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9)
2023(6233)
2022(4985)
2021(4381)
2020(3842)
2019(8317)
2018(8110)
2017(15836)
2016(8409)
2015(9141)
2014(8886)
2013(8922)
2012(7937)
2011(6719)
2010(6918)
2009(6718)
2008(7041)
2007(6480)
2006(5708)
2005(5430)
作者
(23647)
(19868)
(19694)
(18448)
(12841)
(9382)
(8870)
(7526)
(7319)
(7141)
(6719)
(6653)
(6616)
(6296)
(6141)
(5982)
(5929)
(5751)
(5691)
(5605)
(4956)
(4919)
(4725)
(4577)
(4511)
(4508)
(4386)
(4313)
(4022)
(3781)
学科
(67771)
(66160)
企业(66160)
管理(46663)
(43921)
经济(43865)
业经(23288)
(19593)
方法(19356)
(17519)
财务(17516)
财务管理(17511)
(16784)
企业财务(16607)
技术(14117)
农业(13245)
数学(12350)
数学方法(12303)
企业经济(11733)
(11594)
(11010)
经营(10696)
技术管理(9783)
(9669)
(9521)
理论(8956)
(8621)
决策(8544)
体制(7980)
计划(7958)
机构
学院(128457)
大学(120139)
(58476)
经济(57688)
管理(57377)
理学(49280)
理学院(48951)
管理学(48543)
管理学院(48313)
研究(34247)
中国(30208)
(28135)
(24199)
(22607)
财经(22350)
(20340)
(20285)
科学(18856)
商学(18157)
商学院(18013)
业大(17997)
农业(17931)
经济学(17045)
(16743)
财经大学(16267)
经济管理(16174)
中心(15751)
(15563)
经济学院(15557)
研究所(14710)
基金
项目(79877)
科学(65521)
基金(60055)
研究(59622)
(50651)
国家(50111)
科学基金(46123)
社会(40490)
社会科(38531)
社会科学(38522)
(33044)
基金项目(31985)
自然(29704)
自然科(29122)
自然科学(29112)
自然科学基金(28701)
(27158)
教育(25947)
(25286)
资助(23787)
编号(23049)
(20965)
创新(18482)
(17546)
(17444)
(17398)
重点(17244)
国家社会(16819)
成果(16402)
(16312)
期刊
(69323)
经济(69323)
研究(35245)
管理(27500)
(26909)
(22342)
中国(21656)
科学(15696)
农业(15680)
业经(14427)
学报(14103)
技术(13911)
大学(11855)
学学(11785)
财经(11727)
(11499)
金融(11499)
(10882)
经济研究(10514)
(10221)
技术经济(10004)
财会(9880)
问题(8621)
现代(7997)
商业(7593)
会计(7417)
世界(7408)
经济管理(7026)
通讯(6760)
会通(6757)
共检索到190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逢民  
杠杆是金融的基本特征,也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本身没有绝对的高与低之分,关键是杠杆配置是否符合效率原则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总体水平上升,部分企业已经接近风险承受上限,企业债务违约的问题暴露。有序推进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既是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企业债务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平稳运行的根本举措。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基本情况杠杆率是反映企业债务负担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等人提出的测算方法(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非金融企业总债务/GDP,其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灵多  张航  
结构性去杠杆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思路,而国有企业去杠杆是结构性去杠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企业数据,基于PSM-DID模型探讨改制重组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统计分析表明,在研究样本期间,平均有6.30%的国有企业被改制重组,且主要被民营企业并购;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杠杆率低于未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杠杆率。计量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可显著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其作用路径在于:改制重组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创新与生产率提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提高,进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水平。鉴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放开在国有企业并购融资的限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刘文彬  王玉泽  
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研究企业杠杆率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杠杆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存在既能促进创新同时降低风险的企业最优杠杆率区间,即当杠杆率处于9.3%~37.1%的范围时,杠杆率的提升能够最大地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达到增加创新产出与降低创新风险的最优均衡。同时,不同规模企业杠杆率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差异性,大型企业促进创新且可规避风险的最优杠杆率的区间为杠杆率低于67.0%,中型企业为杠杆率低于22.5%,小型企业则是7.8%~17.0%的区间范围。应正确理解中央"去杠杆"政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力求在"降杠杆"和"促创新"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鹏娟  
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转轨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结构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及长期的改革转轨,中国的杠杆结构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杠杆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中国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金融摩擦对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梳理了金融摩擦对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志华  李同辉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不少企业杠杆率偏高导致到期难以还本付息,国家提出要控制企业负债、降低杠杆率,也就是去杠杆。而负债本身就是相对于资本筹资的一种筹资形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负债筹资和资本筹资各自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不同条件,当经营状况趋好时扩大负债会加速企业的发展,当经营状况趋坏时适时调整负债规模就能降低经营风险。负债筹资并不只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一国居民的储蓄率,居民储蓄率高企业就会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居民储蓄率低企业就会降低负债筹资的比重。负债风险实质上在于使用负债所购买的资产在未来是否能够充足地变现,所以加强资产变现能力的管理比之于负债的管理更为重要,杠杆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整,即调杠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代沁雯  徐伟航  
高铁开通的微观资本市场效应是其对经济驱动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开通高铁为外生冲击,考察企业的市场可达性变化对其杠杆率的影响,探讨高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途径。理论上,高铁开通提升了市场可达性,一方面增加企业外部竞争,扩大经营风险,降低融资能力,表现为杠杆率下降;另一方面促进要素、资源流通并提高融资便利度,表现为杠杆率上升。实证上,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后,企业杠杆率明显提升,而且杠杆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对企业杠杆率的提升效应在市场化进程慢(政府干预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和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更为显著,表明企业杠杆率提升确实是由于融资便利程度的改善。最后,研究发现企业杠杆率高企的背后是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本文认为,高铁开通引发资本结构变动的事实能够对企业起到风险提示作用,指导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更有效地"稳杠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兴亮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急需提振经济的情况下,一刀切的去杠杆政策可能对经济有所“误伤”,在实践中一直应用却被理论研究忽略的高管递延薪酬制度能否成为国企杠杆率的精准治理机制值得研究。以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高管递延薪酬显著降低了国企杠杆率,有直接治理效应;同时,其能与去杠杆政策协同,对国企杠杆率产生协同治理效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管递延薪酬制度是国企杠杆率的有效治理机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治理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