张征
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剖析人才引进政策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推动企业突破性创新,分生命周期阶段看,人才引进政策能够推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对衰退期企业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集中体现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成熟期传统企业也有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未起到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助力企业提升人力资本、增加研发投入、获取创新资源,促进突破性创新。创新平台的设立与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在促进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中具有替代效应,进一步地,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提高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效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芳 于海婷
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实施精准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对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及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且其作用路径存在差异性。具体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抑制了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资本投资作用于成熟期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此外,企业所有权、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能够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果,而银企污染信息对称程度则可以正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验证了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对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玉香 朱紫怡 杨萍 杨林
借鉴权变思想,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动态视角探究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选择的战略越激进,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而在衰退期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移不断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在职消费均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公司战略以及高管激励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庆江 万茂丰 王彦萌
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应用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潜力与成长期企业相对积极的战略态势更为契合,为探索式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数字技术应用对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中更显著,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整合成熟期企业相对丰富的冗余资源,并以此促进了利用式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中梅 高厚礼
2017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去杠杆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利用山东省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杠杆率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成长性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对成长性具有抑制效应,并且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成长性影响较大,而对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的成长性来说,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我国在进行企业去杠杆时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针对企业杠杆率变化的原因和特征,分行业、分企业、分阶段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为企业长期持续
关键词:
杠杆率 成长性 企业生命周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秉祥 李曼娜 李明敏
以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实证检验董事会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的状态依存性;成长期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成熟期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成长期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企业绩效正相关,成熟期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企业绩效负相关。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对董事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秉祥 李曼娜 李明敏
以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实证检验董事会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的状态依存性;成长期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成熟期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成长期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企业绩效正相关,成熟期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企业绩效负相关。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对董事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佴逸潇
文章利用1998—2009年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合并样本数据,通过PSM-DID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上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上市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长;企业上市对衰退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成长期次之,对成熟期企业的作用最小。基于实证结果,文章为各生命周期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群
突破债务同质性假设,将企业负债在来源和期限结构两个维度上划分异质性,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异质性债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动态演变。同时,考虑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形,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整体上,商业信用、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三种异质性债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影响不同;动态视角下,其影响均会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而变化。本研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工具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颖 刘胜强
本文选取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R&D投资行为的特点,并深入探究产权异质性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R&D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R&D投入会加大;当处于衰退期,R&D投入会减少,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仅在民营企业中体现,而国有企业仅在衰退期时成立。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R&D投资是一种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竞争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有企业缺乏活动和创新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产权异质性 R&D投资行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海云
以中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规模、债务水平、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利于R&D投入;负债对R&D投入具有制约作用;股权集中有利于R&D投入。国有控股、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受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在企业成长和成熟阶段,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而在企业衰退阶段,国有控股有利于R&D投入;在企业成熟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不利于R&D投入,而在衰退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对R&D投入有促进作用;在企业成长阶段,"两职"合一可能有利于R&D投入,在成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